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服饰符号的传播解读

2016-12-03 06:24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接收者意图服饰

刘 佳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510000)

公众人物服饰符号的传播解读

刘 佳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510000)

服饰作为非语言的符号,在大众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服饰符号甚至起到代替语言的作用。公众人物利用服饰符号表意的三环节中,公众人物的态度诚信与否,以及服饰符号的文本品质的可信与否,直接影响了大众的接受与否。

服饰符号;公众人物;传播

众所周知,人类进行信息交流通常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身势学理论的研究者伯德惠斯戴尔估计:在人与人的互动的场合中,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而事实证明在以“貌”取人的社会环境中,服饰作为非语言的符号,在大众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服饰符号甚至起到代替语言的作用。“接收者”可以根据“发送者”的服饰符号进行信息的解读。朝鲜当地时间2016年5月6日晚间,在劳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话开幕式上,此前一直以朝鲜“人民装”示众的金正恩,十分罕见地穿着黑色西装、打着灰色领带。照片一公布就引发了外界的普遍猜测,即使演讲内容未知,但“改革开放”的意愿已若隐若现。

一、公众人物利用服饰符号表意的三环节

符号传播过程的三个环节有不同的“意义”,如下:

第一个环节,发送者的意图意义。因着装心理有两种相反的动机:一种是对服饰符号编码,掩饰或不显露自我;一种是编码时,用服饰符号突显自我。公众人物利用服饰符号将不便于言表的信息呈现于大众面前。作为接收者的大众是很难真正接触或了解发送者的公众人物的意图意思,只能接触到文本或者伴随文本,即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

第二个环节,文本意义即潜在意义,接收者从符号文本的构成中猜测发送者的意图,从文本中找寻合适的解释模式:可信还是不可信。即大众根据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判断文本信息内部成分是否冲突,而选择是否相信。

第三个环节,接收者的解释一旦开始,就难以规定以某种形态结束,甚至不会结束。接收者的解释意义指的是大众对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文本采取的态度,即大众是否认为文本有意义、是否接受并开始解释文本、如何理解文本。“任何解释都是解释”也说明大众即使“上当受骗”也是一种解释。

因此,公众人物利用服饰符号表意的三环节中,公众人物(发送者)的态度诚信与否,以及服饰符号(符号信息)的文本品质的可信与否,直接影响了大众(接收者)的接受与否。

二、大众“同意接受”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

根据服饰符号的传播的模式,公众人物(发送者)、服饰符号(符号信息)、大众(接收者)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与影响,大众“同意接受”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的类型如下:

?

在大众传播的场合中,根据前文“公众人物利用服饰符号表意的三环节”的分析,公众人物的意图是否诚信,是大众难以评判的,公众人物及其背后的专家顾问善于发挥服饰符号的正面作用,因此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的表意往往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比如,最典型的中山装(可信符号文本),这一服饰符号就是孙中山先生治国理念(诚信意图)的体现。大众愿意接受并纷纷效仿孙中山先生的服饰符号,所指的是中国人民要消灭旧制度,实现平等、自由、博爱的共和理想。又如,美国的前国务卿,被大众认为是一位“胸针国务卿”:不同的胸针成为了她出席不同场合、会见不同政要、交际不同人群的重要服饰符号。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面合影时,她别的是美国国旗胸针(可信符号文本),想改变朝鲜对美国邪恶的形象(诚信意图);她别着一枚天使胸针(可信符号文本)声讨其他势力危及美国利益(诚信意图);她别着一枚和平鸽胸针(可信符号文本)向卢旺达种族灭绝大屠杀中的遇难者致敬(诚信意图);她别着陶瓷碎片烧制成的一枚中国龙胸针(可信符号文本),为促成中美经贸洽谈成功(诚信意图)。

三、大众“拒绝接受”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

根据服饰符号的传播的模式,公众人物(发送者)、服饰符号(符号信息)、大众(接收者)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与影响,大众“拒绝接受”公众人物的服饰符号的类型如下:

?

接收者对发送者传递的符号信息是否愿意接受是衍义开始的关键,如果接收者不愿接受发送者的符号,那么符号表意就结束在这一点上了。一旦大众因为各种原因意识到服饰符号表意文本缺乏必要的认知价值,就会拒绝接受符号文本导致表意终止。因为发送者(公众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接收者(大众)的不接受会引起大众的反感或排斥,甚至引发政治事件。如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就因为在黄石国家公园度假时穿着了一条灰色的短裤而引起众多非议,而穿着低胸露背晚礼服出现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时,也引发了批评和不满,导致信息无法交流,哪怕是诚信意图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又如大众也很难愿意接受此人的任何意图。又如,一位女记者身穿一件时尚的乳白色衣服,进入煤矿下对一名矿工进行采访。显而易见,黑与白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一方面被采访的浑身漆黑的矿工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感,另一方面大众(接收者)觉得文本信息内部成分冲突,并质疑记者(发送者)服饰符号的合理性、真实性等,终止对服饰符号文本进行解释,导致采访的相关信息无法顺利传递。

综上所述,就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述,在媒介图像传播的时代,服饰和发型也是一门学问。每位公众人物应该考虑屈从的不是媒体,而是媒体连着的大众。因此,公众人物需要善于科学分析服饰符号以及其传播的各种类型,利用服饰符号鲜明的直观性和指示性,塑造了自身的正面形象。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张秋丽.服饰语言:不容忽视的信息传播手段——从米歇尔·奥巴马的着装看服饰语言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3]吉峰.服饰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例析[J].华章,2010(7).

[4]熊晓萍.论非语言符号中服饰语言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知识,2006(6).

刘佳,女,汉。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接收者意图服饰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动物“闯”入服饰界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探讨
可撤销用户动态更新广播加密方法的研究
口碑传播中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