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坚
摘 要: 提问是一门艺术与技巧,巧妙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适时地质疑提问,及时地反馈提问,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构建高效评议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巧妙提问 高效课堂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实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提问的技巧和问题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通过提问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提高的平台?如何通过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一、问题要具有适度性
教育专家林格曾说:“教育者在帮助学生设立阶段目标时要注意尺度,‘跳起来正好够得着应是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像长在树上的桃子,“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桃子”对学生有相当的诱惑力,“让”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是学生的努力,而“摘”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的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以下六个问题:(1)这段写的是什么?(2)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3)“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4)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写它们的呢?(5)“水”又为什么用“涨”说明呢?(6)“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这些问题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使学生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思维中升华成长,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充满激情的心理品质。
二、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注意趣味性。
例如教学《童趣》时,因课文是学生上初中后遇到的第一篇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学生感到非常难学,我就先设计一个问题:你童年时,发生过什么趣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后深入课文,展开讨论学习,最终体会作者的童心、童趣,也掌握一些文言虚词、实词。可见激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三、问题要具有探究性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时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展示及表现其思维过程,挖掘其创造潜能,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第一段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写法表现这个特点?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答案,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问题要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利用一些课文的艺术“空白点”设计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提出:“假如多年后,藤野先生看到鲁迅的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问题提出后,“一石激起千重浪”,甚至连平时不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一些看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问题要具有迁移性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论述:“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熟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强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语文迁移能力。
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创设下面的迁移情境,将刘禹锡的《秋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两首词曲进行比较探究及迁移训练:(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流露出怎样的情绪?(3)《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教师出示的三个问题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迁移训练的情境之中。可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六、问题要具有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就是所有提问必须是一个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相互关联的整体。例如,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只提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问题紧扣题目和中心,搞清了它也就基本上搞清了文章的思想。
七、问题要具有挑战性
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智慧。”只有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并产生快乐。
如我在讲解《羚羊木雕》一文时,在精读阶段,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谁的做法不对?为什么?作者的思想倾向于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发生?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八、问题要具有拓展性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设置的问题可延伸到课外,使学生逐渐养成勤学多思、善问、多练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我在教学《春》时设计了“用课文外的比喻来赞美春天”的拓展练习,有的学生答出“春天像一位魔法师,他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春天像一个指挥家,它打碎河上的冰,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这些想象,多么符合孩子的心理,从中也体现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适时地质疑提问,及时地反馈提问,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彦.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J].基础教育研究,2001(04).
[2]吴克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法中的提问艺术[J].铜仁学院学报,2007(S1).
[3]刘本武.摭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8(02).
[4]蒋平.善问以广识——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