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

2016-12-01 13:54孙艳红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孙艳红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严格遵循围绕教学主旨、螺旋递进及引申扩展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对此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螺旋递进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刻认知与了解。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保障性作用。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课堂提问必须充分契合教学主旨或中心

纵观语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不乏一些只局限于肤浅层面的问题,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课文时,不少教师会设定“董存瑞最后被炸死了,他是不是好可怜啊?”等类似无营养的课堂提问,此类提问并不能充分诱发学生进行积极回答的兴趣与热情,也并不利于学生借助提问真正发掘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课堂提问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由此引申开来,笔者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确保它们要能同教材主旨或者中心形成紧密的联系,即紧紧围绕教材主题设置课堂提问。同样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董存瑞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冲到了桥下,可是却在试了几次之后发现并没有炸药包的合适放置之地,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嘹亮的冲锋号又响起来了,假如这个时候你是董存瑞,你会怎么想?

学生甲:如果我不能尽快将炸药包安好,那么我军就不能继续前进消灭可恶的敌人,我一定要竭尽我的全力尽快将炸药包放好。

学生乙:一定要尽快炸毁敌人的碉堡,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

学生设身处地地积极揣摩董存瑞决定舍身炸碉堡时的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问道:“董存瑞叔叔即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要将碉堡炸掉,这表明他具备敢于牺牲、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情操。”如此一来,便借助充分契合教学主旨的课堂提问使得学生真正深入把握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课文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思想感情,在保障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础上深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课堂提问必须遵循螺旋递进的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实际年龄较小,其学习活动多依靠简单、具体、直观的思维思考方式;而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多不直接由作者点明,而是需要学生在深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引申与挖掘,而这一层次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与学习。

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并不能直接将抽象的问题抛给学生,而是应当在遵循螺旋递进原则的基础上,层层拔高课堂提问的难度,这样便能带给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充足时间,保证他们实现对课堂提问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从而以此为载体,正确把握、深入体会教材文本所蕴含的真正情感。

如,在学习《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时,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提问学生:“你从这则成语故事里边学到了什么?”而是设置了如下的课堂提问:

那个南郭先生明明不会吹竽,为什么却敢于混在那么多人之中假装会吹竽?(因为齐宣王喜欢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他得到了什么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因为齐宣王根本就没有辨别出来他是不是真会吹竽)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成为新的国王。他也喜欢听竽,为什么南郭先生却跑走了?(因为齐湣王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地单独吹竽,南郭先生装不下去了,只能跑走了)

从南郭先生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滥竽充数是没有好下场的)

假如,你遇到了南郭先生,你会向他说些什么?(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

如此,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就能得以对课文中出现的具体细节进行逐一分析,也得以透过这些细节性的问题真正明确了“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所真正要反映的态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遵循螺旋递进原则对于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深化学生课文文本认知的积极作用与突出优势。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严格遵循围绕教学主旨、螺旋递进及引申扩展的原则,这样才能在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以提问促认知”的良好教学效果,进而真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佑.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9).

[2]王钰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