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016-12-05 04:38杨文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摘 要: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图书馆员自我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在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制度滞后、社会地位不明显、待遇低下、自我提升与认知度不高等因素严重滞碍了图书馆员自我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图书馆可以从训练创新意识、培养馆员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新时期图书馆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员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79-02

1 图书馆员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随之而来的挑战将是思想观念、社会体制、经济结构、产品竞争、服务竞争、生活方式等方面,而应对挑战的关键,就在于民族创新能力能否从本质上得到提升。而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其发展动力。信息化时代读者与使用者的满意度,直接体现了馆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只有树立起全体馆员的创新意识,在全馆建立起创新体系,才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的动力。

2 新时期图书馆员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障碍因素

2.1 外部原因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载着教学科研及信息情报交流的使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首先,作为信息集散地的高校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相比,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科研支持、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却明显处于劣势;其次,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图书馆只是“服务机构”,进行简单、重复、机械的借还工作,而忽视了图书馆“科研单位”的身份,更甚是认为图书馆是“休闲养老”场所可有可无。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及其馆员在高校地位的底下,这就明显挫败了馆员的积极性,遏制了馆员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2.2 内部原因

首先,高校图书馆人事权隶属于学校,由于没有独立的人事决定权,使图书馆成为解决职工子女、职工配偶工作的场所,造成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层次不齐,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性别比例失调。竞争激励机制在工作开展中处于形式,“大锅饭”现象仍然很严重,长期在馆员心中形成思维定式,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

其次,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机制僵化。随着信息技术和文献信息需求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就要根据新的要求,合理规划配置图书馆人力资源。但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管理方式仍然滞后,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与绩效叠加的工作效果,让馆员体会不到成就感,缺乏自我价值的体现,慢慢产生倦怠心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馆员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原因。

2.3 馆员自身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的膨胀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载体、方式、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势必对馆员的知识储备与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馆员不仅具有敏锐的信息反应能力、信息导航能力、科研能力与整理加工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有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但是,高校图书馆目前人员结构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学历水平与基本素质普遍偏低。很大一部分馆员所学专业不是图书馆学专业,对图书馆理论缺乏系統的认知,再加上图书馆不重视馆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外出学习的机会,严重滞碍了馆员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途径,也挫伤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馆员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内在原因。

3 提升高校图书馆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3.1 训练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改造世界,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自觉主动的觉察活动,它是人的高级主观能动性,具有决定性反作用的高级意识活动,具有独创性、敏锐性、流畅性等特质。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作为一个社会细胞的高校图书馆,只有树立起全体馆员的创新意识,在全馆上下建立起创新体系,才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的动力。

从心理学看,创新意识是人的自觉的心理活动,也就是有意识的反映。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来讲,所激发出来的创新意识也是目前图书馆面临改革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所充斥的知识创新带来的服务创新,电子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多样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馆员就要做到观念创新,要牢固树立现代化服务理念,其次是服务内容创新,提供新的科学知识和文献信息。再次是服务质量创新,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术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技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经验却最易使人思维定势,不利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的思维不受工作习惯的干扰,时刻处于开放的状态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3.2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为达到创新目标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的综合,是各种能力的综合。[1]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来源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培养。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图书馆员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手段。创新智力化能力是创新主体文化知识和智力整合的结果。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就要其在创新活动中对其智力因素实现有机整合、直接转化为创新智力化能力。对于图书馆员来讲,就是其信息加工能力、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同时,图书馆员要进行开创性工作,必须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底蕴。知识是创新的原料,创新是知识的重组。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创见。知识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加深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其次,图书馆员的创新个性与创新精神是其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方向。培养馆员的创新能力,要特别注重培养其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图书馆员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其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创新智力因素,还需要创新个性与创新精神,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强烈的创新激情以及勇敢、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

3.3 养成创新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图书馆员在服务中,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自我激励,善于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逐渐养成创新的好习惯。面对问题要冷静对待,发散思维,摒弃习惯性思维的障碍,这就迫切需要产生新的思想、方法,产生新的解决路径。只有平时养成创新的习惯,时刻进行有意识的创新,在紧要关头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新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养成创新的好习惯就要求图书馆员认真对待工作,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有意训练创新思维,提高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

3.4 勤反思

图书馆员的反思是其对自身工作内容产生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从自身工作实践和图书馆运行管理出发,主动对其服务工作进行反思,查找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并制定有效的方法应对。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进和提升自我,反思的真实意义在于从新的角度和层面看待问题,打破常规,寻求新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员专业决策的反思能力对其工作具有积极性影响,有助于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

4 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创新,首先要观念的创新,要牢固树立现代化服务理念;其次是做到服务内容创新,要根据现代化网络环境、数字环境改造和创造新的服务形式,及时提供和传播新的科学知识和文献信息;再次是服务质量创新,要以满足用户在文献、精神、时效等方面的需求作为服务目标,按照科学的服务程序,以其辛勤劳动创造出优质服务。文献、精神、时效构成服务质量创新的三要素,这就对图书馆员提出更搞的要求,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只有馆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地提高,才能保证自身更好的发展,才能服务创新,为读者或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雪莲.粤西高校图书馆员科研创新意识缺乏与反思[J].图书情报论坛,2010(3):27—29.

[2] 羅浩.数字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的创新能力的要求[J].科技信息,2010(9):593.

[3] 崔 冰. 提升基层图书馆员隐性能力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以海城市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3):92—94.

[4] 刘时容,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培养策略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48—50.

[5] 黄凌云.图书馆员专业决策能力的内涵、意义与提升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6(5):85—88.

作者简介:杨文艳(1982-),女,2005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