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敏
以就业为指向的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略谈
徐小敏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早在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了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高校编辑出版的重要作用。编辑出版学毕业后到出版、新闻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工作。就业范围包括在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也是择业的一个重要方向。编辑参与工作有差别,根据工作内容又可分为影视、电台、书刊编辑,报社记者、编务、策划、发行等专业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编辑出版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并以此为导向,培养新一代的编辑出版人才。
培养编辑出版人才,首先应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虽然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略有差异,但在打牢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却是步调一致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好出版学理论,能规范编辑对出版专业的认识,为今后个人出版事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训练有素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编辑的基本功,较高的语言文字素养能帮助编辑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作品,把握方向使之达到出版的要求。语言文字素养包括规范与加工文字的能力,运用规范的标点符号,熟练恰到好处地运用文字、语法、修辞等进行审稿,删改、润色语句,提升信息表达效果,使其在传播时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素养也包括文字写作能力,根据编辑工作的需要,撰写编者按、选题策划等,充分体现编辑意图,提升文稿吸引力。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未来编辑的宣传推广能力与初步的科研能力。
出版理论及实务的学习,也是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未来人才应掌握编辑出版全过程,懂得出版成本核算,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熟悉市场,学会根据市场对出版物定位。此外,编辑出版人才应该是杂家,学生涉及的知识面要广,应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接触掌握大量的业内与业外知识,以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
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继承优化传统模式,提升编辑出版人才的基础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使得人才具有深厚的出版理论基础知识与编辑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未来的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教部门的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就业市场是风向标,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关注市场,为学生出版实践创设条件,使培训学习与市场有效接轨、无缝对接。学校在培养人才时除了筑牢基础知识外,还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模拟真正的出版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模拟出版社的出版流程,从一本书的选题、组稿、加工到出版宣传等,帮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如一些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与当地出版企业、相关传媒部门合作,在校就读的同时,积极派送学生参与实践,真正按照出版行业编辑出版模式实行管理,有效提升学生编辑出版实践能力。高校还可以与出版企业对接,与相关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按需对口招生,根据企业要求进行人才设计与培养,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就业率。
提升高校授课教师的出版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的导师,过去的教师授课多半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对于市场并不熟悉。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传媒机构的运营,挂职锻炼,增加实践能力。如华南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就与当地媒体紧密联系,让授课教师参与南方报业集团、电视台等当地媒体的管理。教师参与媒体实践运营,有利其在课堂授课时提升市场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避免“纸上谈兵”的说教。
紧随时代步伐,及时调整办学策略。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不少高校在出版人才培养上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编辑能力,而将整个出版流程的其他环节纳入了人才培养的视野,及时把握市场、调整方向,并开设一些新兴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如专门开设课程为出版集团培养印刷和书籍装帧人才,培养图书发行方面人才,服务于出版社,根据书店需求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在数字出版时代培养电子数字出版方面的学生,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互联网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数字化的新兴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掌握网络技术,提升此方面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出现,高校在开设传统出版专业的基础上,关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传统编辑出版课程的基础上,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增加新媒体出版技术课程,如传播技术基础、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网页与视频制作等,通过毕业实习等方式加大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知识与经验。
培养出版综合能力。全媒体时代对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职的老编辑虽然知识储备足、经验丰富,但对新媒体技术多半处在一知半解状态,除基本数字技术应用外,对新技术的传播手段与特点缺乏全面了解,加之数字技术的更新过快,较难突破传播技术的门栏,影响了信息在数字时代的全方位传播,这也影响了传统出版媒介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人才稀缺。随着全媒体出版业务的开展,传统出版机构也需要在数字领域完成拓展,急需训练有素、综合能力强、适应全媒体发展的编辑。因此,具有一定编辑出版经验与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新媒体运营能力的人才,就显得十分关键。
所以,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关注此类问题,关注编辑人才,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又快速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应着眼市场需求,把握本行业发展的趋势,谋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为其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服务。高校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在传统出版业态向多媒体新技术的全媒体出版业态发展,对编辑要求也越来越高,院校必须关注市场,根据变化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案,以适应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提升信息资源开发的能力。出版信息资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这需要编辑具有开阔的视野,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外,还要有较强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策划创新能力等。就此而言,信息开发利用要有深度,文化产品消费是文化精神消费。可学习影视行业对历史资源的开发,如《甄嬛传》《亮剑》等,挖掘历史信息,服务于当代,产生新的价值。编辑还应提高信息把握能力。当然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上,要能综合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全方位地提升使用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增强全媒体时代的创新能力。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使得编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变化,出版也由传统领域扩展到全媒体。在数字互联环境下,出版不再局限于纸介质,而向广播电视、电子数字网络出版、移动及其他无线终端传播等领域延伸。全媒体反映数字技术给传统的传播方式与介质带来了新的、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形成新媒体形态,增加传播介质,同时新技术也促进多种媒体的融合,如纸、网络、手机等。途径和传播载体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对未来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扎实的编辑基本功,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一是转变观念,学会驾驭现代科技提供的先进传播技术,改进编辑思路,优化传播手段,最大幅度地运用数字技术优势,传播编辑的优秀成果。全媒体是整合和提升当代编辑工作的必然之途。新时代编辑人才培养首先要从编辑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高校开设编辑出版学也必须立足于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拓展建立相应的多媒体编辑学,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不同媒介的编辑能力。全媒体时代编辑应综合利用一切新技术的方式方法,实现集约型发展。当编辑同一信息时,既要善于遵循传统方式编辑并传播信息,也要善于把握新媒体的特点打造信息素材。虽然两者的信息源相同,但每个媒介业态存在差异,因此,就需要进行不同的编辑处理,增强信息传播的差异化,提升有效性。
总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网络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出版的业态。新时期的出版界对了解掌握数字技术,既有丰富编辑出版知识,又有学科背景的编辑人才需求量大增,这些都给媒体编辑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各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关注编辑创造力,启发与培养学生善于策划新的内容,对同一信息源,要善于根据不同的传播介质进行编辑,真正有效实现全媒体传播,使之成为新时代的行家里手。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