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龙
摘 要:对于如何走出创新写作的道路,如何激發学生热爱写作的斗志,提升创新写作的能力,培养创新写作的习惯,本文将从写作基础、写作训练、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创新 写作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04-02
新的时代最需要的是人才,人才最需要的是创新思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而且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运用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作文的教学。
就整体而言,既要对传统的命题方式、指导方式、思维方式、写作方式进行取其精华的继承和借鉴,又要探索新的命题方式、新的导引方式、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写作方式,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进而实现深层的人文关怀和素质的提升。
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喜欢写作的学生很少,善于写作的学生少之又少,能够抒写性灵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普遍的情况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甚至是惧怕写作文。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布置的作文大都带着强制性:规定题目,规定时间,规定字数等。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作文,就是在固定的框架里写作,不具备在规矩内驰骋纵横的才华,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清平调”。所以不是在写作文,而更像是在服苦役。以下是笔者对创新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索,谨在此抛砖引玉。
1 基础积累
1.1 读书过万,下笔有神
(1)课内阅读重在“精读”
每一篇课内文章都是经过编委精心挑选、仔细比对、认真筛选的,不仅在各种文学类型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具备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些文章,学生需要精读。精读课内文章,笔者坚持让学生先自学,先进行没有教师讲解、仅有自己感悟的阅读,这一步是培养阅读语感、扩张心灵疆域的关键。然后次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文章最精华的部分进行“细读”。
(2)课外阅读重在“博”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在精心建造的高档游泳池里游泳,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在浩瀚无边的海洋里游泳。海洋里的鱼类各式各样,有的温顺,有的狰狞,正如现在图书良莠不齐。所以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教会学生进行分辨和筛选。
笔者的筛选是借鉴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巴金文学奖及各大优秀出版社来进行筛选,或者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指点。
(3)阅读关键在名著
闻读名著既可以积累广博的生活知识,又能全面提升人文素养;阅读名著既可以使情感丰富细腻,又能够陶冶高雅的情操。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和心胸,又能够提高智力和见识。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文学语言,又能够使思维严密。阅读名著既可以启迪激发智慧,又能够塑造完美性格。
1.2 素材积累,谋定而动
当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感受以及素材时,创新作文还未诞生。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对素材进行头脑工厂里的加工——分析、综合、概括、想象。当一则材料、一个标题、一份要求摆在学生面前,我们要教育学生谋而后定,在脑海中思索几套方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优秀的,去掉拙劣的,如果能够从一般人及自己先前所未曾考虑到的角度和层次来写,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掘出独到见解来,用自己敏锐的视角,看出人家所未曾看到的、未曾想到的、未曾写到的东西,那么就是创新。
1.3 片段传神,创造形象
改写经典诗词,创造新的形象。诗词,一定是语言高度凝练、结构大胆跳跃、意象经典传神、意境引人入神。将诗词改写成故事、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训练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很好途径。学生要加工、改造、创造新的人物形象和场景,使人物形象丰富、生动、鲜活,并补充、完善诗词中空缺的结构,按照因果逻辑使情节连贯、有序、具体。若能落实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那么学生的个性就会渗透到原有的诗词中去,最终再创造新的美妙的文学境界。
进行情节扩写,创造新的形象。我们可以选择一篇经典的文章,将课文中简略或一笔带过的情节描写,发挥想象联想,增加内容,扩充成形象逼真、内容具体的新形象。如《皇帝的新装》,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将游行结束后皇帝的气急败坏和大臣们的狼狈相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就一个很好的练笔。
1.4 锤炼语言,展现魅力
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只有正确精到地运用语言,力求准确传神地表现事物个性特征,才能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境界,才能给人唯美的享受。要运用语言,首先要感悟语言的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经典语句中的词语进行替换、比较、选择,然后让学生揣摩、发现、表达措词的准确美;可以引领学生反复吟诵、品读、体悟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声音之美,描绘出的意境之美,传达的情感之美;还可以在每日落实积累,如每日的阅读,如每日的背诵,如每日摘抄,如每日的美文播报等。如此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最终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创新写作中展现语言的魅力。
2 写作训练
2.1 片段练习,发散思维
语文课本、语文教学中其实隐藏着许许多多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信息源。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发现。学生若是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定能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和新的观念出发认识事物,写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续写不同结尾法。很多故事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结尾,或者是这个结尾不为人喜。我们要鼓励学生,猜测、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可能,抓住其中的一个可能,进行大胆的写作;一个人写出不同的结尾。比如传统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可以打破。这样就可以突破思维的唯一性和集中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由写读后感法。鲁迅曾经这样谈论《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明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同一篇文章,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感受。我们要鼓励学生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文章,本着说真心话的原则,不限字数,不限文体,不限标题,自由地写出内心的独特感受。
2.2 见解独到,个性创新
“情趣”和“理趣”,是创新思维的内在生命力。何谓“情趣”,情趣就是性情,是志趣,是作者独一无二、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情趣不是大众情感,不是阶级感情,不是民族道义,不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任何抽象的道理、高深的哲理毫无疑问具备普适性,也就是说可以成为共同观点、共通情感——而这是可以用对错来评判的。但是,有情趣的人一定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情感绝对是打上个人烙印的,是与任何人都不同的。所以就只能用美和丑来进行判断。
有很多千古流传的诗句,诸如“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朝潮拍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长恨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维其时矣文无赘,旨酒端宜式燕宾。”我们就不能揪着你这是口腹之欲不放,而是要体会那种怡然而乐的心境。真挚而强烈的主观情感若能借助意象,并做到不拘一格、各有个性,这样写成的文章我想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富有情趣的创新作文了。
所以,指導学生写作文时要告诉他们,一定要将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既有个性化的抒情,又有独到的见解,这样就可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了。
“个性”与“才情”,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价值。历年的高考一直注重对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考察,集中体现在要求考生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如何才能彰显个性、推陈出新呢?笔者认为这全在于作者的才情、悟性以及创造力。有一段话,说得很好,特来引用:
才情在小中见大,才情在巧引暗合,才情在借壶装酒,才情在譬喻夸张,才情在寓庄于谐,才情在想落天外,才情在歪打正着,才情在情与景谐,才情在大胆剪裁。
补充一点,写作需要展现个性并不意味可以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写作也有必须遵循的规律,此处暂且不做讨论。
3 积极评价,坚持成功
创新作文的教学最终都要落实到作文的评价上来,老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以及持久性。所以我们在评价作文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精心呵护学生的感情。学生的感情通常是率真、透明的,也许在成人看来比较“肤浅”,但是他们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都是最真的性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也是最容易破碎的珍珠。
其次,我们要包容学生思想上的稚气和不成熟。针对学生笔迹潦草、卷面狼藉的情况,我们要包容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上的思维不畅、表意不清、逻辑混乱、认识错误要予以包容。我们不能对学生期望太高,而是要抱着发展性的要求来看待他们。
如果苛刻和吝啬,将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表达冲动。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怎样评价,才能在学生当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成功感,才能减少内疚和焦虑感。
最后,我们要学会从学生每篇文章中发现创新的因素,然后给予极高的评价,“只从正面看进步,无论如何要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从一个个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才能最终学会创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