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健
【摘 要】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买办”亦称“康白度”即英语词汇“Comador”的译音,意即采办者。买办最早出现于广东,在鸦片战争前,多为外商跑腿效劳的“通事”;在公行时代,外商不能随意雇佣买办,而需清政府委派。公行制度废除后,特别是1844年签订的《中美五口贸易章程》规定:洋商可以自由地雇佣买办和通事,不必再由清政府派充。到19世纪末,通商口岸的买办人数估计至少有3万人左右。这一新兴社会阶层在近代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被认为买办资本家的唐廷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买办;唐廷枢;中国早期近代化
—、中国第一代英语人才
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的唐廷枢少年时期就曾在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六年(1842~1848)的西方教育,他学得一口好英语。从1851年开始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中当了七年翻译,两年后升任香港巡礼厅正翻译,1856年代理香港大审院华人翻译。1858年唐廷枢由香港来到上海,先在海关担任“副大写”,次年升任“正大写”兼总翻译,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翻译家。
买办凭借其外语能力在政途上一步登天的例子也并非罕见。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官员为了同洋人进行外交活动,需要买办的外语能力为其周旋。鸦片战争中的投降派琦善,在办理“夷务”中需精通英语的人物为其牵线搭桥,于是召曾当过宝顺洋行的买办鲍鹏入府,一变而成为钦差大臣,鸦片战争中,依附于封疆大吏出头办理国家交涉事宜的买办人物中,鲍鹏可能也是最早的一个”。可以说,买办人物凭借其外语能力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初露锋芒与奔波忙碌的新兴社会阶层
在同乡林钦的介绍下,于1963年9月正式成为怡和洋行的买办。在一般性商业活动中,唐廷枢除了为怡和洋行经理库款,推销西方的工业品,采购丝、茶等土产品,开展航运外,还为他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推销鸦片、运销大米食盐甚至染指内地矿产的开发。
而唐廷枢却利用洋行雇员兼经纪人的身份,一方面扩大怡和洋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为洋行赚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又采取他与华商附股的形式赚取商业利润,完成华商的资本积累。买办的这种心理特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统一性,但是,这种双重身份也埋藏着分裂的种子,因为外国资本的在华利益与中国民族资本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也正是基于不甘受辱的民族义愤,唐廷枢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弃洋行的稳固地位和优厚待遇,毅然脱离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使民族资本家的形成成为可能。
三、中国第一代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实业家
1.接办轮船招商局
1873年,唐廷枢接受李鸿章的邀请,离开怡和洋行,进入轮船招商局工作,6月被李鸿章任命为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入局主政后,根据招商局的实际情况,拟定拟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轮船航运经营的规章制度,如船长负责制、轮船报销制、装卸货物制、载客制、运费提成制、承包办法等等。这些制度的颁行使招商局成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提高招商局的经营效率,唐于1874年集资在上海虹口设立同茂铁厂,次年唐等集股25万成立仁和水险公司,自办轮船保险业务,开中国人自办保险公司的先河,既为招商局提供了方便,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2.创办开平煤矿
开平煤矿是唐受李鸿章委派而主持创办的又一个重要的民用企业,也是洋务运动时期一个规模较大、成效最为突出的企业,唐廷枢为它付出了晚生全部的心血。
开平煤矿于1881年正式投产,当年产1600余吨,次年增至3.8万余吨,此后连年递增,1885年达18.7万吨,至90年代末更是高达77.8万吨,开平煤矿的顺利投产,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投资热情,向清政府举借的贷款仅三万两,其余股份多为买办和商人所持有。开平煤矿不仅成功开创中国近代办矿之风,为近代矿山的资本主义经营树立了典范,而且确实收到了“夺洋人之利”的成效,到80年代末,天津煤炭市场不复有日煤进口。实质上,他们已经是中国早期工业化中推动近代社会蜕变的民族资本家。
本文以唐廷枢作为代表性个案所分析的买办,却以他们的双重身份,充分利用其与外商的独特关系,通过各种手段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地主阶级之外的最富有的阶级”,多数买办又基于其与外商利益的根本对立和民族情感,借助洋务运动走到历史的前台,成为早产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兴社会阶层,成为中国第一代具有近代经营管理经验的实业家。近代中国的买办虽然良莠不齐,但是买办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而且在近代商品经济瓦解古老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买办的作用从沿海城市一直渗透到穷乡僻壤,并且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促进了传统商人、手工业者、地主、官僚向近代资产阶级的转变,进而促使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因此,客观、全面的看待买办阶层有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