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震
请呵护孩子们的“医护梦”
文/杨震
70年代,新年来临的时候,漂亮的彩色年历片很受国人特别是孩子们的欢迎。我收集了一些,主题是“医”。
一张张年历片,记载了一个时代,一个医护人员能够受到尊重、医患关系和谐的时代。
一张张年历片,也承载着那个时期很多孩子的梦想。
相信如今的很多医护同道,在儿时就有“医护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护梦”,在这个星球的孩子中非常普遍,且历史悠久。
从一个世纪前的照片中,我们就能发现儿童们扮演医护人员的历史影像。(右图)
之后,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历史影像。而几乎每一幅这种影像,都能透射出无尽的爱意与温暖。(下图)
商品社会不断地发展,给孩子们的“医护梦”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条件。
左图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用于扮演医护人员的儿童玩具。
时至今日,在五花八门的职业体验游戏里,扮演医护人员仍然是很多孩子们的首选。
而当下,在“医护梦”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波接一波的医患冲突刺激着整个社会,也刺激着整个社会中的孩子们。
在此情形之下,很多医生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医。还有很多医生同道在给医学生带教时,也不时地灌输负面情绪,使得涉世未深的医学生们充满恐慌与愤恨。
我们很理解,这是医界情绪的一种表达。但是,长此以往,影响极大。一个简单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多少学生自愿选择从医呢?
当然,总有人当医生的。但是,医生们的素质会下降。
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近些年,“职业启蒙教育”的理念,愈发受到重视。职业精神,是要从儿童就抓起来的。而医学,是一个与信仰密切相关的行当。如果缺乏自幼逐渐形成的仁爱理念与精神素养,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
左图是一副1905年的照片。照片中,装扮成医生的儿童,打扮非常得体:头戴礼帽,手提制作考究的医生包。
这样的体验,恰恰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个人品味与秩序意识的良好熏陶。
其实,在我们的国家,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熏陶。这是我收藏的一本1950年上海出版的连环画,名叫《小医院》。(右图)
画面中,扮演医生的小哥哥,也是头戴礼帽、身着风衣、手提医生包。
相比之下,如今的我们确实需要加把劲了。这个社会在医护人员的职业培养方面,已经欠缺得太多太多:缺少尊重、缺少仁爱、缺少宽恕、缺少品味。呵护孩子们的“医护梦”,说白了,就需要整个社会信仰与秩序的提升。
孩子们的“医护梦”,既是一种社会评价标准,也是一个艰难努力的社会转型历程。很多人都在努力,点点滴滴地努力。这些年,每一次国内极端伤医事件后,我们都会去医学院校对学生们进行安抚疏导;对每一个可能报考医学院校的中学生,我们都积极鼓励。无论对于年轻的医学生,还是未成年的孩童,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给以正向的指引。对于每一位有着“医护梦”的社会成员,在每一个成长阶段,我们都要努力给予呵护。这不是欺骗,这是在扶持社会信仰的未来。
期待有一天,孩子们可以体面优雅地扮演医护人员、并有着强烈的“医护梦”。这个愿望能否实现,与我们的努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