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让“滴滴打车”“小租短猪”迅速崛起。餐饮界不甘落后,北京的高端关食外卖平台“舌头很忙”,针对写字楼白领群体的餐饮需求,汇聚名厨爆款莱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舌头很忙”在不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众议话题,赢得300万元融资,最重要的是受到食客的肯定,口碑产品拥有60%的复购率。
与其圈地为王,不如霸占“舌头”
“舌头很忙”相信的一件事情就是“不破不立”,推陈出新必须要大胆,于是大刀阔斧拆“餐厅的围墙”。
分析传统餐厅和近年崛起的“厨师到家”两种餐饮消费模式,“舌头很忙”都持保留态度。传统饭店有其局限性,“厨师到家”则是个伪命题。传统饭店的局限性在于招牌菜与普通菜品的落差,十几道招牌菜不足以长期黏住挑剔的消费者,让其“上瘾”;而“厨师到家”则更是对餐饮业没有透彻的了解——大厨的高薪与高效不是普通家庭所能企及的,普通家庭亦无法提供让厨师发挥特长的专业设备。
“厨师到家”与传统餐厅都是厨师“圈地为王”的思考模式,“舌头很忙”所做的是集众名厨之所长,霸占食客的“舌头”。键盘侠只要动动手指,美食就会应召而来。
爆款驯服众口,产品牵引口碑
“舌头很忙”突破了餐饮的局限性,让大厨们“众包”厨房,简言之就是汇聚名厨的爆款菜。大厨们把自己的“爆款拿手菜”搬到平台上,食客随意挑选心爱菜品。“舌头很忙”相信如果款款都是爆款菜,那么“众口难调”就会变成“众口能调”。
驯服“众口”,不仅提升了食客餐饮消费的幸福感,也为“舌头很忙”的口碑传播打下基础。互联网平台向来以快一步的创意服人,但是“舌头很忙”却执守着慢一步做“坚实的产品”。因此,2015年互联网创业的“舌头很忙”,取得佳绩之后并没有快马加鞭的宣传,而是继续宁心静气地做产品。
“舌头很忙”的联合创始人张山山举了个例子,中国东部有一种“毛竹”,它前四年只长3厘米。到第五年的时候,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这样,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舌头很忙”认为产品就是像毛竹的根,打好基础,日后才能快速发展。所以,虽然整体运营规划早已筹划完成,但是产品完善与用户体验却走得很慢。“舌头很忙”说:“未来,将会以势如破竹之势发展,走在行业前沿。”
舌头很忙团队目前有40余人,其中30多人都是厨师。从团队人员结构就能看出“舌头”团队有多注重产品,当然,对于产品的用心打磨和付出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其中“猪弯弯”“盐帮小龙虾”等明星产品月销量均过万。产品的热卖
舌头打分,大厨过关斩将
“舌头很忙”借鉴了共享经济的模式,将中央厨房、推广、营销及渠道资源等与厨师共享,打造厨师的个人品牌。大厨所要面对的就是严苛的消费者,每道爆款菜推出之前,要经三轮试吃打分,第一轮是餐饮专家打分。餐饮杂志主编、行业专家进行试吃,同时给出自己的满意度;第二轮是200多名民间美食达人、大咖级的美食客评分;第三轮则是产品推出后,前半个月的用户反馈。层层把关,每个爆品都要过五关斩六将,力求达到精益求精。
“舌头很忙”与很多网购平台合作,虽然产品的销量直线上升,甚至一些餐品的复购率达60%以上,但是他们并不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扩大餐品的配送范围。根据餐品的时间、温度等计算配送距离,基本是近距离配送。
标准化与商业美学比肩
在颠覆传统餐饮概念的同时,“舌头很忙”也在打造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菜品的品质。中央厨房设在银河SOHO的三层,引用网络流行语:“CBD的小伙伴有福了。”“舌头很忙”承认,中餐的标准化是一个大考验,每一道菜的食材、调料、火候的细微差异,都影响着最后的味道。出品团队正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严把菜品关的同时,设计上也很注重商业美学。团队中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出身于国际4A广告公司,所以他们对产品包装要求极度苛刻,希望整体水平内外统一。
“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传统行业华丽转身,焕发出另一种生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餐饮业却一直在探索着网购平台之外的与互联网的更深度结合。“舌头很忙”的创业团队,恰是一批互联网精英,他们用最先进的共享经济模式,打造高端餐饮外卖模式,也打破厨师与餐厅的依附关系。名厨爆款菜平台,既保证餐品美味度,也对食品安全负责,对食客来说更加便利地享受生活。“互利互惠”的理念让舌头很忙,也让消费者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