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为为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英汉双语的差异对口译中再现原文内容和情感的启示
耿为为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口译的语言往往是说话人口头表达,有着很强的口语特点。口译中,衡量的标准也一般信奉“快准顺”。虽然时间和速度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再现原文内容和情感,兼顾传情和达意也是口译员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口译员应有意识研究英汉双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思维差异,从而更好地再现原文内容和情感,使译文更加准确、地道和易懂。
口译双语差异内容情感
口译是口语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口头特点。口译的衡量标准一般是“快准顺”。虽然速度和时间在口译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对原文内容和情感的再现就不重要。“既能传情,又能达意”是口译的最高境界,也是高校口译课程训练过程中应一直追求的目标。东西方人因为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民族习惯,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有明显差异。作为语言工作者,口译员需要把握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习惯,才能更好地应对语言间转换,从而达到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双方顺利沟通。通常,译员需要注意两种语言在以下方面的基本差异,并有效选择应对策略。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这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中也会有许多明显的差异。比如,中国人会对远道而来的外国客人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和关心,很自然地说出“一路辛苦了。”或者“这一路折腾,您一定累坏了吧。”但是如果口译员直接根据字面意义直译为“A fter a long journey,you must be very exhausted.”会让外国客人觉得非常尴尬或者不高兴。因为外国人更多比较希望在被人眼里看起来状态很好,不希望被认为疲惫没精神。所以,此时如果口译员译为“You must have had a great journey.”会比较容易被接受。
再比如,外商说“Thank you so much for w hat you have done for me and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kindness.”时,中方回答“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假如口译员直译为:“Y ou're w elcome.This is w hat I should do.”,中方的谦虚就被外方误解为“他们为我做事是不得已而为之或是出于工作而并非心甘情愿为我做事”,往往会产生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应尊重对方民族习惯,改译为:“My p leasure.I'm glad I could help.”
不同民族性格差异也非常明显,西方人一般情况下比东方人相对开放些,在语言的表现和语体风格上相对也会比较随意自由。然而中国人往往比较含蓄内敛,很多情感不会轻易流露,更不会对陌生人轻易表达在语言中,因为这在中国人看来有失稳重。
卡特总统卸任后常从事社会公益活,有一次考察居民生活情况时,他对居民协会主席,说“I am grateful for th is meeting.I love you.I'm proud of you.”。口译员在翻译时不能把“I love you.”直接译为“我爱你”而应该译为“我很敬重您”,从而避免不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中国人产生误解。因为在汉语文化中,“我爱你”很少会用来传递对领袖的“敬重”之意,不符合中国人的内敛含蓄的性格。
同时,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也源于不同的价值理念。汉语重视集体主义,英语重视个人主义;汉语谦虚中庸,英语直截了当。
比如外贸交流中,中方会说“我们将与厂商联系,尽量把交货时间提前。”因为中国人不喜欢把什么事情说的太绝对,即使是很有把握的事情,也习惯性留有余地或者谦虚一些。但是如果口译员直接翻译为“W e'll get in touch w ith our manufacturers and do our best to advance the time of delivery.”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为这里汉语的“尽量”属于模糊性语言,表达的是中方尽力合作的态度,但不代表一定会做到。但西方人会把“I w ill do m y best”理解成一种坚决的态度,看成是肯定的回答。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日后合作上的误会。译员应该按照目标语言受众群的思维习惯,将“尽量”译为“W e'll see w hat w e can do.”
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有着不同的习惯。两种语言中都有着各自常用的习语、俚语、词汇、专用表达甚至专有的诗词歌赋等等。在口译中,了解双方不同的用词习惯也可以帮助译员处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中国人常常会说“木已成舟,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这句话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既比较麻烦啰嗦,也会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所以按照西方词汇直截了当的表达习惯,可以直接翻译为“W 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not be undone.”就非常简洁明了。
再比如,比如英语中会说“This machine is the last w ord in technical sk ill.”这句话中的“last w ord”根据西方人用词的习惯不能翻译成“最后一个词”,这样就曲解了说话人的意思,产生了理解的误区。此处的“last w ord”对于西方人来说,指的是某一个领域的最新的东西,所以该句应该翻译为“这台机器是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势必都有一些自己文化独有的词汇,也就是包含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等的词汇,在口译中也应该迅速理解,恰当翻译。比如“Exporting to some countries is greatly comp licated by all of the red tape.”中的“Red tape”就是有文化背景的。以前英国的律师和政府官员惯用红带子(red tape)捆扎文件,后来“red tape”就引申为“公事手续”上的形式主义。如果直译成“红带子”,不但没有将文化意义传递出来,还有可能令汉语听众感到不解。因为,将这句话译为“政府部门的繁文缛节使得向某些国家出口贸易困难重重”就显得恰到好处。
西方人表达情感比较直接,中国人却在情感上不会轻易流露,即使是不满意的时候,表达方式也会比较委婉。有时说话人过于直接的表达,也许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不悦,译员有时需要根据场合注意情感的妥善处理。
比如中国接待领导建议来访客人看熊猫的时候顺便看看本地的风景。结果英国客人说,“Well,I'm going there just to see the pandas,I just don't like bloody mountains.”如果译员不考虑双方背景,而直译为“这个嘛,我只是去看熊猫,才不爱看什么鬼山。”因为bloody这个单词比较冒犯,这就有辱中方的一片好意,既不融洽,也不礼貌。口译中,应该把原话“去粗存精”,译为“我这趟主要是去看看熊猫,大山恐怕没时间看了。”,从而避免了双方的尴尬和冲突。
而有些时候在情感表达中,西方人的诙谐幽默在中国人的眼中又偶尔有些有失庄重。比如句子“Assem b ling do-it-yourself furniture is child's p lay—as long as you correctly read the instructions.”中的“child play”在英文中,听着会很自然理解为“孩子们都可以做的事情,很简单”的意思,可是对应的中文单词“如同儿戏”在中文中就不合适了,往往指“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所以,口译中应该处理为:“安装DIY家具非常容易,只要正确看清图样就可以了。”
美国总统George W.Bush在2002年“9·11”恐怖袭击一周年时发表的演说中说道:“W e have no intention of ignoring or appeasing history's latest gang of fanatics trying to murder their w ay to pow er.”考虑到发言者的身份及演讲发生的场合,如果将“have no intention”翻译为“不打算,不准备”就极为不妥,而译为“决不会”就显得语气坚定,符合当时的气氛。所以译员将该句翻译为“对最近发生的一群狂热分子企图以谋杀来夺权的事,我们决不会姑息容忍。”
英汉两种语言因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在表达习惯和句法结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口译中,只有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并适当处理才能更好地再现说话人语境和语体,并符合目标受众群的理解习惯,做出地道的翻译。
①英语中习惯先表态再叙述,汉语则相反。比如:
原文:今天,我们相聚在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大连,共商经济合作大计。老朋友见面,十分高兴。
译文:W hat a great joy it is to be reunited today w ith our old friends at picturesque tourist city Dalian to discuss important p lans of econom ic cooperation.
原文:求稳定、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译文:It i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all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 to maintain stability,seek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②英语往往先短后长,汉语先长后短。比如:
原文:打击恐怖主义、保持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先长)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译文:It is the shared aspiration of people th roughout the w orld to com bat terrorism,maintain region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common developm ent(后长).
③英语中,单词定语常在名词之前,短语、从句一般在名词之后、修饰语较分散;汉语中,单词、词组和小句定语都在名词之前,没有定语从句,修饰语较集中。
原文:在美丽的金秋时节,我很高兴能在既古老神秘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古都(修饰语集中)西安,迎来参加“2001中国西部论坛”的各位嘉宾。
In the autumn,I am very happy to w elcome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to the2001China W est Forum in the ancient capital Xi'an,an age-old and m ysterious city full of modern-day dynam ism(修饰语分散).
④英语中,状语位置灵活,较长的常在句末;汉语中,状语常在动词之前,状语分句常在主句之前。英语往往先果后因,先结论后分析,先假设后前提;汉语相反。
例26:大家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语分句常在主句之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体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
As is know n to all,the living standard of human beings has risen to a high level and much hum an labor has been rep laced by m ach ines,thanks to the advances in m 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状语句子较长,置于句尾。也可置于句首。).
⑤英语中,较长的同位语往往在名词之后,较短的在名词之前;汉语中同位语一般都在名词之前。
例28:没有人怀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同位语无论长短都在名词之前)这一事实。
No one denies the fact that China has been the econom ic grow th engine for the w orld(较长的同位语在名词之后).
⑥英汉双语中,句子成分所在位置也有不同的习惯。在中文中往往把结论性的点题性的内容放在最后作宾语,而英文中会放在句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比如:
原文:The bilateral trade betw een China and the US(主语)w ill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the talks held this w eek in Beijing.
本周,中美将在北京举行会谈—这一会谈旨在进一步促进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宾)。
⑦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多习惯使用主动语态。在口译中,应快速调整两种表达习惯。比如:
原文:It must be dealt w ith at the appropriate time.译文:这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处理。
原文:这个计划将在政府专门会议上加以讨论。
译文:The p lan w ill be discussed in a special government meeting.
因为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英汉双语在语言使用上会有明显的不同。如果交谈双方缺乏对对方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了解和尊重,在语言表达和措辞上可能不符合对方习惯或触犯禁忌,都会导致沟通的失败。口译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微妙处理价值观念的差异,促进沟通顺利进行。
比如中国领导会在正式会议的场合说一些祝福语和客套话,比如“祝大会圆满成功!祝与会代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之类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热情好客和美好的祝福。但是这一价值观念西方人未必理解,会认为有些学术会议本该是严肃的,此类语言稍显不庄重。此时,口译员不能直译为“I w ish the con ference great success and may you enjoy good health and have a happy fam ily.”,而应该译为“I w ish the con ference a great success and w ish you a happy stay here.Thank you.”则显得更为恰当。
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还明显地体现在对个人隐私的不同态
············度,个人观点、个人收入、党派立场、婚姻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在西方是不可以直接问及的,但是在中国,人们有时会公开问及此类话题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或者表示和对方之间的关系的亲近。
比如,如果中方领导突然问美方专家类似“这次大选,你是支持布什总统,还是支持克里?”这样的问题,就显得不太得体。口译员如果直接告诉中方领导,也许会让中方领导尴尬,同时会让外方专家疑惑。此时需要口译员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如果改译为“What do you think w ill w in the current presidential election,Bush or Kerry?”,既避免了双方的尴尬,也把直接提问委婉地变为推测,一举两得。
综上分析,英汉双语间有很多明显的差异,这对于口译员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明确把握这些方面的差异,可以使得译员有针对性地准备应对策略。只有掌握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基本差异,并塑造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口译中才能更快更好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情感,从而达到传情与达意的最高境界。
[1]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和平.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训练.中国翻译,1994.
[3]栗景超,牛晓莉.论即席发言的特点与口译策略.学术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