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具有恋爱动机的趋利性、恋爱方式的直接性、恋爱选择的自我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因文化思潮、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恋爱价值观存在着恋爱排遣与嬉戏、恋爱道德沦丧、恋爱中的精神颓废等乱象。矫正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无疑对于大学生主体身心健康发展、家庭道德和校园道德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价值观 特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83-03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然进入到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个人福祉”而奋进的“中国梦”新时代。“中国梦”的意涵里深深地浸润了“个人之理想与意愿”。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充盈着勃勃生气的年轻精英群体,有着切身利己的无数憧憬:大学生活里的“学霸”、大学校园里的活跃分子、大学同学中的领导者、大学评价里的优秀与荣誉、其他同学趋之若鹜的“粉丝”、大学毕业时或是考上研究生、或是考上公务员、或是得到一个好的岗位和一份好的职业,能使自己在安稳的状态下不断地工作和发展,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恋爱以追求“心仪”的伴侣,也是大学生群体中“梦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恋爱是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直观反映。大学生理想的“恋爱”情结,必须具有符合社会道德的高尚情感表征,必须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恋爱”行为规范。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如果“恋爱”与社会道德与大众社会心理相悖,就会从大学生“恋爱”行为中,滋生出光怪陆离社会乱象,从而会扭曲大学生群体人格,桎梏大学生群体健康和持续的成长。
1 恋爱价值觀内涵与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
1.1 恋爱价值观内涵
1.1.1 恋爱和恋爱价值观涵义
“恋爱”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情感园林中的一朵奇葩。鲜艳的“恋爱”之花,会飘香四溢、沁人心脾,还会结出圣洁的果实。所谓“恋爱”,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恋爱双方在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达到相互认同的前提下,在彼此内心里对对方的最诚挚的仰慕,并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炽烈、最稳定、最专注的感情现象。它是可以超越金钱利诱和地位包裹的纯真而美好的情感体验。
所谓的恋爱价值观,是指在一定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恋爱及其恋爱与人生关系的积极意义的看法和态度。它是人们对世界(包括社会及其历史)认知程度和态度在人生价值领域里的延伸。
1.1.2 恋爱价值观的内涵
恋爱价值观属于人生价值观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它是人生价值观中的一颗明珠。恋爱价值观的内涵相当丰富,包括“恋爱”的目的和动机、“恋爱”当事人对追求爱情的理性判断和内在标准、“恋爱”过程中社会责任、“恋爱”行为影响效度(正向扩散、负面阻滞);“恋爱”的社会尊重与德法维护;“恋爱”体验的自我感觉和社会风尚的善待与宽容;完美的“恋爱”具有持续性、典范性与传扬性。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痴心之爱、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凄婉之爱、李清照与赵明诚断肠之爱、陈铁军与周文雍为革命事业志同道合的爱等都是可以传颂千古的恋爱佳话。所以,真正的“恋爱”可以“璐璐如玉”、生根开花,是一个人完美人生的“初芽”。
1.2 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
当代大学生与60后、70后、80后的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相比,有着时代变化而赋予的诸多新特点。
1.2.1 恋爱动机的趋利性
今天的大学生恋爱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诸如,恋爱对象是否光鲜亮丽、恋爱对象家境是否殷实、恋爱对象家庭的社会地位如何、恋爱对象是否能给我未来的发展带来创业的投资帮助、恋爱对象是否能给我大学毕业后寻找工作带来人脉资源的利用、恋爱对方能否给我未来就业后带来进职与升位的扶助、恋爱对象能否让我今后的父母家人同住安居等等。恋爱动机的趋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恋爱仅仅是着眼于自己私利而不顾其余,是一种自私而不道德的恋爱价值观,是时代浪潮所鄙视和唾弃的恋爱价值观。
1.2.2 恋爱方式的直接性
今天大学生恋爱者比较信奉“一见钟情”的直觉恋爱方式。不管恋爱有多久、也不管恋爱对方愿不愿意、也不太关心恋爱双方是不是志同道合、能不能互补互助、也不管双方家长知不知和认不认、更不在意身边的同学朋友怎么评价等。一方一旦恋上对方,就会采取较为直白或者过于直白表达方式:稍微含蓄一点的手机发个短信“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或是当面直接说“我爱你”、或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说“我爱你,大伙作证”,或是干脆直接“拉对方的手”等。完全没有了60后、79后、80后的那种“暗送秋波”、“书信隐晦示爱”、“秘密约会”等含蓄而矜持的恋爱方式。恋爱方式的直接性,其优点是大方随性,不容易引起猜疑乱想,对方视具体情形可以欣然接受、亦可大方拒绝,不必藏着和噎着,成了是好事,不成也可以是公开的朋友、同学。其弊病是容易引起对方和他人给直白表达恋爱者以轻佻、无素质、太鲁莽等坏印象。所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快速和开放的时代精神,恋爱可以直接,但直接与含蓄应该张弛有度、结合有方。
1.2.3 恋爱选择的自我性和随意性
大学生普遍都在18~23岁之间,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在恋爱择友上没有父母的参考与帮助,很多都只重视恋爱的自我感觉。比如,外条件的“白富美”、“高富帅”等。也有大学生恋爱选择上注重对象自身的素养条件,比如,“吃苦耐劳”、“积极向上”、“阳光活跃”、“善良仁慈”、“友爱互助”等传统美德。大学生恋爱视线容易转移,因为大学时空范围的客观存在,大学生来源广、人数多,变化大,形形色色各种干扰因素很多。恋爱双方或因恋爱时间稍长而产生审美疲劳,或因恋爱相处中逐渐发现对方的不足,或因与恋爱以外的更多异性接触中发现比现在的恋爱对象更有吸引力的人选……致使大学生恋爱者们见异思迁,经常变更恋爱对象,凸显大学生恋爱太过随意。
2 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乱象及其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乱象考察
2.1.1 大学生恋爱的主观排遣与嬉戏
一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是为“寻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和“排解孤独寂寞”[5]。从而趋于的不纯洁的恋爱动向的,一些的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恋爱,是因为可以和别人一起度过无聊的时间,正是因为一开始的动机之不纯,在忽冷忽热的恋爱过程中,恋爱成为了一种可以暂时解决饥渴的快餐式的排遣和嬉戏方式。
2.1.2 大学生恋爱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恋爱当事人对于性观念和性行为的不够珍重。大学生一般是18-23岁的年龄段,正是生理安全发育,对异性好奇心最敏感的阶段,加上中学期间学校家长对恋爱话题的阻止,更加加强了大学生对恋爱的好奇。因为对于性的好奇心和对大学生活而言,相对自由的生活学习方式,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因为一时的冲动发生了性行为。因其对于性知识的了解肤浅,心智的不完全成熟而缺乏性自我保护能力,一旦性行为发生,会造成对恋爱者一方或双方身心伤害,伴随着一生的悔恨。调查显示,妇科中的人流手术年龄下降,很多的都是在校的大学生。男大学生中有30.6%赞同恋爱中的性行为,女大学生中12%赞同,显示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性。
2.1.3 大学生恋爱中的精神颓废现象
大学生恋爱,建基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基础上。原本潮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主体,因为过分沉迷于恋爱氛围,而丧失了自我,在美好的大学生活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削减了前进的动力,致使精神颓废、缩小交流范围圈、自我封闭于恋爱“二人世界”而不能自拔。通过对恋爱大学生群体的非正式访谈,我们发现将近50%的恋爱大学生人群或因为失戀而感到精神萎靡,或因恋爱过度无聊而泰然无事。更有甚者,或因恋爱变故而产生违法犯罪现象。2015年8月25日,某高校“学生因失恋生恨而将对方严重伤害”事件,引起人们对大学生恋爱的热议。这起事件便是因求爱受挫,心理极度扭曲,从而引发凶残杀死情敌的血淋淋事实,近年来因为失恋自杀的案例还不少。
2.2 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乱象的原因分析
2.2.1 西方“性开放”恋爱价值观在我国大学生恋爱人群中的侵袭
国外“性开放”、“性自由”和“性革命”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国家,认为牵了手就的一起走一辈子。而现在随着国外开放思潮的传入,很多的大学生盲目的跟随,认为这是一种跟上时代,国际化的行为,以至于网上经常说这是一个上过床也没有结果的时代。
2.2.2 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信息对大学生恋爱的误导作用
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时代的标志。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快捷、包容、广泛、适时等正向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庸俗低级的黄色性现象传播等负面影响。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主体,会有仿照网络黄色信息亲力亲为的冲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恋爱的误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价值观念差异产生的剧烈冲突,导致大学生爱情价值取向的混乱;(2)网络黄色信息刺激而萌生污浊的恋爱行为;(3)网络空间理想生活的虚拟性特征,使得一些大学生主体面对不理想的生活现实,不知不觉中转移到网恋世界里,从而遭致网上恋爱欺骗。
2.2.3 对我国婚姻法中大学生可以结婚内容的误读
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在校大学生只要履行合法程序,是可以结婚生子的。这一规定,给“学校教育内容的枯燥,性教育观念滞后”的大学校园掀起阵阵涟漪,转而以为大学生恋爱就可以大张旗鼓、肆无忌惮。这其实是对大学生可以结婚生子误读。大学生可以结婚生子有两个前置条件:一是依法达到结婚生子条件;二是不影响大学生学习和交际、不影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道德底线。如果大学生因恋爱而失去学习激情、因恋爱而破坏校园文明,那是得不偿失的恋爱,那是令人鄙视的恋爱。
2.2.4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恋爱思想和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呈现两极分化严重,思想文化方面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性自由”、“虚荣心增强”等观念的浸润,使得一些大学生企图从恋爱中寻找慰藉。当代大学生主要是90后,90年多是独身子女,在家受家人的你比,养成了享乐,不做事的行为观念。其中又有一部分因为从小在家受父母的攀比影响,好胜心理强,总希望在各个方面取得量的胜利,于是很多大学生盲目恋爱。(2)大学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方便。社会上一些商家,在大学附近肆意的开设酒店和租房等业务,不断的传递情侣开房住酒店是正常的事,给大学生提供了恋爱自由场域。
在大学恋爱观产生误导的原因中,家庭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之前,父母重视学习成绩。对青春期的学生产生的对异性的好奇心进行批评与打压,对人格培养都不重视,对恋爱问题的反感。恋爱成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敏感话题,对于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思想和言行产生误导作用。在青少年恋爱萌芽时期对恋爱的观念与行为没有进行正确的疏导和讲解,反而不断地进行批评与阻止,使青少年对恋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向往。
大学期间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恋爱动机、态度和方式的错误都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完善。大学生恋爱观产生误区后我们应积极给予培养和矫正。
3 科学恋爱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主体成长的意义
矫正大学生恋爱乱象,树立科学的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无疑对于大学生主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价值观理论认为,价值观具有动机功能,是行为和态度的指导。价值观对主体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人的信念、信仰、理想总是像心目中的“坐标”、“天平”和“尺子”一样,随时都在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以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向、态度和方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对其的恋爱是具有正确积极的指导,能让他们真正的享受恋爱带来的幸福。
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应该是志同道合。“恋”的核心是“依”,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与发展;“爱”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对对方的仰慕,所以,“爱”饱含着尊重、扶持、担当。
正确的恋爱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处理恋爱中的问题,成为他们恋爱的保鲜剂,让他们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理性与独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能够保持正確的方向。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在大学期间不断的努力,目标确立后会有无限的动力;二是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在恋爱中,应有独立思考明辨事务正确与否的能力,在恋爱中不能盲目追求西方恋爱模式,学会以批判的态度对待恋爱文化思潮的熏染。
科学的恋爱价值观对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道德建设有积极作用。杜绝一系列不恰当恋爱的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比赛,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态度。在恋爱中健康向上,不放弃理想。促使同学之间的健康文明交往。开展关于恋爱的专题讲座,同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为恋爱中的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咨询机构、倾诉场所,调节失恋的学生情绪,帮助他们快速走出失恋的阴影。
科学的恋爱价值观对于国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清扫垃圾信息网站,净化网络空气,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纯洁的平台。同时加大对个人信息的认证,避免虚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打击大学周围不良商贩,减少酒店等旅店的数量。
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对于家庭道德教育有积极作用。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青少年时期的同学一定的私人空间,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子女的情感动态,在合适的时机普及恋爱知识,给予一定的恋爱帮助,避免他们走上歧途。
4 结语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经过了严肃的高考洗礼,通过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得以进入高等殿堂,所以,每一个人的大学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国家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也都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建基于此,大学生主体应该明确自己责任与担当。不应成为浑浑噩噩恋爱的迷途羔羊。要善于学习,树立科学的恋爱价值观,要有正确恋爱认知与行为,尽力做到学业和恋爱双丰收。使“颜如玉”与“黄金屋”双栖双飞,让大学生恋爱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道文明风景线!让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人生奋斗的一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 杨南丽.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高校婚恋观教育——以对云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7(1),第66-69页.
[2] 张萍.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A].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高:高校教育出版社.2010,第164-165页.
[4] 邓验.方小年.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5] 冼德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引导对策[J].北高教育,2010(1),第76页.
作者简介:张娅(1993-),女,重庆丰都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