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6-12-05 09:36颐,张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亭海南民族

盛 颐,张 侨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旅游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盛 颐,张 侨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旅游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规划意识薄弱、开发与保护未结合;开发力度不持续、旅游品牌产品不多;专业人才极缺乏、旅游服务质量较低;产品体系不完善、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区域内联动缺乏、整合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中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要着力强化协同规划、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加强管理创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养旅游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整合营销传播等加快旅游开发。

海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保护;合作;人才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是指海南岛的内陆民族地区,包括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四市县。其中,白沙、琼中、保亭均为民族自治县,五指山市原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现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黎族、苗族是海南世居的少数民族,大多数聚居在海南中部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和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中,黎族、苗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如饮食、服饰、建筑、宗教、制度、伦理、艺术、民俗等”。[1]同时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自然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为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变,改善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其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

一、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现状

(一)旅游接待情况

随着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旅游产品日渐丰富,旅游业不断有了起色,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如图1所示,从近三年四市县接待过夜游客人次来看,五指山保持一定匀速增长,白沙发展较为缓慢,而保亭和琼中增长较快,其中保亭是增速最快的区域。2014年,五指山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56.18万人次,同比增长6.9%;旅游总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0%。保亭县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61.6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48.8万人次,同比增长35.26%,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琼中县接待过夜游客37.8万人次,增长30.49%;旅游收入1.4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白沙县全年接待过夜游客25.3万人次,同比下降9%,实现旅游总收入1.3亿元。*数据来源为海南省统计局2012-2014年的《海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从纵向上来看,大都各有增长,但是从横向来看,四市县的旅游经济相对还是落后,处在全省各市县的中下游。

(二)旅游饭店设施

如图2所示,近五年来,海南中部四个少数民族市县的旅游饭店数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五指山原是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所以饭店设施起步相对较高,2010年就有7家,截止2014年底增长到了18家,6家星级酒店,其中4星级1家,3星级3家,1星级2家;保亭2010年也有6家,因其拥有丰富的温泉和热带雨林资源、多彩的黎苗风情,加上毗邻旅游中心城市三亚,所以旅游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底饭店数量猛增至27家,成为四市县中酒店数量最多的县。由于保亭大多都是温泉酒店,房间均为砖石浴池,没有专门的浴缸,不符合星级酒店评星标准,因此保亭酒店均未参与星评。但是这里却拥有七仙岭君澜度假酒店、希尔顿温泉度假酒店、七仙瑶池酒店、呀诺达雨林酒店及高尔夫球会等一批高档酒店娱乐项目。琼中和白沙旅游饭店起步较晚,近两年才得到较大的发展,截止2014年底,分别达到13和11家,其中琼中3星级酒店1家,而白沙在星级酒店方面为空白。*数据来源为海南省统计局2010-2014年的《海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图1 2012-2014年四市县接待过夜游客人次

图2 2010-2014年四市县旅游饭店数量

(三)特色旅游产品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山地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海南热带山地生态风光旅游的中心城市。全市共有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五指山大峡谷漂流、民族博物馆等7家旅游景区(其中3A级景区1家)。保亭县则依托雨林、温泉、南药和民俗文化四大资源,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健康县,打造黎苗文化品质城”的发展方向,有“蓝色旅游看三亚,绿色旅游在保亭”的美传。保亭有4A级景区一家,5A级景区两家,是四市县中唯一拥有5A级景区的县。除此之外,还有享有“天下圣泉”美誉的七仙岭雨林温泉、什进村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等,建成了民族风情一条街、和坊、东蛙西凤、七仙门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农历“七月七”的七仙温泉嬉水节已成为海南最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节庆。琼中是全省生态保护核心区,境内有黎母山、鹦哥岭等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3.76%,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海南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2011年琼中黎族传统婚礼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琼中通过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绿色环保低碳、黎苗风情浓郁的“山水慢城、养心天堂”旅游新模式,推出了“森林探险、养生康体、黎苗文化、红色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初具规模,探索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什寒模式”。什寒村相继荣获“2013年最美中国乡村”“2014年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称号。白沙县则以养生度假旅游作为主体,同时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批如森林探险、民族风情体验、自驾车营地等特色旅游产品。主要景点有:邦溪坡鹿、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白沙陨石坑、红坎瀑布、阜喜温泉、新村新石器遗址和阜龙乡革命根据地等。

二、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问题

(一)规划意识薄弱,开发与保护未结合

旅游规划为旅游开发提供科学指导,但中部民族地区受经费、体制、观念等因素影响,规划意识不强,重开发,轻规划,没有把规划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虽然四市县近年来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是具体到一些项目的开发上面还是缺乏针对性的科学规划。旅游开发缺乏相应的规划容易造成盲目无序开发,地区间缺乏协调沟通,导致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对旅游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力度不够。同时对旅游资源可持续性开发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导致开发者短视行为,重效益、轻保护,致使民族旅游地自然和文化资源遭受破坏,制约当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发力度不持续,旅游品牌产品不多

中部民族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合理的优化配置,多数是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的,但目前开发的产品种类很少,观光旅游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 民族文化旅游未能得到有效开发,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此外,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很多休闲产品功能单一,缺乏参与互动性的旅游项目,复合型、多功能的休闲产品较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大多数还停留在黎苗建筑、服饰、织锦等的展示,参与性的项目主要是跳竹竿舞,产品雷同,缺乏特色,可替代性强。从开发现状来看,只有保亭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和五指山市的五指山热带雨林景区在国内享有声誉,其余的景区景点品牌声誉还有待提高。缺乏旅游品牌,品牌的带动效益就难以凸显。

(三)专业人才极缺乏,旅游服务质量较低

中部民族地区受教育资源、工作环境、待遇薪酬及周边竞争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大部分旅游管理和服务的重任就落在了当地居民的肩上。但当地居民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较少,因而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导致专业意识不强,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当地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主要旅游产品,经营乡村旅游的大多为农户,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淡薄,不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市场营销,缺乏对客源市场的探索与开拓,环保意识不强,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盲目开发,从而导致当地乡村生态和文化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产品体系不完善,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旅游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然而在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实际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相对重视景点、住宿、交通、饮食,却忽视了购物这一环节。目前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商品主要以当地水果、蔬菜、特色食品以及黎族织锦等土特产和手工技艺为主,例如琼中绿橙、白沙绿茶、五指山苦丁茶、五指山野菜、保亭红毛丹等。少量商品属于企业批量规模生产,其余多数还停留在当地百姓自主生产、简单加工的基础上。一方面是因为对旅游商品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受资金、研发技术等限制,导致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严重脱节,容易跟风模仿,生产雷同性高、技术含量低、缺乏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上缺乏旅游商品专门交易场所,旅游购物在整个旅游消费的构成中占比较低。

(五)区域内联动缺乏,整合营销力度不够

在中部四个民族市县中,保亭和五指山2013年已加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琼中则在2015年9月加入琼北旅游经济圈,各自借助三亚和海口的辐射带动作用,旅游开发有了一定起色。但中部民族地区之间相互却缺乏联动,在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设施交通、服务等方面的整合度不高,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跨市县的成熟旅游产品,造成中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整体竞争力不足。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质量也很高, 但是对于这样高品质的旅游资源, 国内外对其了解得并不多。长期以来,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受经济、观念等制约,加上已开发的产品本身并不成熟,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营销。例如,各市县政府网站对旅游信息的提供都较为简单,缺乏对旅游六要素的全面介绍,更新不及时,信息滞后。其中只有保亭县有自己专门的旅游官方网站,其余3个市县都没有独立的旅游网络营销网站。旅游者无法通过有效渠道去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前往就会变得审慎。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一直未能崛起,这与其旅游营销力度不够有相当大的关系。五指山和保亭在加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后,借助三亚优势,开始让更多的人认识,但是在营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建议

(一)强化协同规划,坚持开发保护并重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紧组织编制中部区域旅游规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部各民族市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规划开发的指导作用,切实按照规划布局开发。同时强化景区景点、节庆活动、旅游商品等专项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适度的开发,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改善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确保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

(二)加强管理创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满足游客体验性需求,设计出参与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比如户外探险、攀岩、民族舞蹈、农活竞技活动等,让游客在参与中去体验旅游的乐趣;二是结合本地区民族文化和资源特点,开发相关旅游活动,比如黎族竹竿舞、“三月三”趣味运动会、水果采摘等,让游客在参与中去了解当地文化;三是突出主题,打造特色鲜明的项目,比如美食之旅、探险之旅、休闲之旅、养生之旅、亲子之旅等。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对产品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充分整合中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元素、民族风情,深度挖掘黎苗族传统文化资源,重点开发五指山、保亭七仙岭、呀诺达、槟榔谷、白沙坝王岭、琼中百花岭等景区,着力打造中部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

(三)培养旅游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对当地人才要求都较高,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投入力度,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针对乡村旅游开发“免费对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知识技能、旅游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此提高民族地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办旅游的能力”[2]。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旅游商品开发

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旅游者需求,结合中部民族地区资源和特色研发出丰富的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旅游商品;另一方面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宏观指导,从政策、资金方面指导和扶持,深度挖掘开发具有黎族苗族文化的特色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以黎族织锦、苗族刺绣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系列产品;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五指山有机茶、白沙绿茶、灵芝为原料的康复保健饮品系列产品以及土鸡、五脚猪、小黄牛、特色野菜、有机蔬菜、水果等为原料的绿色食品。

(五)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整合营销传播

一方面,海南中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海南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具有依赖性和互补性,二者联合有助于优势互补,在线路设计、资源开发、客源市场、对外宣传上实施捆绑战略,发挥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应,使该地区旅游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中部民族地区资源的相似性可使其抱团构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圈,通过进行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地区资源优势,加强地区间分工与合作,帮助各市县实现协调发展,联合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实现资源共享,以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销方面,首先通过确立当地旅游特色形象及主题口号,打造旅游精品,策划举办五指山国际登山节、漂流节、七仙温泉嬉水节等节庆活动,采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手段打开目的地知名度,将游客引进来;其次通过旅行社、酒店及网络等多种营销渠道扩大宣传,树立形象。特别是网络旅游营销已成为旅游营销的新趋势,例如旅游网站、微博微信、旅游论坛等,因此各市县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网站相关旅游信息和功能,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全面、方便快捷的服务。

结 语

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海南中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仍处于水平较低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民族地区旅游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当前问题,并推广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相信旅游在中部民族地区建设中一定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尹正江.海南中部地区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科学,2009,(5):150-153.

[2]王永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10):16-18.

(编校:王旭东)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 of Central Hainan

SHENG Yi, ZHANG Qiao

(School of Tourism,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Minority area of central Hainan has abundant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dur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hich constrain the tourism economy, such as lack of planning awareness, development without protection, lack of development drive and brand products,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low quality of tourism service, imperfect products system, lagg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ommodities, and lack of linkage and integrated marketing efforts, etc. To develop tourism in minority regions, we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ve plan, insist on the development with protectio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create the distinctive tourism brand, cultivate tourism talents, enlarge talent introduction, quicken the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enhance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Hainan; minority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protection; talent

2015-10-29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HNKY2014-69)

盛颐(1980-),女,贵州遵义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张侨(1978-),男,湖南资兴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15级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和高等教育管理。

F592.7

A

1008-6722(2016) 01-0036-05

10.13307/j.issn.1008-6722.2016.01.06

猜你喜欢
保亭海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保亭社区:社团迎新春 文化树品牌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多元民族
为海南停留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乡村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市场偏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