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贷结构调整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2016-12-01 12:10张志刚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贷款

张志刚

当前信贷结构调整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张志刚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趋势短期内难以出现逆转。经济运行下行期间银行信贷风险容忍度持续下降,不良贷款余额与占比同步上升。银行针对客户的抽贷行为,往往造成连锁反应,导致企业急剧陷入经营困境,并进一步影响关联企业资金周转正常经营。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权威预测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已经突破了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措施,开展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促进了钢铁行业景气度急剧上升。钢铁生产与贸易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信贷资金与社会投资的过量介入,促成了2010年宏观经济增长中枢开始回落,钢材需求出现徘徊与低迷,全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去库存压力不断加大。2012年华东地区钢贸企业资金链断裂以来,相续引发了钢贸贷款风险、担保圈风险、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爆发,已经影响到了多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结构调整的压力逐渐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

信贷粗放投放集中依然存在

虽然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与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但信贷投放粗放集中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信贷调查不深,缺乏对行业政策的研究;必要的合同手续欠缺,财产保全条款难以全面落实;虽然已经建立了信贷集中审查制度,但仍然难以识别发现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钢贸领域贷款风险的集中释放,与以下原因有关:银行信贷调查走马观花,业务操作有规不循、对借款没有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表不同意见,贷款审批最终屈从于经营业绩考核。

贷后管理方面:抵押品监控不到位,未能发现预警风险。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信贷增长变化的挑战。与预警风险的目标存在较大距离。风险集中表现在银行“贷大户”、“集中贷”,虽然从成本收益考虑理由很充分,实质上却造成了银行信贷提前退出的可能性。金融监管部门警示的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煤化工、船舶制造、风电设备、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风险,无一不是银行“贷大户”、“集中贷”的结果。据浙江省高院统计2014年共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8216件,同比上升93.27%。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猛增384.86亿元,同比增长208.80%,其中银行金融商事纠纷涉案标的占比达到了92.57%。

调整长期性与业绩短期性冲突

最近检查发现,商业银行基层经营单位为了短期报表数据好看,出于不影响银行当年绩效的考虑,去年对于不良贷款的掩饰通过信托渠道,将不良资产债权做成产品,对接银行理财资金。由于借道信托需要高层默许,涉及到多项业务,今年主要是寻找其他银行相互代持,搭配相应同业存款,在报表上不良资产被列为固定收益投资标转让,而事实上将资产风险进入下一年,并不能降低不良比例。

信贷结构调整理应贯穿经济周期,体现在商业银行基层经营单位的日常经营过程。但信贷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与基层商业银行业绩考核短期性存在矛盾。虽然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基于对宏观经济和行业研究分析基础,提出对特定行业的控制与收缩措施,但是由于基层经营单位的信贷规模与业绩考核密切相关,一方面基层经营单位以业绩受损游说上级放松政策;另一方面在经营利润和信贷结构面前、商业银行以经营利润为重,行业信贷控制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其结果是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获取的信贷经营收益不能弥补相关贷款坏账带来的损失,只有相关风险充分暴露造成损失,才明白信贷结构前瞻调整重要性。不仅影响了信贷结构调整效果,而且最终损害了信贷资产质量。

制定信贷政策 有待增强权威性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门政策,商业银行每年制定行业信贷政策。但由于对相关热门行业难以进行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并不具备引领结构调整权威性。以光伏行业为例,其分析模型无法套用其他传统行业,信贷资金介入阶段与方式,不同于其他新兴产业。光伏行业由于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来应该由相关区域银行经营的业务,却造成了信贷资金过度投入、所有银行参与其中的后果。最终演变成为行业贷款运行的巨大风险。

信贷市场同质竞争激烈,经营模式和产品被对手模仿复制,是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对特定行业和特定产品的投入过度集中的另一原因。在宏观经济上行期信贷业务经营乐观激进;在宏观经济下行期信贷业务经营悲观保守。信贷经营的同质性和顺周期性,引发信贷风险集中爆发。据有关机构估计,钢铁行业贷款余额已达万亿元规模,行业不景气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形成巨大威胁。导致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急剧上升。

存量调整 难以见效

信贷存量调整并非易事,在“有保有压”信贷政策落实过程中,银行需要应对来自内部与外部挑战。来自内部的挑战是银行作为市场主体,既要追求利润,又需控制风险。在调整信贷存量过程中,往往会从自身经营出发,既顺应政策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又逐步适度进入某些领域陷入“囚徒困境”。国家审计部门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和业务创新等方面,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类信贷业务,将信贷资金投向国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审计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银行内部的业务创新、经营理念,都难以避免对调整信贷存量结构的扰动。

来自外部的挑战是,地方政府干预近几年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出于对地方经济增长以及税收的维护,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政府还是会进行“信贷引导”。比如杭州市政府就曾经专门发文,针对金融系统的抽贷、压贷提出要求: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或由于涉及担保、个别银行抽贷,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政府要协调有关银行不简单采取抽贷、压贷、缓贷、减贷、起诉等行为,不搞“一刀切、急刹车”。致使银行信贷存量调整不得不延后实施。

增量信贷投放部署滞后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长期以来注重增量管理,普遍存在信贷重规模扩张,轻结构优化、轻效率提升、轻周转加速的“一重三轻”倾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信贷结构调整与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调整并不意味只是存量信贷资源调整,事实上还涉及增量信贷的布局问题。在宏观经济上行期,增量信贷过度布局于原有行业;当经济运行拐点来临,原有行业信贷规模过于庞大,导致风险集中暴露。由于对信贷发展空间布局研究不足,在中央银行连续下调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鼓励尝试提高合意贷款规模的时候,部分商业银行却对信贷投放一筹莫展,不知道信贷资源该往哪里投。

链接

合意贷款指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经济信贷政策意图的贷款,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个时期内贷款总额进行投放节奏与投放规模的调控。由人民银行根据各项经济指标、被调控对象(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经营指标和信贷指标、及其它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合意贷款规模。合意贷款需经银企双方协商对利率、合同金额、还款方式等进行一致性约定,双方也可以协商解除贷款关系。合意贷款不用交纳差别存款准备金,被划归于适度新增贷款。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旧信封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