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万根
摘 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保障,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的基础。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也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不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确保语文文本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学习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师简单的灌输式,被动地接受让学生看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重塑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要通过组织多种阅读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为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文本探究习惯、自主解读习惯、情境体验习惯等方面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论述,以确保语文文本价值最大化地实现。
一、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阅读视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学生,因为有效的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讲到底以及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只是将关注度放在了习题的解答上,学生缺少自主阅读的意识,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下,我们要通过文本魅力的展示以及丰富阅读内容来帮助学生重拾阅读的兴趣,进而为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现文本的魅力,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阅读《春》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文本中对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在学生阅读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目的一是要展示文字描写背后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描写功底,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文本魅力的展示中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并确保阅读成为学生终身的伴侣。
二、文本探究习惯的养成
文本探究是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的有效活动,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确保学生在文本深层次探究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文本探究习惯的养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阅读《风筝》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培养学生文本探究的习惯,更为了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在阅读时,我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1)“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讶和悲哀”为什么作者会出现惊讶和悲哀?
(2)为什么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为什么说是“精神虐杀”?
(3)文本中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
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学生文本探究能力的锻炼、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自主解读习惯的养成
所谓自主解读是指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对文本背景、作者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自主解读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自主解读中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态度,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例如,在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解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几个句子进行解读,如,“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些句子进行思考,说一说这些句子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做出贡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应试能力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倪刚.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16).
[2]卓德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