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进展*

2016-12-01 01:08李永忠连丽样
关键词:政务学者文献

李永忠,连丽样,成 全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进展*

李永忠,连丽样,成 全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以往的电子政务服务研究大多侧重于对非移动服务的研究。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移动便携设备(如手机、PAD、蓝牙等)性能的完善与应用的普及,移动政务服务逐渐为公众所熟悉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针对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宽泛,但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移动政务服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出现较多介绍移动政务服务的应用实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移动政务服务的采纳与使用、安全、实现与转换以及应用环境分析。文章在对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力图全面把握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方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移动政务服务;国外研究进展;启示

移动政务服务(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MGS)[1],指的是政务活动中应用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技术,借助诸如手机、PDA、蓝牙、Wi-Fi终端等设备随时随地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政府服务方式。移动政务服务并非取代传统政府通过其他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来传递服务,而是利用移动技术来提供公共服务并提升公众参与度、培养公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政府信息和服务上的。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提供移动政务服务,如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此外,在诸多领域也都有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的例子,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健康(m-Health)、教育(m-Education)、农业(m-Agriculture)、安全预警和灾难管理(SMS for Emergency)、金融(SMS for Tax Service)、交通(m-Transport)、移动ID和移动签名(mobile ID and mobile signature)。与以往电子政务服务类似,移动政务服务根据其面向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政府部门之间(mG2G)、政府与公务人员之间(mG2E)、政府与企业之间(mG2B)、政府与公民之间(mG2C)四种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所有的服务模式都是双向的,都能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双向流动。从服务对象来看,mG2C和mG2E是针对个体用户的,而mG2B和mG2G是面向组织的。从技术角度来看,Kim等学者认为[2],mG2B和mG2G应该属于移动外联网,而mG2C和mG2E分别属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内部网。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发现,目前各国的移动政务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mG2C模式,而对mG2B、mG2G、mG2E模式相关的研究比较匮乏。

图1 移动政务服务模式示意图

21世纪以来,移动政务服务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并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成功实施移动政务服务的案例。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移动政务服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移动政务服务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移动政务服务已成为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热点之一,欧盟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召开了移动电子政务研讨会,会议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在逐渐扩大和加深,但国内目前对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较为鲜见。本文通过对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对我国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的一些启示。

一、 移动政务服务国外研究概况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Springer和IEEE等6个外文数据库,以“m-government services”和“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段从2000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大范围的文献搜集中,只选取那些专门关注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的论文,在综合分析筛选之后,最终共分析整理出64篇与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相关的重要期刊论文和国际会议论文,其中期刊论文43篇,占67.19%;会议论文21篇,占32.81%。因为移动政务服务属于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很多前沿性的研究一般会先以会议论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会议论文也是我们重要的参考文献。

从文献来源的数据库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Web of Science、Springer和IEEE,分别为24篇、17篇和13篇,三者之和占到全部文献的84.38%(见表1)。这三个数据库都是比较权威的,尤其是Web of Science,它集多个高质量数据库于一体,是一个涵盖了多学科的期刊以及会议论文的索引数据库,由此表明,本文所参考的研究文献较全面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表1 文献来源一览表

将64篇文献按发表时间进行整理,得到论文的发表年代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64篇论文的年代分布曲线图

从检索到文献的历时分布来看,国外学者2004年开始对移动政务服务研究有所关注,2004至2010年七年间的文献数量仅为27篇,年均发文量约4篇;其余37篇都是2011年至今五年间发表的,年均发文量约7篇。这些数据表明,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从总的发文量上看,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量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相较于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内容比较分散,成熟完善的移动政务服务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二、 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都需要首先考虑采用何种工具和手段来进行研究工作。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一般认为研究方法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是为了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规律而进行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验证并丰富以往的理论成果;应用研究是为了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而进行的研究,是为了应用。本文根据以上的分类方法,对所研究的64篇移动政务服务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性研究文献和应用性研究文献各占一半,但从近五年的文献来看,理论性研究的文献占有量有所下降,学者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应用性研究,出现较多介绍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案例的论文(见表2)。

表2 文献所用研究方法一览表

64篇文献中有22篇论文明确包含对研究方法的讨论与说明部分,如:“ Method”“Methodology”“Methods and Discussions”“Research Methodology”“Approach and Method”等,且这22篇文献集中在2009年以后,这表明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其他42篇文献并没有明确介绍研究方法,它们或者采用调查方法,或者采用案例研究,或者采用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文献,如技术论文、数学建模论文,以及综合集成的论文。

在理论性研究文献中,较多地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如Zoran等[3]基于大量的文献回顾,通过两个焦点小组来验证文献的研究结果,第一个焦点小组由西开普政府的公务人员组成,第二个焦点小组由14位公民组成。研究最终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概念清晰的关于云计算(CC)的信息传递策略以及政策制定。通过两个概念模型(IMBOK和AAA)对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如果恰当地使用这些模型,能帮助这个领域里的政策制定,使政府公务人员更有效和高效地提高服务,且能使公民从基于移动政务服务的云计算中获得好处。Mehdi 等[4]为了对当前移动政务服务和采纳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移动政务服务采纳研究的一系列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进行研究,通过索引一览表来提取数据,重点关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使用“mobile government”“mGovernment”“m-government”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13年9月,然后选择“And/Or”与“citizen”“services”“adoption”并结合关键词进一步检索,最终将48篇文献定为研究对象。Noor Suriana Abu Bakar等学者[5]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文章基于IEEE Xplore、Science Direct、Emerald和ACM Digital Library四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从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检索的目标是与移动政务服务相关的文献,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类范式对文献进行分类,由此得出调查方法在所有文献中采用居多、且问卷是搜集信息最常用的调查方法的结论,这与本文的研究结论一致。

在应用性研究文献中,较多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这是因为调查研究在信息管理研究领域始终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研究方法,它能为研究结果提供坚实的、可测量的数据,而问卷又是研究者用于收集数据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如S.Alkhamayseh等[6]认为移动政务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几乎没有关于这一主题的完整研究,因此应采用探索性的研究方法。Ahmad Al Thunibat等学者[7]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份,5份问卷因为数据不完整而被舍弃,最终获得55份有效问卷,接着采用SPSS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得到样本对象对移动政务服务的看法以及当前采纳移动政务服务的人数占比。Zahhar Kirillov等学者[8]为了获取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及了解潜在用户对移动政务服务的需求,采用半结构化的问卷(包含三个开放式的问题)对爱沙尼亚3 000位居民进行调查,对爱沙尼亚公民采纳移动政务服务的需求及预期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Thamer F等学者[9]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对作者提出的研究假说和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还有采用其他应用性研究方法的文献,如访谈法,Syed Jafar Naqvi 等[10]为了收集阿曼苏丹国在采纳移动政务服务这个问题上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选取政府机构的核心员工进行访谈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根据每个政府机构在移动政务项目中各自的经验,选择那些积极采纳移动政务的倡导者并在机构中充当核心角色的员工,通过SWOT方法对最终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John Edward[11]通过对15位参与者(其中10位是政府高级官员,5位是一个乡村的年长公民)进行访谈,来获取移动政务服务实现框架构建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信息。又如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要求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然后深入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特征。Shadi Al-Khamasey 等[12]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实施的移动政务系统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昆士兰州一位IT经理和一位项目经理的访谈,总结出许多在计划或者实施移动政务服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成功因素,以及公共部门采纳无线和移动技术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此外,近年来有学者开始注重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如Mzomuhle等[13]认为该方法对于采用移动政务提升服务传递是必要的。理论研究旨在探索现有的能支持移动政务系统布局的技术,并与其他提供移动政务服务的试点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的结果将导致实现策略的决定,由此展开相应的实证研究。Christos K.等[14]认为,适用于电子政务的框架、模型和方法同样适用于移动政务,但并非所有的电子政务服务都适合通过移动政务的形式传递。学者们为了确定哪些服务适合通过移动政务形式传递,对20项电子政务服务进行了服务集群评级。首先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先前学者提出的属性特征:交互时间短、时间关键情境、自发决策和需求、远离家或公司以及一天中使用的“网络盲点”。随后通过实证研究来对这些属性特征一一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服务是否通过移动政务传递的重要性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等。M.A.Shareef等学者[15]首先在阅读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移动政务服务传递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孟加拉国和美国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探讨文化差异对两国移动政务服务传递的影响,主要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获取信息。Mercy Mpinganjira[16]主要研究传递移动政务服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将信息的搜集通过分析和解释两个阶段进行。分析阶段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对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解释阶段则说明了人们对于移动政务服务的认知及潜在需求,通过对个人深度访谈的形式来搜集信息。研究中所采用的初级和二级数据源对于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方兴未艾的移动政务服务研究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关的应用性研究文献还会持续增长,调查方法始终是学者们钟情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最适合研究移动政务服务的方法。而现阶段的理论性研究仍然比较分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移动政务服务理论体系。

三、 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的内容分布

国外关于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前后,至今仍处于创新和发展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的研究并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作为支撑。从64篇论文撰写的内容来看,主要是移动政务服务的采纳与使用、安全、实现与转换、应用环境分析等。

(一)移动政务服务的采纳与使用

用户采纳和使用移动政务服务是移动政务成功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Alhadidi等[17]总结了发展中国家阿曼推广移动政务服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指出隐私、安全和信任对用户采纳和使用移动政务服务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外,3G网络的缺乏也限制了政府可提供的服务数量、种类和质量。M. Ntaliani等学者[18]基于成本效益的分析框架,探讨移动政务服务在农业部门布局的特点、重点和需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的感知易用性和经济效益评估是影响用户采纳和使用移动政务服务的重要因素。Al-Hadidi A等[19]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结合一些文化差异较显著的国家(如美国、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的实证研究,通过关键成功因素法(CSFs)对移动政务服务在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采纳和使用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16个关键成功因素的新模型,其中特别指出了安全因素是影响移动政务成功实施的关键。该模型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采纳和使用移动政务服务提供了一个更适合的模型。Al-Hadidi A等[20]将影响移动政务服务采纳和使用的因素分为技术的和非技术的障碍,技术障碍包括:基础设施(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缺乏、无线网络安全、以及移动系统与现存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兼容性问题;非技术障碍包括:文化差异、信息安全与隐私、缺乏信息保护法案、以及缺乏IT技术。用户会产生对系统的不信任,因此必须确保移动政务服务的可访问性和可负担性且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使用它。Thamer F等学者[9]以沙特阿拉伯的移动政务服务采纳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其他理论来探讨影响用户采纳移动政务服务的因素,将经验、信任和时间加入TAM模型中,由此得到拓展后的TA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因素都对用户是否采纳移动政务服务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移动政务服务安全

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移动政务服务的安全与隐私问题一度成为移动政务系统的挑战之一,并成为解决的首要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用户采纳对成功实施移动政务至关重要,安全可靠的移动政务服务能提升用户对移动技术的信任,而用户信任又被视为用户采纳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通过互联网还是移动设备来提供公共服务,都应该确保系统各方面的安全,这样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用户才会相信系统并有信心使用系统[21]。

Kumar等学者[22]指出移动政务服务由于空气介质和无线系统的漏洞而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学者们调查了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指导移动政务安全使用的准则和方针,希望移动政务用户能以此规避安全攻击。Maria Ntaliani等学者[23]提出了一个针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潜在移动政务服务的框架,然后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通过移动政务服务的气象台来帮助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和即时的气象信息,最后指出安全问题始终是公民最关心的,因此要采取必要安全措施(TLS和SSH),使用户信任并有信心使用该项服务。Alhussain等[24]出于保护用户信息和提高用户信任的目的,将生物认证应用于移动政务安全领域,探索和展示了基于扎根理论发展而来的移动政务生物认证的理论框架,并识别出影响该认证体系的因素,如用户、服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的关注和认知,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登记与注册流程、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的平衡等。Thomas Zefferer等学者[25]指出由于移动技术的简单操作性、价格低廉性以及广泛支持性,使得绝大多数的移动政务服务依赖于SMS技术之上。尽管存在各种优势,但缺乏安全措施的支持还是阻碍了SMS技术在移动政务服务中的实施,因为这些服务要求具备较高的安全防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提出通过电子签名的方法来提升基于SMS的移动政务服务,使得公民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息来生成电子签名并传送电子文档。

(三) 移动政务服务的实现与转换

由于移动政务服务还处在创新和发展的早期,学者们对于采用移动政务技术构建模型和框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为移动政务定义新的应用领域和特殊需求时,学者们探索出许多实现用户需求的方式。如De Mendonca等学者[26]设计出许多移动原型来为视力受损的公民提供移动政务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先前的研究也为移动政务服务的体系构建提供了指导方针和公共服务的框架方法论[27]。因此,移动政务实施最重要的问题是组织结构要与跟随信息流和技术集成变化而变化的组织策略目标相一致[28]。

Antovski等[29]提出了移动政务框架构建的五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互操作性、安全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伸缩性。Helena Rodrigues等学者[30]认为公民不能很好地使用当地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服务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或者是操作复杂且耗时间等。该文就如何更好地连接公民与政府进行研究,描述了一组用户对于移动政务服务的需求,针对需求推导出面向服务的开放平台的逻辑架构模型。Amitava Mukherjee等学者[31]针对不同的群体,如公民、企业和政府,提出一个移动政务服务的实施框架。该实施框架包含两个指导方针,一个是移动政务的网络体系结构,另一个是针对不同群体尤其是公民的移动政务服务的实施方法论。并指出通过该方法论实施移动政务服务的关键挑战在于:有合适的网络体系结构和访问层、有合适的技术设备和应用程序、正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Christos K等[14]针对电子政务环境提出了一个移动政务服务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含:识别/划分移动政务服务、一项服务的各个成熟阶段、用于评估这些服务进步的指标。David Lorenzi等学者[32]认为尽管目前很多管理服务已经转向数字世界,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重要的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还没有实现有效转换,他们提出采用二维码(QR codes)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集成的方式来提供现有的移动政务服务,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新的交互方式。他们还为停车导航构建了一个基于二维码的路径点系统,通过游戏化的网站来吸引用户的使用。Meingwi等学者[33]在综合分析现有的移动政务框架设计文献的基础上,以马拉维政府为例,试图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寻找到适合他们的移动政务服务框架,达到节约实施成本并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的目的。

国外学者们构建移动政务服务框架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技术手段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面向普通受众群体,解决的是一般的实现和转换问题,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所研究的文献中,仅有一篇针对特殊群体即残疾人进行讨论,且他们只对残疾人在使用移动政务服务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未来研究者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构建适合他们的服务框架体系,使移动政务服务的好处遍及所有的公民。

(四)移动政务服务的应用环境分析

许多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程序都是基于传统静态的门户网站背景进行设计的,没有考虑到现实世界中用户采纳移动政务服务时环境的复杂多样性。Barnard 等人[34]指出,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将会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准确地分析用户成功使用移动政务服务与周边环境变化两者之间的影响。

Hassan等学者[35]引入了一种自适应移动政务框架,通过位置识别和个性化技术来选择将最有必要的服务传递给最需要的移动用户,如报告和接收预警、卫生紧急情况等,而一些常规性的信息和服务应该保留在固定电脑的桌面。Hana Al-Nuaim[36]指出,对于移动政务用户来说,将电子政务的桌面体验直接复制到移动设备终端是不够的,因为用户和移动设备在现实世界中的交互是发生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的,因此需要有新的举措来对移动政务的应用环境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根据用户的定位来分析用户的行为。他在文章里强调了环境感知的重要性并说明感知环境信息所能克服的一系列关键问题。目前较多学者关注基于移动的紧急响应系统(MERS)的构建,这是移动政务服务最重要的服务之一,它使得处于紧急情境下的公民可以迅速获得政府的帮助,也使得政府在应对随时随地的灾害时可以通过移动技术获取信息并作出决策。Khaled Amailef 等学者[37]提出一个包含五个重要组成部分的MERS系统,即注册、监控、分析、决策支持和预警。该系统也将为处于紧急情境下政府、公民、急救员和其他非政府机构提供一个新的互动机会。Amailef K等学者[38]首先在前人MERS的基础上,引入本体论支持的CBR系统,旨在降低紧急情境下的风险。该系统包含五个组成要件,即数据采集、本体论、知识库、CBR系统及情境评估。改善后的系统使得检索过程更加便捷。其次,Amailef K等学者[39]又通过在MERS中引入文本信息提取和聚合算法,使得MERS可以自动地从SMS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该算法基于本体论概念、最大熵统计模型和模糊规则集,旨在实现以下四项功能:从SMS紧急文本信息中搜集非结构化信息、进行信息提取和整合(包含词法分析、命名实体识别、整合结构及规范化和重复性)、SMS文本信息的相似性计算、生成查询和结果报告。最后,Amailef K等学者呈现出一个基于智能手机的MERS框架,在MERS系统中将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通过文本信息提取和聚合的方式进行整合,还有一个为MERS而构建的基于本体论支持的CBR系统。研究发现,该系统不仅将为紧急情境下的政府、公民、急救员和非政府机构提供一个新的互动机会,而且将提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四、 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评述

从研究文献上看,国外有关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成果还比较零散,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较大进展;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方法多样,其中以调查方法为主,同时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路径,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移动政务服务理论体系;从研究内容上看,由定性描述逐渐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大量研究热点主题,越来越注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传递的范围。

尽管国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移动政务服务这一研究对象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加上研究者文化背景各异等原因,研究的局限性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1)成熟完善的移动政务服务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目前的研究大都没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纯研究方法作为支撑,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理论上研究的不足将阻碍实践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在移动政务服务研究领域中形成具有完备性和连贯性的理论知识体系。(2)移动政务服务采纳和移动政务服务安全作为移动政务成功实施的两大关键要素,目前的研究仍然不足。现有的研究中约3/4都集中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缺乏解释性的研究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该采用适当的理论分别从个人和团体两个层面展开研究。(3)很大范围内的创新方法和应用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捕获,于是无法在未来的知识构建和共享中得到有效拓展。(4)有关移动政务在mG2G、mG2E和mG2B服务模式上的研究相当匮乏,这将是未来研究者主要探索的领域。

(二) 国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总的来说,国内有关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研究时间较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处在起步阶段,视角较为单一,且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缺少微观层面的研究,很多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综合国内外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实践,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的移动政务服务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移动政务服务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少之又少,且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一般情况的介绍层面,应用性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也就是说,未来国内学者应该借助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开展大量的应用性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国外理论是否具有跨文化适用性提供验证依据,另一方面能推动我国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迈向更全面、系统的研究阶段。

2.相关移动政务服务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比如考虑从微观层面对某一城市的移动政务服务建设展开研究,尝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移动政务系统内有关mG2G、mG2E和mG2B参与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实际运用,而不仅仅停留在mG2C。

3.国内外有关移动政务服务的应用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国外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移动政务服务的实际,因此,国内学者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注意要有所改进和创新,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政务服务研究体系。

4.移动政务服务采纳和移动政务服务安全始终是当前影响移动政务服务推广应用的关键力量,政府层面应该集中解决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第一,移动数据通信费用高昂。政府部门应该同电信运营商协商无线数据通信服务的价格,以减少用户的开支。第二,身份鉴别问题。为了准确识别移动设备操作者的身份,可以采用登陆密码,或者可以考虑采用生物识别技术。

五、结 语

Carolyn Purcell[40]将政府部门实施移动政务服务的愿景描述为:希望借助移动技术来提升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使得社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得人民能够更加了解政府的运作,更加积极地参与监督政府公共事务,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维持国家的独立、稳定与发展。本文在综合国外自2000年以来的移动政务服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6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形成一个针对当前移动政务服务研究趋势的相对全面的认识,并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移动政务服务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选取了6个外文数据库,可能遗漏对其他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分析。此外,本文主要以英文文献为参考对象,缺乏对以其他文种文献的分析,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展文献的搜集范围,使分析更加综合和全面。

[1] MENGISTU D,ZO H,RHO J J.M-government: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Deliver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B/OL].(2009-12-31) [2015- 09- 01].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370333/.

[2] KIM Y,YOON J,PARK S,et al.Conceptual Modeling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 Domains[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4:601- 612.

[3] ZORAN,FIDEL.Benefits of Introducing the Cloud Computing Based m-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Cape: Policy Implications[EB/OL].(2013-10-25) [2015- 09- 01].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2591945&CFID=837551938&CFTOKEN=99175589.

[4] MEHDI H,AHMED I.Creating Value for all through IT[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4:311-323.[5] NOOR S A, AZIZAH A R, HAZA N A. Research Approaches in Examining M-Government Services: An Inv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Mobile Computing,2014(11):402- 406.

[6] ALKHAMAYSEH S, LAWRENCE E. Towards Citizen Centric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A Roadmap[EB/OL].[2015- 09-10].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f24c60b0166bb28a28ca016b9deef086)&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Towards+citizen+centric+mobile+government+services%3A+A+roadmap&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8808613588258042399.

[7] AHMAD A T, ZIN N A.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in Malaysi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B/OL].(2010- 09- 02)[2015-11- 01].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561475/.

[8] ZAHHAR K, LIYA S,DAVID L. Towards the Design of Estonia’s M-Government Services[EB/OL].(2011- 09-28) [2015- 09- 01]. http://www.interux.ru/publications/Kirillov_Shmorgun_Lamas-ICEGOV11.pdf.

[9] THAMER F, ALOTAIBI B, ALHARBI M S. Predicting Citizens, Acceptance of M-governent Services in Saudi Arabi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EB/OL].(2015- 06- 04) [2015- 09- 01].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116821/.

[10] SYED J N, HAFEDH A S. M-Government Services Initiatives in Oman[J]. 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6):817-824.

[11] JOHN E. Mobile Government in African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Proposed Implementing Framework[EB/OL].(2015- 08-13)[2015- 09- 01].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190566/.

[12] SHADI A,ELAINE L. Mobile Government in Action at Local Councils:A Case Study[EB/OL].(2010- 03-18)[2015- 09- 01].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432834/.

[13] MZOMUHLE N,FISSEHA Z. Mobile Government for Improved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South Africa[EB/OL].(2011- 04-21)[2015- 09- 01].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753041/.

[14] CHRISTOS K, EMMANOUIL S. Extending an E-Government Service Measurement Framework to m-Governement Services[EB/OL]. [2015- 09-10].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868ee04db686d0064a90913ca14c9c46)&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2010+Ni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obile+Business+and+2010+Ninth+Global+Mobility+Roundtable+%28ICMB-GMR%29&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9932550382569446843.

[15] SHAREEF M A,KUMAR V,DWIVEDI Y K,et al. Service Delivery through Mobile-government (mGov): Driving Factors and Cultural Impacts[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5(2):315-332.

[16] MERCY M. Delivering Citizen-Centric M-Government Services in Africa[J]. Africa Insight, 2014(2):677.

[17] ALHADIDI,AHMED.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Adoption and Diffusion of M-government Services in the Sultanate of Oman[EB/OL]. [2015- 09-10].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00e548cfe43b7c588e6d5dd9927ebcfa)&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An+exploratory+study+on+adoption+and+diffusion+of+m-government+services+in+the+Sultanate+of+Oman&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4320068075218335540.[18] NTALIANI M,COSTOPOULOU C,KARETSOS S.Mobile Government:A Challenge for Agriculture[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8 (4):699-716.

[19] AL-HADIDI A,REZGUI Y.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the Adoption and Diffusion of m-Government Services: A Literature Review[EB/OL]. (2013-11-15)[2015- 09- 01]. http://orca.cf.ac.uk/7826/.

[20] AL-HADIDI A, YACINE R. Adoption and Diffusion of M-Governm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J]. 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0(336):88-94.

[21] KALIONTZOGLOU A, SKLAVOS P, KARANTJIAS T, et al. A Secure E-Government Platform Architecture for Small to Medium Sized Public Organization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 2005(2):174-186.

[22] KUMAR M, HANUMANTHAPPA M, REDDY B L. Security Issues in mGovern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Security & Digital Forensics, 2008(1):401- 412.

[23] MARIA N, COSTOPOULOU C, MANOUSELIS N, et al. M-government Services for Rural S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Security & Digital Forensics, 2009(4):407- 423.

[24] ALHUSSAIN T, DREW S, ALFARRAJ O.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for Mobile Government Security[EB/OL].(2010-12- 06)[2015-11- 01].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658854/.

[25] THOMAS Z, ARNE TBERND A. Harnessing Electronic Signatures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SMS-Based Services[M]. Berlin: Heidelberg press Press, 2012: 331-346.

[26] DE M, TREVISAN D G, TAVARES T C, et al. A-CitizenMobile: A Case Study for Blind Users[EB/OL]. (2012- 02- 09)[2015- 09- 01].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6148425/.

[27] MUKHERJEE A, BISWAS A. Simple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for M-Government Services[EB/OL]. (2005- 08-15)[2015- 09- 01].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493622/.

[28] SONGG,COMFORDT.Mobile government:Towards a service paradigm[EB/OL].(2006- 01-31)[2015- 09-10].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412337ca55faaffa8744eef0e0357d38)&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Mobile+government%3A+Towards+a+service+paradigm&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2015485506215867022.[29] ANTOVSK I L, GUSER M. M-government framework[J]. Proceedings Euro Mgov, 2005(4656):127-142.

[30] HELENA R, CESAR A, JASON P.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en Platform for M-Government Services[EB/OL].[2015- 09-10]. http://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2F0-387-31166-1_6.

[31] AMITAVA M, AGNIMITRAG B. Simple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for M-Government Services[EB/OL]. (2005- 08-15)[2015-11- 01].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493622/.

[32] DAVID L, JAIDEEP V, SOON C, et al.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 Service Experience through QR Codes on Mobile Platforms[EB/OL].[2015- 09-10].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15b7220d7ca7f700a4f6d32006276e1e)&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Extending+an+e-Government+Service+Measurement+Framework+to+m-Governement+Services&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1255254943945728547.

[33] MTINGWI, JOHN E.Mobile Government in African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LDCs):Proposed Implementing Framework[EB/OL].(2015- 08-31)[2015- 09- 01].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190566/.

[34] BARNARD L, YI J S, JACKO J A, et al. Capturing the Effects of Context on Human Performance i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J]. Personal & Ubiquitous Computing, 2007(2):81-96.

[35] HASSAN M, JABER T, HAMDAN Z. Adaptive Mobile-Government Framework[EB/OL].[2015- 09-10].https:∥op us.lib.ats.edu.au/hand le/10453/30249.

[36] HANA A N L-NUAIM. Context-Aware Mobile Interface Design for M-government[EB/OL].[2015- 09-10]. http://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2F978-3-319-05963-1_10.

[37] KHALED A, LU J. M-Government: A Framework of Mobile-base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s[EB/OL]// (2008-12-20)[2015- 09- 01].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4364307_m-Government_A_Framework_of_Mobile-based_Emergency_Response_Systems.

[38] AMAILEF K, JIE L U. An Ontology-supported Cbr System for a Mobile-based Knowledge Engineering[EB/OL].[2015- 09-10].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81c40e5b1cb6d0bf01174bb7588d0f8f)&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AN+ONTOLOGY-SUPPORTED+CBR+SYSTEM+FOR+A+MOBILE-BASED+EMERGENCY+RESPONSE+SYSTEM&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2155296179693472911.

[39] AMAILEF K, LU J, MA J. Tex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Aggregation in a Mobile-Base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EB/OL].[2015- 09-10].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f5394b02d57776e1acd2377d306b33cb)&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Text+Information+Extraction+and+Aggregation+in+a+mobile-Based+Emergency+Response+System&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2816032825590352498.

[40] CAROLYN P.Convergence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Consolidating E-Government Applications in Sub-Saharan Afric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ct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 Africa, 2010(4):15-30.

(编辑:段明琰)

Progress on the Research of Mobile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s Abroad

LI Yongzhong, LIAN Liyang, CHENG Quan

(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116,China)

Previous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non-mobile services, now accompanied by increasingly mat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PAD, Bluetooth, etc.) and performance of the wide spread of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the public is gradually familiar to the mobile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 and thus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Combing throug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or the start of the study, it can be found that foreign mobile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s earlier, were conducted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but has not yet formed a system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the study ways centralized on application research which brings out considerable amount of application examples introducing the mobile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secure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implement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alysis. Based on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of mobile government services, trying to form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government services for mobile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in this paper, and thus propose future research issues of concern and direc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leva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ference.

mobile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 progress on researches abroad; enlightenment

2016- 01-20)

李永忠(1963-),男,新疆奇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理论与政策研究;连丽样(1991-),女,福建仙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竞争情报研究;成 全(1979-),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知识管理、科学计量、Web挖掘研究。)

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6.023

D630

A

1673- 8268(2016)06- 0137- 09

猜你喜欢
政务学者文献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