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策略

2016-11-30 21:01王莉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有效策略新课改

王莉萍

【摘 要】课堂导入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引入环节。一节课的成功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稳定状态,从而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新颖、独特而有趣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为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要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导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设计时,一方面要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去设计与展开,使教学导入是建立在与新课内容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的,另外一方面应考虑导入的方式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情绪状态、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要创设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思考,继而又能提出问题的情景,有效地使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好奇和求知欲。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用故事导入

小学生都是在听故事中成长起来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故事百听不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数学故事,并配上多媒体课件创设故事情境。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导入新课:话说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走得又累又渴,幸好路过一块瓜地,化缘得到一个西瓜。唐僧对徒弟们说:“悟空,把西瓜平均切成4块,每人吃1块吧。”猪八戒嚷嚷着:“每人才1块,太少了。”唐僧吩咐悟空:“那就把西瓜平均切成8块,每人吃2块吧。”猪八戒还嫌不够,说最少也要3块才够。唐僧只好叫悟空把西瓜平均切成12块,每人吃3块。猪八戒于是便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接着出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判断一下,猪八戒吃3块与原来的吃1块,他真的多吃了西瓜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样的设计,既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情境中,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又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便初步感知了1/4、2/8和3/12的大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用游戏导入

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活泼有趣的游戏,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可能性”,以摸球游戏导入新课:看看哪个组的学生摸的白球多。教师拿出两个纸箱,一号纸箱里面放的都是白球,二号纸箱里面放的球,有白、红、绿三种颜色(学生并不知道每个纸箱里面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两个组的学生(各10人)排好队,第一组的学生在一号纸箱里摸,第二组的学生在二号纸箱里摸,每个学生只准摸一个球,每组第一轮都摸出5个,摸到白球多的队胜。游戏开始,第一组先摸,每个学生摸到的都是白球,学生哗然:第一组赢定了。轮到第二组学生摸,摸到一半时,有的摸到白球,有的摸到红球,有的摸到绿球。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这样的比赛不公平。”这时,教师叫停,把两个纸箱里剩下的球给学生看:“第一组的同学再摸下去,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学生很确切地说“都会摸到白球。”这时教师引出“一定。”师:“第二组的同学再摸下去,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大家先猜猜。”学生有的说可能会摸到红球,有的说可能会摸到绿球,有的说可能会摸到白球,从而引出“可能”。师:“第二组的同学再摸下去一定能摸到白色的球吗?”生:“不一定会摸到白球。”引出“不一定”。师:“第二组的同学再摸下去可能摸到蓝球吗?”生:“不可能。”师:“为什么?”生:“因为二号纸箱里根本没有蓝球。”引出“不可能”。运用这样的游戏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与教学内容相符,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用悬念导入

悬念是由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知道为什么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便报一个数,教师很快就能说出它们是十以内的哪个数的倍数,学生一一验证答案都是正确的,一定感到迷惑不解,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设计一个猜猜是什么三角形的活动:教师课前用硬纸板分别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若干个。教学时先出示第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师:“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出示第二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师:“这是什么三角形?”生:“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第三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师:“这又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出示整个三角形,学生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设计,就是利用悬念拨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心弦,此时学生的心理是在“愤”和“悱”的状态下,欲罢不能,渴望揭开谜底。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用生活情境导入

创设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使数学学习更加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将抽象知识情境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可设计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几个同学当营业员,其他同学当顾客买商品,使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教学“小数乘法”时,笔者将教学情境创设为“电话费的计算”问题。电话计费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一个数学问题,课前先让学生到电信局调查了解电话计费的标准:前3分钟0.20元(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第四分钟起每分钟为1次,每次0.10元(不足1分钟的按1分钟计)。教学时,我先出示淘气打电话给笑笑的课件,创设生活情境,然后提出问题:“淘气打了6分15秒的电话给市内的笑笑,这次的通话费是多少元?”这样的导入,将枯燥的“小数乘法”计算融入到“电话费的计算”这一数学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探究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用问题情境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究。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因,对学习数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以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年、月、日”,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生:(兴高采烈地)喜欢!师:(指名问)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生: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师再指名问几个学生,得到同样的回答。师:同学们,一般的人今年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李华也9岁了,只过了2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此时,他们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进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局面就水到渠成了。

六、结束语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课堂导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静.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法[J].成长之路.2009(2)

[2]王万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法[J].新课程学习.2012(04)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6年度微型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研究》[批准立项号:PLWKT2016413 ]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有效策略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