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防护降低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系统防护方法,包括强化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改善供应室环境、加强心理和身体防护、加强监督。结果:实施系统防护后职业防护知识评分(93.45±2.56)分、防护依从性100%、掌握利器伤后正确处理方法100%、工作满意度100%,高于系统防护前的(68.34±10.34)分、64.29%、71.43%、71.43%(P<0.05);职业伤害发生率0,低于系统防护前的28.57%(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职业危害,通过实施系统性防护措施,能够提高后职业防护知识、防护依从性及利器伤后正确处理,减少的职业伤害发生,增加工作满意程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供应室;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5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90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是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虽不直接服务于患者,但服务于临床各个科室,担负着全院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与发放工作,具有供应的无菌物品数量大、周转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1],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有面临感染的疾病、环境污染、意外和噪声等的危害,容易产生生理损害和心理疲劳[2]。笔者所在医院对消毒供应室人员实施系统防护,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8人(本科5人,专科2人,中专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1人);消毒员2人(专科2人),工人4人(高中4人)。纳入标准:身体健康,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正常,能过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合并有躯体严重疾病;研究期间离职者;精神障碍性疾病史。
1.2 系统防护方法
1.2.1 强化培训 消毒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针对其岗位的特殊性,制定系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计划,进行职业暴露的相关培训,发放职业防护手册,讲解“标准预防”的概念、方法、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定期组织学习职业防护技能、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意识;介绍各种标准的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对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1.2.2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清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规范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特别污染物品浸泡时容器要加盖,不同污染的物品应分类清洗,手术布单应固定机器进行清洗,避免交叉感染;清洗装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及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说明规范操作,对高风险的仪器设备,设专人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管理部门要经常抽查、考核工作人员的操作,不断提高操作质量,降低锐器伤、烫伤、烧伤以及病原体暴露的危害,建立仪器设备保养维护的档案,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及安全检查,发现老化、不安全的线路及时更换,对漏气的管道及时维修、保养,减少噪音;消除安全隐患。
1.2.3 改善供应室环境 加大对供应室的投入,按规范要求改善环境,增添必要的设备和防护设施,改善供应室工作条件,室内安装空调和热水供应;制作纱布、棉球、上滑石粉要戴防护口罩,或使用成品敷料;采取手套烘干机替代手工上粉。消毒间应宽敞,最好能安装消音设备或设施,以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和护士的健康安全。
1.2.4 加强心理和身体防护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理状态,不断提高适应能力;注意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拓展知识面,强化专业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消除心理疲劳,保持身心健康。通过领导慰问工作人员,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重视,解决好各科室之间的矛盾,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满足感。
1.2.5 加强监督 组织供应室应急预案演练学习,培养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提高应急能力。监督和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自我职业暴露的防护情况,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对工作人员的防护作出评价,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1.3 观察指标
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安全处理使用专用锐器盒、脱手套洗手、戴防护镜及口罩、穿防护衣及防护鞋,锐器刺伤处理方法、锐器刺伤后上报情况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掌握越好);职业防护依从性(防护用具作用、日常工作防护、正确洗手)、职业伤害发生(利器伤害、烫伤、污染物溅入、气体吸入等)情况;掌握发生利器伤害以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将伤口处血液挤出、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汇报并登记)情况;工作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系统防护后职业防护知识评分(93.45±2.56)分、防护依从性100%、掌握利器伤后正确处理方法100%、工作满意度100%,高于系统防护前的(68.34±10.34)分、64.29%、71.43%、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防护后职业伤害发生率0,低于系统防护前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院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因素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化学因素三大方面[3],在物理因素方面通常表现为利器损伤、粉尘、高温以及噪音等。生物因素方面通常表现为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对使用过医用器械进行回收护理或处理时受到的损伤,例如,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以及注射剩余药水等,这些医用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沾有患者的分泌物、体液以及血液等,且大多具有传染性。化学因素通常指的是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在对医用器械设备进行消毒时,大多消毒剂因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腐蚀性以及刺激性,容易对护理人员身体带来不良反应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眼睛、皮肤等脆弱部位。同时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4],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待遇地位均不及临床科室,医院对护士职业暴露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职教育流于形式,护士外出学习的机会又少,导致个人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意识相对缺乏,同时伴随着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感染机会多,因此供应室护士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焦、烦躁等心理障碍[5]。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护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感染机会[6],本文实施系统化防护措施:通过强化培训供应室人员充分认识所存在的危害,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改善供应室环境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改善硬件条件,以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增进身心健康[7];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范制度,加强监督培养工作人员的防护慎独精神[8],通过加强心理和身体防护,调节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消除心理压力[9-11]。结果实施系统防护后职业防护知识评分平均(93.45±2.56)分、防护依从性100%、掌握利器伤后正确处理方法100%、工作满意度100%,高于系统防护前的(68.34±10.34)分、64.29%、71.43%、71.43%;职业伤害发生率0,低于系统防护前的28.57%(P<0.05)。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职业危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供应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保护自己,正确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妍,王媛嫒.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4-75.
[2]郑国琴,任爱华.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10,32(6):1019-1020.
[3]刘娟娟.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7):3-4.
[4]韦宁.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50-151.
[5]王云.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38-4040.
[6]高姝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2):186-187.
[7]陈惠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的管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6):8211-8213.
[8]马晖,于茂菊,徐晶.消毒供应室污染区的职业防护管理[J].全科护理,2014,12(26):2476-2478.
[9]陈瑞萍,林志智.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65-166.
[10]冯春燕.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98-99.
[11]钱旭聪,翁春霞,王春香.浅谈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0(11):64-65.
(收稿日期: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