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6-12-01 01:08吴朝文任思奇
关键词:灌输信息量理论

吴朝文,任思奇

(1.重庆邮电大学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2.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吴朝文1,任思奇2

(1.重庆邮电大学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2.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传播理论,体现了意识作用于实践的必然需求,实现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其社会化、聚集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坚持“灌输”理论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实现新背景下“灌输”理论的新发展。

新媒体;灌输;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所讲的“灌输”,是指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宣传、教育。它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向性、主动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强调媒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办或管控的媒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其基于网络化与社会化而产生的新特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工作,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传播理论

19世纪末,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经济派打着“批评自由”的幌子,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反对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加剧了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列宁面对工人运动严峻的形势,对“灌输”理论做出了全面的阐述,形成了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灌输”是意识作用于实践的必然需求

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15-16。这里的“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的结合,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用理论武装“素朴的人民园地”。列宁在《怎么办?》中也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的著名论点,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由于社会意识产生的规律,自发的工人运动容易受到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控制,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2]40。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对“自觉因素”作用的任何低估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2]29。需要将人们头脑中不可能自发形成的政治观念和主义信仰“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通过将其引入人们的意识,以不断提高其认识水平。

“灌输”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306列宁一方面肯定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蕴含着自觉性,在一定条件的促进下可以转化为自觉性;另一方面指出,这种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化不能局限在工人运动的范围,必须在系统表达工人阶级利益的革命理论的指导下,转化才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二) “灌输”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

列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科学揭示了社会意识产生的一般规律。他一方面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247;另一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最初只能由“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的、“已经提高到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1]282提出来。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灌输的主体和客体进行了划分。

“灌输”体现了社会统治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98古今中外的任何统治阶级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占领,采取各种方式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灌输给社会成员,通过观念的上层建筑巩固自己的统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公民精神文明的要求和公民自身差距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教化公民,使之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3]244这是科学思想和正确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

(三)“灌输”是观念引导和启发的过程

灌输的控制性决不意味其具体方法的强迫性。统治阶级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依靠理论的征服力量来对人们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发挥导向作用。这种社会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通过感化、说服、感染等教育手段来实现。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在灌输的过程中“无需向人们隐瞒任何事实,相反,它要告诉人们社会实际的真相,要给人们以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4]。

灌输必须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子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斗争中学习理论。”[5]383列宁指出: “应该首先使群众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建设联系起来。”[5]371-372“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派出自己的队伍分赴各个方面。”[2]76,79

列宁反对不顾接受对象的实际、强行进行理论灌输的做法,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必须从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内在需要出发,提出要“善于适应最低的理解水平,习惯于把‘眼前的要求和利益’提到首位”,“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能够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5]233。

列宁还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媒体的重要性,他曾对当时主要的纸质媒体做出经典的论述:“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6]媒体应发挥“脚手架”一样的作用,通过广泛性与多样性、坚定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集体的组织性,形成战斗力。

二、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意识形态的“灌输”不是强迫对象接受特定的理论、观念,而是以特定的、有效的渠道对灌输对象产生有目的的作用。不同的时代,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的灌输渠道各有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应运而生。近年来,智能手机终端的迭代更新和高速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演进,为新媒体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也为意识形态的灌输及其渠道带来了新的特点。

科技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引起了生产和社会的全面变革。作为灌输渠道的新媒体具有高度的技术基础性,互联网传输的基本特点使其与传统媒体的灌输方式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区别:一是,开放性使意识形态灌输的主体不再单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舆论的起点;二是,社会性使意识形态灌输的渠道多元化和复杂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舆论的传播路径。以下从网络理论和通信原理两个技术视角探索剖析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以求能更好地发现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灌输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意识形态灌输在网络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从网络理论来看,新媒体在人际传播中呈现出社会化和聚集性特征。网络理论中将网络定义为“节点”和“连结”构成,以特征路径长度(所有节点对之间路径长度的平均值)和聚合系数(所有节点对的共同节点的重合度的平均值)两个特征来衡量网络。美国学者瓦茨(Watts)和斯特罗加茨(Strogatz)在1998年提出了基于人类社会网络的网络模型,它通过对一个参数的调节可以从规则网络向随机网络过渡,该模型称为小世界模型(WS模型),具有特征路径长度短、聚合系数高的特点[7]。

新媒体通过互联网,依靠大量节点以及节点之间错综复杂的连接建立了具有复杂性的人际网络,表现出了简单网络中没有的特色拓扑特性,但新媒体用户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随机产生的,用户之间的联系基于社交关系、信息需要、个人爱好和价值观取向等产生;因此,新媒体是社会人际网络在互联网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小世界网络模型传播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

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推动了意识形态灌输的彻底革命,影响着传统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基于网络化、社会化的特征,意识形态的存在空间被大大拓展和延伸,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交锋更加复杂、激烈和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8]。加大新媒体的管理力度、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已然刻不容缓。

新媒体为意识形态灌输提供了新的手段。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中,每个人都是信源,信息通过互联网在人际网络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大、覆盖广。同时,新媒体的信息量极大,在人际传播中隐蔽性很强,需要更有技巧的监督和管控,以及更丰富的引导启发形式。在灌输效果上,新媒体较传统媒体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使传统媒体转型并扩大其影响力,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二)意识形态灌输在开放通信系统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从通信原理来看,新媒体在人际传播中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需要通信系统的支持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经典的通信系统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Shannon)经过对通信系统的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香农公式,给出了通信系统中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成正比、同时还取决于系统信噪比的结论[9]。虽然香农公式源于对数字通信的研究,但其分析方法同样广泛适用于其他通信传播方式。

新媒体传播方式符合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新媒体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起点。以微博为例,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被阅读并进行交互性的转发和评论。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关注对象是通信系统的信宿,同时在转发评论的人际传播中附带了情感和倾向,产生倍增的传播效果。这时候的传播效果可以放大或者减小原信息的影响,也可以扭曲甚至颠覆原信息的立场,产生原信息发布者无法预料的最终结果,因此关注对象从转发评论的角度也是通信系统的噪声源。最终信宿的关注对象,接收到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噪声,可能会极大地区别于原信息。微博通信系统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微博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基于新媒体传播中通信系统的特点,可以引入微博关注人数这一参数,通过概念的类比给出微博的香农公式

A:金杯印刷的订单全部来自海外。在香港环保局成立之前,我们就已经确定,一定要赶在政策限制之前找到解决办法,否则,我们所有的产品都不能够顺利出口。于是,我们着手研究环保工艺,并且在行业中推广,因为我们要保护的是整个社会的环境,需要更有责任感的企业参与进来。现在,外单生意都是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跟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以国际观去思考,只有提高整体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我们从不吝啬自己的技术,对于同行企业的到访交流,我们很欢迎,甚至修建了一条参观长廊,用于更全面地展示,并专门制作了一本书,解释环保技术、传播绿色印刷观念。我们希望全行业企业都能通过绿色印刷实践共荣发展。

C=Blb(1+S/N)

(1)

(1)式中:C是微博信息量;B是微博关注人数;S是正向信息量;N是负向信息量。将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为与原信息观点一致的正向信息量以及与原信息观念相反的负向信息量,两者相除为信噪比。

由(1)式可以看出,微博信息容量与微博关注人数成正比,同时取决于系统的信噪比。当传播噪声中正向信息量大于负向信息量时,信噪比高,微博信息容量正向增长;当传播中正向信息量小于负向信息量时,信噪比低,微博信息容量负向增长。当噪声中负向信息量过大,将使原信息量趋向于零,甚至形成以负向信息量为主的新信源,并且以较大的微博信息量进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微博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关注人数和噪声信息量的影响,提升关注人数和扩大传播中的正向信息量是提高微博信息量、扩大微博传播影响的两个重要途径。

新媒体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改变了传统媒体在意识形态灌输过程中获得反馈信息延迟时间长、片面化、准确性差的状况。新媒体在反馈信息方面具有即时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及时调整灌输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互动性的特征也容易造成非主流意见的群聚,形成思潮对抗,引起不可预料的结果。因此,对新媒体信息发布后传播过程的监督和引导成为了意识形态灌输的新课题。

新媒体表现方式丰富多彩,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容易被人接受,传播力强。这为改变意识形态“灌输”的话语体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三、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的对策

当代意识形态灌输工作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坚持灌输理论中的原则,发展灌输理论中的方法,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客观分析新形势和新问题,探索新媒体环境中开展意识形态灌输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灌输”理论的前提是坚持“灌输”理论

当前,我们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坚持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很有必要。时代的使命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并真正深入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头脑之中[10-1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在新媒体这块开放的阵地上激烈交锋,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这块阵地,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它。理论斗争的现实要求在灌输的原则下,通过新媒体加强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治意识,提高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

同时,灌输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方法,坚持灌输的原则不等于沿用所有的灌输方法。在理解新媒体高度技术性基础的前提下,把握其开放性、交互性、社会化和聚集性的特点,要求在灌输的过程中、在继承的前提下发展灌输方法,结合社会现实,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灌输”理论的当代创新。

(二)实践 “灌输”理论的要务是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结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这对意识形态的“灌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舆情表现在网络上,但是并不是产生于网络中,而是社会舆情在网络世界的真实反映,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新媒体因其“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特征,把社会舆情高速、聚集地反映出来,产生了扩大效应。但是,从解决问题角度来看,新媒体只是表象,关键还是在于改造现实世界。

新媒体背景下的“灌输”,第一要务是与实际生活结合。首先,立场上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通过切身感受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其次,内容上要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在“灌输”的过程中坚持“三个自信”,一切出发于现实,“无需向人们隐瞒任何事实”,要告诉人们社会实际的真相,“要给人们以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在新媒体背景下,通信系统的交互性与开放性使任何“假”的东西都会在群众的批判眼光中被揭穿,唯有“真”才具有说服力。最后,方法是要贴近人们群众生活。新媒体背景下的“灌输”相对于列宁提出的灌输者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具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灌输需要深入一切领域,进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节,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结合。

(三)创新 “灌输”理论的关键是转变思维方式

新媒体背景下,“灌输”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这场由互联网和人际传播应用带来的变革,源于技术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面对挑战,唯有适应需求,转变思维方式。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由“香农公式”可以看出,用户数决定了“灌输”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用户的主动性从本质上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的思维模式。按照传统方式占领了宣传阵地,却没有一个用户的现象极为常见;因此,增加用户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微博、微信的关注人数,是实现新媒体背景下“灌输”的先决条件。要提高关注人数,首先需要关注用户,在需求的基础上,从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方面提高用户体验;其次,需要关注各个阶层,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团结一切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没有发言权的人群,在新媒体时代因为“长尾效应”的影响,聚集起巨大的能量。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的“灌输”应该面向一切社会人群。

简约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简约即是美,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在信息井喷时代,冗长乏味的理论宣讲,必然曲高和寡。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高度的提炼和浓缩,是在方法上对意识形态的灌输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背景下灌输的简约,首先是要将意识形态理论大众化,要善于使用通俗的语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吸引人、感染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其次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加灌输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简洁的方式传播信息,起到教育人、引导人和鼓舞人的作用。

极致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要求。网络上的所有内容,都会被人们以挑剔的眼光进行审视,并且努力从各自的视角进行批判。在传统媒体下,内容的瑕疵部分被媒体所掩盖;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即使是小的缺陷,也会在传播中被不断放大,甚至造成颠覆原内容的结果。做到灌输中的极致,首先,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任何虚假都无法在新媒体中立足;其次,内容的极致是由人来实现的,要保障新媒体的内容质量首先要建立相应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既是列宁提出的“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又要是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的专家。

主动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关键。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灌输的关键是争取在新媒体阵地的主动权。从“香农公式”可以看到,除了关注人数外,信息传播中的信噪比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微博、微信传播中的信噪比,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对于正面传播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舆论的引导,增加正向信息量,扩大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于负面传播的信息,既不能简单删除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主动干预,增加干扰和“噪声”,用正确的理论和观念去纠正,增加相对于负面信息的“负向信息量”,降低信息传播的影响力,甚至扭转为正面信息。

时间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要素。新媒体全天候运行,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由任何人发起,并快速广泛传播,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是成败的关键。应对新媒体的时间规律,需要重建现有意识形态灌输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管理体制上,新媒体没有空间界限,无需行政层级划分,简化管理层级可以为时间上的快速反应提供条件。工作流程上,要求人员和设备也是全天候运行,同时建立快速反应的决策流程和操作流程。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准则,科学阐释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原则和方法。在新媒体背景下,在认识人际传播社会化、聚集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征的基础上,坚持灌输原则,转变思维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将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孙来斌.“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34.

[5]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

[7]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

[8]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1) .[9] 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23.

[10] 沈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3-78.

[11] 周春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4-78.

(编辑:段明琰)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doctrination Theory of Socialist Ide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WU Chaowen1, REN Siqi2

(1.SchoolofAdvancedManufacturing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2.SchoolofMarxismEducation,The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Chengdu611731,China)

The indoctrination theory of Marxism is a scientific ideological propagation theory. It reflects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the consciousness on which the practice must be acted, and makes the effective spreading of the ideology of ruling class. The new media develops rapidl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aggregation, openness, interaction nowadays. In the face of this socializa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grasping the rules of the spread of new media, staying close to the reality, and changing the mode of thinking and working methods are all required. The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ndoctrination” theory in the new background will come true.

new media; indoctrination; ideology

2015-11-20

2016- 01- 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14XKS038)

吴朝文(1977-),男,重庆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任思奇(1988-),男,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6.013

A81

A

1673- 8268(2016)06- 0077- 06

猜你喜欢
灌输信息量理论
论恩格斯灌输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当代价值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四川峨眉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基于信息理论的交通信息量度量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