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策略初探

2016-12-05 05:55李延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李延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以及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渴求,迫切呼唤着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思维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小学阶段是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精神 培养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1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

1 树立创新教育观,教师让"教"于学生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民族创新意识的基础在教育,而且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创新探索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逐渐形成和日益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精神主要应落在创新性学习上,学生如何学习是个大问题。从接受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教学的一次革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创新精神并非一种知识特性,而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追求的精神,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数学能给人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创造思维的示范。它能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人云亦云的科学精神陶冶人。因而,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以有的知识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于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加法结合律”时,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支配下学习,那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得不到培养。于是,让“教”于学生。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下面两组算式:

(40+30)+20=90

40+(30+20)=90

通过观察和计算学生能得出下面的关系式:

(40+30)+20=40+(30+20)

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总结规律。最后让学生看着等式描述总结规律,之后让学生看书自读教材加以验证。

这样,让“教”于学生,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2 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谁来当一回小老师;”“试试看,你能行”;“三个小炉匠,赛过诸葛亮,咱们这么多‘小炉匠一定能有好办法”;“你真行,请继续!”等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迸发出,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点拔,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没有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而是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一点入手,在对旧知识进行渗透后说:“你们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听了,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我抓住时机,让他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试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们有的剪、有的量、有的在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2] 赵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30:176-177.

[3] 胡培刚.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6:81.

[4] 邹景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40.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