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 陈 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用行动学习式教学
———行动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本土化之路
国家行政学院 陈 涛
行动学习引入中国后得到各方面的肯定,正是由于其具有天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问题与成果相结合的特点,契合了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国家行政学院结合中国干部培训实际和学院自身特点,引进消化,大胆创新,不仅开展了行动学习项目的实践,同时提出了“行动学习式教学”,探索以行动学习中的理念和方法推动专题研讨班的教学改革,以不断满足学员日益提高的培训需求。
行动学习式教学的核心是融合组织、岗位和干部三方面需求,选准最重要、最亟需、也是本班(组)学员最关心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进行不断的解构和聚焦。基于职业特性,干部自身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性。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干部的培训三方面需求合而为一。在现实中,由于政府间关系和工作职责多样、干部自身的经历和知识结构差异大、培训选调周期长、参训人员名单确定迟等原因,针对参训学员开展调研难度大,只能预先确定一个较为宽泛的问题(培训主题)。又由于政府工作本身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必须根据工作形势的需要和进展不断调整攻关路径,这也要求教师在授课中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将问题进行聚焦,让授课直指学员的“痛点”。
如同在大海里寻找最美的珍珠一样,行动学习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聚焦问题—修正问题—解决问题”结构化聚焦问题的流程,把问题导向贯彻始终。这样的过程,对于学员而言是学习分享的过程,对于教师和主办方而言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调研过程和理念宣导过程,让同时满足三种需求又适宜学习团队共同破解的问题,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又与每个人相关联,有效地调动学员、教师、主办方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干部培训中,我们常常把围绕培训主题展开的一堂堂精彩的课程比喻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学员们要想把散落玉盘中的珍珠带走并不容易,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珍珠连接成串。而让精彩的课程与学员发生连接,必须让学员本人把学习到的新知识与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悟相结合,完成自我的知识建构实现的。这一过程,往往是在讨论分享中完成的。以结构化研讨为代表的互动教学是连接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与实践行动体验的关键节点,通过营造融洽的氛围,让学员们顺畅、开放地分享,活泼深入地研讨问题,促进复杂的现实问题迎刃而解。通过精细化设计,学员可以跳出眼前难题的感性陷阱,减少或避免抱怨等负能量的释放,更理性更系统地甄别和梳理关键因素间的内在关联,厘清关系,由表及里,探本溯源,从而实现问题破解、智慧升华。国家行政学院开创了结构化研讨法以来,针对干部培训中工作难题破解、能力素质提升、愿景强化三类的研讨主题,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三种结构化研讨的实施模式。
1.工作难题破解研讨模式。首先,提出当前最亟需解决的难题,并聚焦;其次,围绕聚焦后的主题澄清现状;之后,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查找核心症结;最后,分别从本职岗位和全局视角,提出自身工作思路和对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2.能力素质提升研讨模式。首先,提出能够满足领导、同事、服务对象等利益相关人需要的能力要素,并聚焦;其次,围绕核心能力素质的期望状态,提出相应的正向和负向行为特征;之后,分析能力素质现状,进行学员自评和小组集体评测;最后,立足本职岗位提出提高自身能力的措施,再从全局视角提出需要组织提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3.愿景强化研讨模式。首先,明确组织发展的目标愿景;其次,描述愿景的具体表现,构建清晰的愿景蓝图;之后,分析现状与愿景目标的差距所在;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提高认识,强化愿景的思路和行动方案。
这种分步骤、结构化的研讨流程,要求学员严格按照每一阶段的目标要求进行研讨,放慢思维步伐,使每一阶段的研讨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便于集中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既充分又高效,保障研讨质量,实现既定研讨目标。
图1 思维模型的功能特征与形状特征对应关系图
行动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过程,在大量的教学互动中,共识得以扩大,灵感得以启发,智慧得以升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针对不同现实问题开发了大量的思维模型。它们能帮助我们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并将其视觉化,既符合人脑思维的特点,使我们的思维更科学、全面、更有效率,也可以保障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不同的思维模型形状和功能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圆圈式思维模型,以多个圆圈为图示,从交合程度、方向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价值-能力-支持的三圈分析模型;第二类矩阵式思维模型,以方格矩阵为图示,从几个关键维度分析问题,比如SWOT分析模型;第三类塔层式思维模型,以金字塔或阶梯形为图示,表示关键因素从基本到高级(或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逻辑关系,比如逻辑层次分析模型。圆圈式、矩阵式思维模型的功能多带有选择性意义,单维矩阵、塔层式思维模型的功能多带有解构性意义,如三圈模型适宜摆清形势,查找突破口;SWOT分析适宜匹配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要素,制定战略;逻辑层次分析适宜逐层提升动力或逐级清晰执行策略。从时效性上看,以上三类思维模型多用于问题的现状分析,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时略显力不从心。
第四类曲线式思维模型,以曲线图为图示,表示关键因素的变化性特征,比如随时间变化或程度变化的思维模型,如决策质量与团队成熟度的表征模型。第五类循环式思维模型,以推进式或螺旋式箭头关联各因素,表示关键因素的发展变化,比如决策循环模型。这两类思维模型适宜问题的长期发展变化分析,多用于建构问题分析思路(如决策模型)和设计研讨组织流程(如团队列名法)。
第六类综合式思维模型,用于分析复杂问题,综合了以上五类思维模型的形状特征,往往用于思维整理、方案评价等综合性分析,如思维导图分析模型。
不难看出,各类思维模型有其功能性分析优势。研讨的主题不同,预期研讨的目标不同,所选择的思维模型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由于思维模型本身具有很强的适用范围。在我们实践过程中,按照“自我—方案—行动”三大步骤,“发现自我—突破自我—构建愿景—制定方案—团队沟通—群策群力”六个环节总结梳理了七十多个常用的思维模型,为开展行动学习教学的教师提供“教学工具包”,帮助其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多个思维模型,将其灵活组合运用,满足结构化研讨中提升分析效能的需要。
干部培训中,学员对于问题的成因、发展及棘手之处,既有自身的理性总结,又有很多感性体验。在培训中需要让不同岗位、不同经历的学员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形成积极思考、人人贡献的氛围,从更广阔的视角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从而更加科学、系统地加以分析提炼,寻求解题之道。但研讨活动一直受到首说效应、明星效应、领导效应的影响。前两者影响着研讨成员能否具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后者影响着研讨成员是否能够拥有开放的思维空间。教师需要牢记学员才是他面对的问题的真正专家,积极引导三种效应发挥正面作用。在结构化研讨中,教师担任催化师(Facilitator,或称研讨助理、引导师、学习教练)的角色,其英文本意——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促进化学反应向人们希望的方向更好地(更快或更慢)发生。但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是一样会发生的,只是效果不像人们期望的那么好而已。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学员特点,教学的任务侧重也略有不同。比如在省部级干部培训中,我们往往使用研讨助理的称呼,以协助召集人记录、梳理学员观点为主要任务;在厅局级干部培训中,使用催化师的称呼,以跟组长共同催化学员分享、构建分析框架、总结提炼升华观点为主要任务;在处级干部培训中,可采用引导师或促进师的称呼,以提出分析框架、引导学员思考、促进经验交流、提炼观点促进智慧产生为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好“收”与“放”的尺度,需要推动进程、厘清思路时要“收”,需要开拓思路时要“放”;对于教学目标要求严格执行要收到位,在学员发言中要促进交流放到位,收放自如,保障研讨过程柔顺流畅。
行动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它以丰富的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和指引,适应时代发展变迁的新要求,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组织与个人学习方面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特色,大量成功行动学习项目的实施和丰硕学习成果的取得,充分证明了行动学习的巨大威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行动学习式教学法在干部培训中的本土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干部培训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组织决策方式的改进从而推动组织变革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