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对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研究

2016-12-02 07:09景秀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制造商成果商业

景秀丽

(暨南大学 深圳旅游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3)

【经济·管理】

IT企业对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研究

景秀丽

(暨南大学 深圳旅游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3)

开放式创新中的创新采纳机制是创新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与热点问题。在开放式创新的用户创新领域中,基于创新无偿发布最频繁的 IT业,分析了创新品特征,探讨了企业对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机制。用户创新的无偿发布是一种惯性突破行为,是以往公众认知的专利等创新保护机制的变异方式。从企业用户和个体用户两个维度,构建了 IT企业的创新采纳决策机制,分析了 IT企业如何引导和激励外部创新源、如何吸纳和推广外部创新成果,为政府和企业引导与凝聚不同类别用户主体的创新智慧及创新力量提供了相关机制,提出了相关资政建议。

开放式创新;用户无偿创新;创新采纳决策

一、引 言

在开放式创新研究领域,用户创新作为企业外部创新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要打破个体和企业创新束缚,倡导“人人创新”、“万众创新”。这里的“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是全民化的创新,它们是企业外部创新源,体现了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动性。全民创新的创新内容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而且包括意识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模式的创新等。全民创新的创新特征是创新主动性强,创新约束条件少,创新类别细节化、多样化。因此,全民创新的创新效率高,创新成本低。同时,产品用户是全民创新中的创新主体。

在用户创新领域,用户创新的无偿发布是一种有悖经济学常理的惯性突破行为,更是有益于企业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福利总值增涨的有益行为。在倡导这种“智慧共享”、“无偿创新”行为的同时,更应该聚焦于如何采纳这些无偿发布的创新成果。用户无偿发布的创新是创新品,企业采纳创新品之后,经过创新改造和批量生产,才能变成商业品。商业品较创新品具有市场成熟性特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更能实现市场价值、更具有行业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用户创新无偿发布现象,探索创新无偿发布过程中企业对创新品的认知过程以及对创新品商品化的决策过程。本文聚集于用户创新无偿发布频繁的 IT领域,分析 IT企业对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过程。IT企业的创新采纳具有一个明显特征,即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做出理性决策。具体为 IT企业在权衡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判断,是否采纳用户创新。围绕着这个企业创新采纳决策特征,本文从企业用户和个体用户两个维度展开相关讨论。

二、对企业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研究

在 IT行业,很多企业用户拥有自己的 IT部门或 IT研发团队,他们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但是,由于IT产品的高技术性以及复杂的开发流程,相比企业用户的创新自制品,制造商能够开发出成本更低的商业品。因此,企业用户更愿意将不成熟的创意或创新半成品无偿发布给制造商,期望IT制造商将创新改良、商品化及市场化,企业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创新效用,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在 IT企业用户愿意无偿发布给制造商创新的前提条件下,制造商是否愿意采纳创新并进行创新改良及商品化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意愿分析

为了探究企业用户创新无偿发布后制造商的采纳决策意愿,本文对创新市场环境进行简化和设定,即设定企业用户A和企业用户 B处在垄断市场环境下并且二者都具有创新能力。假设企业用户A和企业用户B是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一个企业用户利润的提高会导致另一个企业用户利润的损耗。在此前提条件下,本文分析了制造商的创新采纳机制。

图1 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导致的产业链变化

从产业链角度,企业用户的创新,创新品的发布,制造商对创新品的采纳行为等都会导致产业链的变化,如图 1所示。在企业用户没有创新发布并且制造商无其他创新源的前提条件下,制造商保持原有产业链 A,即供应商提供设备,制造商采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生成商业品,企业用户使用商业品。当企业用户具有创新行为、将创新无偿发布给制造商并且制造商采纳创新技术时,原有产业链A发生变化,形成新的产业链B。在产业链 B中,供应商提供设备,企业用户提供创新技术,制造商采纳创新生成商业品,企业用户使用创新改良后的商业品。

1.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决策意愿依赖于制造商对创新改造成本的估算

改造成本是制造商把用户创新应用到新产品中或者直接把创新转换成商业品的改进成本,本文用(C>0)表示。这里的改进成本包括摩擦成本、转化成本以及转移成本等。

(1)摩擦成本。摩擦成本是指企业用户创新带给制造商的信息不对等,导致了正常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些额外的消耗成本,消耗成本要由制造商来承担。

(2)转化成本。转化成本是指当制造商决定采纳用户创新技术后,需要设计新的产业制造流程,把创新融合到新产品生产实践中或者直接把具有异质性的创新转化为具有普适性的商业品,即面向市场的商业版的创新品。

(3)转移成本。当制造商将新产品投放到市场后,需要进行宣传与推广,投入营销资金以提高用户对新产品的认知度以及购买意愿等。这里的转移成本是指制造商将用户从原有同类产品转移到新产品所需要付出的营销成本。

2.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决策意愿依赖于对创新品市场收益增量的估算

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意愿依赖于创新技术能提高单位新产品的性能,或者降低单位新产品的成本价格,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当制造商将含有创新技术的新产品大规模生产并投放市场时,通常会以平等售卖的方式面向所有市场用户,既包括创新企业用户,也包括创新企业用户的竞争对手。这里的平等方式是指虽然制造商拥有创新产品的所有权和市场售卖权,但是不会采用价格歧视的手段提高他们的收益,通常以同样的价格平等地售卖给所有企业用户。因此,当新产品的性能越高以及新产品的成本越低时,市场销售越理想,创新改良后的商业品相对于原有产品的市场收益增量越高。本文将创新改良后的商业品相对于原有产品的市场收益增量用 V表示。从制造商角度看,理想情况是 V>0。

3.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决策意愿主要基于对创新品市场收益增量和创新改造成本两个因素综合衡量

当企业用户将创新无偿发布给制造商时,制造商不需要支付创新购买成本。同时,从经济收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制造商会对创新品市场收益增量与创新改造成本进行估算。通常情况下,当创新品市场收益总增量大于创新改造成本时,即 V>C时,制造商愿意采纳企业用户创新成果。

(二)制造商对企业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机制

1.市场收益增量与创新改进成本的直接影响效应

基于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意愿分析,在企业用户A无偿发布创新的前提下,从制造商角度看,在预测企业用户B会购买创新商业品,即市场购买率较高的情况下,制造商就会倾向于采纳无偿发布的创新。同时,创新商业品相对于原有商品的市场收益增量降低,创新改进成本的提高都会对制造商的创新采纳意愿产生消极影响。

2.竞争强度和创新普适性的间接影响效应

在寡头垄断市场环境中,企业用户 A创新无偿发布意愿以及协助制造商创新改进意愿主要依赖于用户市场的竞争强度。用户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用户的创新无偿发布意愿越低,制造商改进创新并将其商品化的意愿越低,从而导致制造商的创新获取成本和创新改进成本提高。当企业用户创新普适性极低时,意味着企业用户创新的特质性极强,那么制造商即使采纳了创新,要么很难将其改造成适合大众市场的商业品,要么要付出很大的改进成本提高其普适性并推向市场。在

这种情况下,制造商不愿意采纳企业用户无偿发布的创新成果。

(三)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案例分析——制造商对垄断型移动电信运营商企业用户创新品的采纳机制

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中,企业用户 A和企业用户 B作为两家最具实力的移动电信运营商一直占据垄断性主导地位,同时企业用户 A和企业用户 B处于正面的市场对垒状态,在移动通信业务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式。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双方在资费套餐、业务品牌等方面采取各种竞争手段,都希望从对方手中争夺市场份额。

企业用户 A和企业用户B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但是很难独立完成创新项目。他们更倾向于和制造商合作创新或者干脆把自己的创意及创新技术无偿发布给制造商,让他们继续完成创新的产品化过程。他们很少选择专利对外许可/特许合同的方式,因为获利很少,付出成本较大,又难以控制技术外溢情况的发生;他们会在无金钱回报的前提下,将创新资源免费发布给制造商。企业用户A和企业用户B在其不擅长的创新领域、改进成本过高的创新领域或者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无法兼顾到的创新领域,更倾向于把创意或者创新成果交付给专门服务产品制造商,因为这些制造商更擅长某些创新技术的产品化过程和商业化操作。比如,在移动互联应用领域,包括开发泛终端、跨平台的移动应用软件、信息应用软件、游戏软件、音乐平台等,业务种类繁多、内容涵盖广泛,制造商更擅长相关创新产品开发。企业用户愿意把创新成果免费无偿发布给制造商,意图让制造商完成创新的改进和商业化过程,而企业用户则从成熟化的商业品中获得更高的需求收益。

企业用户 A和企业用户 B都与服务产品制造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探索创新型的移动通信服务产品。同时,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倾向于采用更开放式的创新模式,积极向市场以及服务产品制造商发布创新动态,加强与制造商甚至市场竞争对手之间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与共享。这种用户创新的“竞合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损耗,大大提升了双方的利润值,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三、对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研究

在 IT行业,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IT产品及服务市场活跃,智能软件产品、移动通信服务产品、高端信息服务产品等层出不穷。在这种新形态下,个体用户的“产品主导意识”和“产品创新意识”日益增强,个体用户的创新无偿发布行为表现突出。

(一)制造商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意愿依赖于创新采集成本

个体用户创新无偿发布的随机性增加了制造商收集创新的难度。个体用户创新无偿发布绝大多数属于自发和自愿行为,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各种新型智能设备为创新无偿发布提供了实时性和快捷性操作平台。手持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能够使许多创意和设计实时开展、随时发布。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网络在线创新、分布式创新等新型创新模式。在强大的网络通信及基础设施支持下,个体用户无偿发布的创新可能出现在产品设计和使用的各个时期以及各个地域。同时,个体用户创新活动通常是没有组织的个人活动。例如,在网络架构业务中,一些客户的技术人员也会参与到网络架构设计工作中。他们在工作中依据硬件设备的实际配置条件,随时随地地提出新想法和新点子,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化的网络架构方案。

在个体用户将创新无偿发布在制造商的产品体验平台、固有的社区平台等情况下,制造商能够更容易地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创新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的创新采纳意愿较强。

(二)制造商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意愿依赖于用户规模

个体用户的创新成果是为自身产品需求或功能改进服务的,同时会为一定数量的其他用户解决类似需求问题。因此,制造商是否愿意采纳这些用户无偿发布的创新成果并对其进行商品化,主要依赖于市场上有多少类似的潜在用户。如果存在同样需求的市场潜在用户数量较少,制造商会放弃创新采纳决策。如果存在同样需求的市场潜在用户数量较多,即制造商预测到创新商业品的巨大市场效益,制造商会倾向于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发布的创新成果。因此,可以构建存在需求的用户数量对制造商创新采纳的影响模型。

(1)制造商创新采纳模型的关联对象:制造商、个体创新用户以及存在需求的潜在用户。

(2)制造商创新采纳模型的条件设定:前提条件是个体用户将创新无偿发布,同时仅从用户规模角度构建采纳模型,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3)制造商创新采纳模型的参数包括:个体用户创新的商业价值为V,存在需求的潜在用户数量为 N,个体用户将创新转化成自制品的成本为C,制造商改造创新后的商业品价格为P,创新商业品的固定交易成本为 TC(TC≥0),创新商业品的变动交易成本为 TC(TC≥0)。

(4)制造商创新采纳模型的构建:个体用户通过比较商业品和自制品的费用高低,决定选择商业品还是自制品。个体用户首先衡量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商业品的价格是否低于自制品的成本。当商业品价格更低时,个体用户选择把创新无偿提供给制造商,由制造商完成商业品的生产,个体用户再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商业品。即当个体用户预测将创新转化成自制品的成本(C)大于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创新商业品的价格(P)时,个体用户才会选择购买商业品,放弃生产自制品。当自制品成本(C)和商业品价格(P)相等时,个体用户可能选择商业品也可能选择自制品,具体选择策略不影响本模型的最后结论。因此,个体用户选择商业品的条件不等式如下:

当制造商预测把个体用户创新转化为商业品的总收益增量是正值时,制造商倾向于采纳创新,对应条件不等式如下:

由不等式(1)和不等式(2)推导出:

由不等式(3)得出,当只有创新者本人会购买商业品时,制造商不会采纳创新,因为商业品的市场需求量过小,不足以让制造商获取利润。

由不等式(1)、不等式(2)和不等式(3)得出,

可见,在创新用户放弃自制品、选择购买商业品的前提条件下,当存在需求的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某个临界值 n(n>1,n代表固定交易成本TC和可变交易成本 TC的函数)时,制造商倾向于采纳创新。即当制造商预测创新产品的潜在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即满足不等式(4)时,制造商倾向于采纳个体用户创新。

简单算例演示如下:

假设 TC=0.75C且TC=4C,可得到n的临界值为 20。

上述算例说明,在 TC=0.75C且 TC=4C的条件下,如果创新商业品的潜在用户数量小于20人,那么制造商倾向于不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发布的创新成果。

从制造商角度考虑,他们不会为了少数潜在用户的产品需求而生产商业品。只有当市场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创新采纳成本可以分配到大量的市场用户时,制造商才会因为创新商业品的巨大收益增量而采纳创新成果。

(三)制造商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案例分析——制造商基于网络移动平台的个体用户创新品采纳模式

当今的 IT产业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传递和扩散速度极快。同时,IT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小众化,IT产品和服务在功能上的个性化要求日益凸显。在这样的大市场环境下,某软件产品制造商构建了自己的用户网上体验平台以及网上创新社区,提供给个体用户各种免费的、新开发的服务产品,更提供给个体用户创新无偿发布的直接渠道。制造商通过网上体验平台以及网上创新社区吸引了各种创新资源,特别是吸引个体用户体验新产品,引导个体用户提出好的创意,搭建用户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网上体验平台以及网上创新社区就是制造商积极获取个体用户创意方案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实现了制造商、创新用户和大众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商业化创新模式。

IT企业搭建了产品以及服务的网络体验平台(包括百度、腾讯等),激励了个体用户的创新活动及其无偿发布行为。移动网上产品体验平台为用户创新带来了便捷性和实时共享性,用户在随时随地体验产品性能的同时能够激发创新潜质,可以随时把创意、创新半成品以及创新成品发送回移动网络体验平台。这些创新品多数是无形的高科技信息产品及服务。特别是一些粉丝级用户(例如网游产品的发烧友等),他们愿意主动和外界分享产品体验;在对深圳市的一家 IT公司访谈中获知,这家 IT公司搭建了用户网上体验平台,依托移动手机 APP版体验软件和终端电脑版体验平台,发布新的软件产品,激励个体用户免费体验使用。由于人们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小众化特点,因此在功能上的个性化要求日益凸显。这些参与体验的个体用户经常会提出好的创意。IT企业积极采集获取个体用户创意方案,根据市场潜在需求量以及创意实现成本等综合考虑创新品的商业化决策。

再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针对互联网中自由、流畅的信息化环境,提供了用户无偿创新的渠道,实现了公司、创新者和大众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商业化创新模式。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颠覆性的创新产品:音乐播放器 iPod。为了配合 iPod的市场销售,苹果公司开设了 iPod Lounge网站论坛。产品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创建自己的空间,制造自己的iPod附件,为iPod提出新点子和新建议。这些创新都是用户免费提供的,苹果公司派出专人负责维护网站,收集和整理用户的各种创意,采纳有商业价值的附件设计,把最佳的创意方案推荐给公司管理人员和公司 CEO乔布斯本人。这种商业化创新模式吸引了各种创新资源,搭建出用户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实现公司、创新无偿发布者、大众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事实证明,个体用户很愿意在其网站上创建自己的空间,制造自己的产品附件,为产品及服务提出新点子和新建议。这些创意及创新实物都是个体用户免费提供的,制造商只要委派专人负责与个体用户沟通、实时收集个体用户的创新成果,积极采纳有商业价值的创新设计,同时把优秀的创意方案以及创新实物推荐给制造商的管理层。管理层基于市场整体需求规模以及商业化创新品的成本情况,来确定对个体用户无偿创新的采纳与推广策略,从而实现了制造商、个体创新用户、大众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创新商业生态系统。

四、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第一,本文探索了制造商对企业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机制。当企业用户将创新无偿发布给制造商时,制造商不需要支付创新购买成本。制造商采纳企业用户创新的决策意愿主要基于对创新品市场收益增量和创新改造成本两个因素综合衡量。市场收益增量与创新改进成本对制造商创新采纳决策具有直接影响效应。当创新品市场收益总增量大于创新改造成本时,制造商倾向于采纳企业用户创新。当创新品市场收益总增量越高,创新改造成本越低时,制造商越愿意采纳企业用户创新成果。企业用户市场竞争强度和创新普适性对制造商创新采纳决策具有间接影响效应。当企业用户市场竞争强度越高,创新普适性越低时,制造商的创新采纳意愿越低。

第二,本文探索了制造商对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机制。制造商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意愿依赖于创新采集成本。个体用户创新无偿发布属于自发行为,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制造商的创新采集成本。当个体用户将创新无偿发布在固有产品体验平台、固有社区平台时,制造商能够以较低的采集成本获取创新成果,这时制造商的创新采纳意愿较强。另外,制造商采纳个体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意愿依赖于用户规模,制造商不会为了少数潜在用户的产品需求而生产商业品。只有当市场潜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制造商才会因为创新商业品的巨大收益增量而采纳创新成果。

第三,个体用户和企业用户创新采纳机制的共性与区别。根据前文分析,个体用户和企业用户创新采纳机制的共性是潜在需求用户规模的决定性作用。制造商是否采纳用户创新成果,主要依托于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即预测创新品转化为商业品后用户购买量的大小。另外,由于企业用户和个体用户在创新无偿发布动机、创新无偿发布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化特征,因此个体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创新采纳机制存在差异性。企业用户以获取最佳收益为目的,基于利益博弈与市场创新路径选择采取了“定向性”的创新无偿发布策略,但在本质上仍然是“有偿的行为”。制造商获得这种具有“定向性”的无偿创新成果,不仅要根据潜在市场需求确定创新品的采纳策略,更需要依托企业用户市场竞争强度以及创新普适性来综合判断创新品的采纳策略。当企业用户市场竞争强度越高,创新普适性越低时,制造商的创新采纳意愿就越低。同时,企业用户创新品相对个体用户较为成熟化以及市场化,因此制造商对创新品再改造以及商业化的转化成本较低。相对而言,个体用户创新无偿发布行为经济收益目的性较弱或者不具有经济收益意图。个体用户更期望创新信息的自然溢出与扩展,期待创新品的共享与互利。因此,个体用户无偿发布行为表现出便捷性、随机性和细节性。制造商在个体用户创新品的采纳机制上更趋于对市场需求量的判断和对创新品再加工以及商业化难度的考虑。

(二)研究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围绕企业用户无偿创新的采纳机制研究,政府及IT产品制造商可以进行如下创新采纳和创新推广的推动策略。(1)从政府角度出发,积极分担制造商的创新改进成本,包括风险分担、直接拨款分担等,鼓励制造商的创新采纳行为;通过对制造商创新商业品的财政资助,包括税收优惠、定向资助等方式,提高制造商的创新商业品收益增量。(2)从制造商角度出发,在竞争强度较高的企业用户市场中,制造商应该采取优惠政策或者市场细分引导策略,鼓励企业用户无偿发布创新成果并积极与制造商进行创新改进合作;另外,制造商应该及早发掘企业用户创新行为,对于有价值的创新采取初期介入的方式,注重创新开发环节,分担部分或者全部的创新开发成本,鼓励企业用户开发普适性的创新产品。

第二,围绕个体用户无偿创新的采纳机制研究,制造商可以采取如下创新采纳和创新推广的推动策略,包括创新平台机制、流程法以及工具法。(1)创新交互平台机制。制造商应该及时关注个体用户创新动向,建立制造商与个体用户之间的创新交互平台,为个体用户开辟便捷的创新发布途径。例如,用户体验平台、创新虚拟社区、制造商与用户的互动平台等,从而降低制造商对个体用户无偿发布创新的采集成本。(2)合作式的流程法。参照Urban和Von Hippel研究的吸纳用户创新成果的流程法,制造商可以建立个体创新用户的特征指标体系,识别个体创新用户,成立临时的创新小组;和个体创新用户一起进行新产品的创新活动;评估和采纳个体创新用户开发的新产品。这样的创新商业品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潜在用户。(3)工具法。制造商可以提供给用户创新工具箱,用户可以进行完整的创新设计以及检验设计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是否合适。工具箱真实地模拟了制造产品的环境,降低了制造商创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成本。同时,工具箱尽可能包含了个体用户的各类需求,使得创新商业品尽可能多地满足各类个体用户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市场潜在用户。

第三,未来研究聚焦于对社团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研究。IT行业的社团用户以开源软件社团用户为代表。开源软件社团是 IT产品创新社团的代表性组织,倡导“信息公地”,是公益性的创新社团组织。

开源软件社团倡导“自由软件”,依靠社团所拥有的软件产品版权来签署开源软件的许可证书——通用公共许可证(GPL)。GPL代表着开源软件的非盈利性版权(Copyleft)形式,寓意着与专有软件的版权(Copyright)相对立,其无偿发布的创新成果带有软约束性,制造商不可以直接将创新成果采纳后进行商业化售卖。在未来研究中,将围绕制度理论以及软约束问题,对社团用户无偿创新成果的采纳决策进行深入讨论。

[责任编辑 王治国 责任校对 王景周]

F272

A

1000-5072(2016)07-0103-08

2016-01-08

景秀丽(1979—),女,辽宁大石桥人,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企业创新、开放式创新、用户与系统交互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户创新的无偿发布策略研究》(批准号:2014A03031048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用户创新的无偿发布机制研究》(批准号:15JNQN002)。

猜你喜欢
制造商成果商业
竞合关系下我国合同制造商的市场进入文献综述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专业的高端银幕制造商 香港屏幕大师
验收成果
消费者偏好下的两在位制造商阻止策略选择研究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