赵 阳
谈师德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 阳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们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大力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及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教师 师德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他们是一个国家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推动者,更是道德品质的塑造者。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师德,直接决定着是否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工作者,师德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它既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大学生是高校工作的主体,而教师是主体工作中的主导。教师要真正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能,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要求,更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对于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尚的师德是一股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并且逐渐深入到学生心灵,成为影响其一生的榜样。因此,从道德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典范性。拥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就像是一盏明灯,用自己的道德品行和思想情操去教育点亮学生,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教育激励的学生开始努力改变提高自己,从理想缺失到树立远大抱负,从不爱学习到积极主动学习,从道德失范到提高道德水准,师德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以上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师德具有以下作用:首先是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形象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结果。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事实的确如此。高校的每一名教师,无论自身学何种专业,都担负着对学生的“育人”的职责,而不仅仅是教授课本知识。要想建设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就要首先从教师的道德建设抓起。教师提高了自身素养,学生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其次是塑人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在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当好大学生的引路人,就必须首先塑造好自身的人格。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如果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大学生在塑造自身人格的过程中,会产生不断的反复和困惑。因此,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塑造人格作用,让学生不单单学会书本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道德教育,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育人主旨的深入贯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加快交融,各种思潮激烈碰撞,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该说,当前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客观上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根基动摇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教师维护正确教育方向的航标。作为一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爱国是师德的最基本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培育意识形态的园地,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的重要窗口。教育本身对于维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处在快速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令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所以,高校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学生讲授理性事实,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和处理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现在出现了个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教师,他们自身受到主观消极思想影响,抱怨工作,抱怨社会,不良情绪及思想被带入到课堂中,其消极偏激的言论难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为吸引学生,毫无顾忌地散布社会中或网络上流传的八卦观点和西方糟粕思想文化,全然不顾师德要求。
(二)在岗不敬业,治学不严谨
当前部分教师对本应是本职工作的教育教学活动投入时间精力减少,工作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上课敷衍了事,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有之。教学准备阶段对教材钻研不够,备课不充分,自身缺乏学习.知识更新不足,课堂上信口开河,有的知识自己都没弄明白,就讲授给学生,很难取信学生。教育教学基本功差,授课平淡无味,有的甚或把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工作当“捎带活”,忙于评职称、校外兼职等“第二职业”,甚至贻误教育教学工作。
(三)言行失范,不能发挥表率作用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撑,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素质的高低。虽然学生的品德、习惯、学习和生活风气的形成,由很多种原因共同构成的,但由于教师自身具有示范性作用,他们的思想行为、言谈举止乃至衣着打扮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特别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率先垂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教师曾经拥有的“好工作”的优越感受到多种事物冲击,少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当个人愿望与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工作中出现言行失范的现象,有的举止不雅,有的好逸恶劳,有的铺张浪费,有的自私功利,缺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道德修养,无法成为学生的表率。
(四)缺乏育人观念,对学生没有爱心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使人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且是提升人精神追求的路径。教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教师只有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络,才能让学生愿意追随教师,更好地接受教育。在我国,多数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求学,背井离乡的生活时常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就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然而事实上,一些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就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即便是钻研工作也只不过是做项目、写论文等为各种评奖和职称评定做准备,对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心理需求等问题漠不关心,忘却了教师最根本的育人职责。
(一)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工作重要性,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要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给予高度重视。当前,高校已普遍重视师德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不足。要把师德建设摆在学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看得见问题,才会解决问题。可以成立以学校党委为中心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也要配合学校整体工作制定出台师德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师德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空白点,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效果。因此,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以学校党委为中心、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二)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境界是对其自身素质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会让学生信服并对他们产生好的影响。教师要做到这些,就要通过学习不断历练和提高自己。因此,高校要把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要制定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每年有组织有计划的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参加校内或校外培训,有条件的时候可组织出国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可安排教师走出校门,进入政府、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地方民情,把握社会发展形势,通过这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才能使自己立足于教育阵地并且有所作为,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主阵地,教师才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主体。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存在重行政、轻教学的问题,高校行政化倾向严重,基层教师很少可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甚至缺少表达自己意愿的有效渠道。因此,高校要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教师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教师感觉到自身受到了重视,才能产生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另外还要不断改善教师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工作待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道德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只有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提升自己的道德需求。因此,高校要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使他们以从事教育事业为荣,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自觉遵循师德要求。
(四)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
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估体系和测评办法,每年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考核。可以通过领导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师互评等方式对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个人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分析。要加强师德监督,通过建立师德监督网站、开通师德反馈微信平台等方式,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并且要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体系,可以在每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将师德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并不定期进行抽检,必要时还可以请家长介入考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级、评奖评优等,形成竞争机制,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素养,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承安.新世纪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2]蒋桂芳.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3).
[3]陈小虎.论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詹春涛,刘刚.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浅析[J].科学时代,2010(10).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