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高原暴露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随机对照研究*

2016-11-30 05:54丰丽英王建业王保健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驻训训练组平原

李 强,丰丽英,王建业,王保健

短期高原暴露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随机对照研究*

李强,丰丽英,王建业,王保健*

目的研究短期高原暴露后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随机抽取赴拉萨某训练场(4400 m)驻训3个月的某医疗分队人员(医疗组,100名)及实战训练人员(训练组,966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离开高原后1周、1个月和2个月时填写脱适应调查量表,统计各种脱适应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1周时两组均有较多成员发生高原脱适应症状,医疗组高于训练组,其中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少数为重度。发生率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降低。结论短期暴露高原返回平原后产生的脱适应证发生率高,其中医疗组较训练组发生率较高,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高原脱适应;短期高原暴露;医疗分队

进入高原,经较长时间对低气压、低氧环境适应后,人体各系统通过调节机制以适应新环境,后重返平原,机体对高原的适应又被打乱,机体重新调节,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和临床表现,称为高原脱适应[1]。其发生概率及程度与海拔、高原暴露时间、在高原从事的工作强度、劳动者的年龄和性别、返回平原的海拔等因素相关[2,3]。既往研究多对生活、工作在高原地区的大于1年的对象进行调查,但是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时间持续仅数月,此外,随着近年来高原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大批平原人快速进入高原地区,仅在夏季或秋季在高原地区进行旅游、经商活动,生活时间仅3~5个月,这些人适应高原又回到平原后,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有的经过短期休息能自己恢复,有的则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此类短期暴露高原的人群脱适应证报道尚不多见。

既往研究中,多对抗震救灾、驻扎高原执勤的军人及特勤人员、高原退休返回平原的干部进行问卷调查[4-6],近年来高原地区高发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需要从平原地区调动包括大批医务人员在内的人群赴高原救助,医疗分队在高原地区从事的劳动为中等体力强度,但精神高度紧张。在公开的文献报道中,尚没有专门对医疗分队进行的研究。本研究经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 资料与方法

整群抽取2015年度赴海拔4400 m某训练场驻训的医疗某野战方仓医院和山东某部1157名官兵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医疗组和训练组。其中医疗组符合纳入标准100人,男86人,女14人,平均年龄(32.28±4.35)岁,平均BMI为(22.58±2.63)kg/m2;训练组符合纳入标准966人,男性,平均年龄(23.15±4.26)岁,平均BMI为(21.65±2.37)kg/m2。两组研究对象在驻训地点正常生活训练3个月(6~9月),每天平均工作8 h,每周工作6 d,完成驻训后通过铁路运输形式分别回到各自驻地(海拔分别为130 m、50 m)。试验对象要求:(1)无器质性疾病;(2)年龄18~50岁。排除标准包括:(1)患有影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原发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疾病、活动性感染以及感冒等疾患;(2)试验依从性较差者。

返回驻地后,分别在第1周、第1个月、第2个月底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师,采取面对面填写调查表的形式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高原驻训期间岗位、既往慢性病史、返回后休假情况等基本信息及头晕、疲倦、乏力、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嗜睡、失眠、多梦、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下肢浮肿、血压、食欲、体重变化、腹胀、腹泻、便秘、咳嗽、哮喘、脱发、牙齿脱落、手足麻木、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32种症状出现的程度及分度标准(表1、2)及持续时间[7]。

表1 高原脱适应证状的分度判定及评分标准

表2 高原脱适应证的分度诊断

2 结 果

2.1高原脱适应症状评分医疗组观察对象高原脱适应症状评分在1周、1个月、2个月时分别为14.59±3.85、6.32±1.93和3.47±1.31。其中1个月时评分较1周时显著减低,2个月时评分较1周及1个月时均显著减低(P<0.05)。训练组观察对象高原脱适应症状评分在1周、1个月、2个月时分别为11.21±2.68、4.55±1.72和2.16±0.93。其中1个月时评分1周时显著减低,2个月时评分较1周及1个月时均显著减低(P<0.05)。医疗组评分在1周、1个月、2个月三个观察点均显著高于训练组(P<0.05)。

2.2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率发生率较高的17种高原脱适应症状如表3所示。其中医疗组发生率居前10位的依次是疲倦、嗜睡、记忆减退、心慌、食欲增加、头晕、腹胀、注意力难集中、脱发、胸部不适。训练组居前10位的依次是记忆减退、疲倦、嗜睡、心慌、食欲增加、腹胀、头晕、胸部不适、头痛、脱发,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根据高原脱适应证诊断标准[7],医疗组和训练组在1周的脱适应证发生率时分别为73.00%和 63.46%,1个月时分别为 35.00%和25.67%,2月时分别为14.00%和8.59%。在1周时,医疗组疲倦、嗜睡、失眠、脱发、注意力难集中、食欲减退、头晕、记忆减退8种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训练组(P<0.05),在1个月时,医疗组失眠、记忆减退2种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训练组(P<0.05)。两组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率均随着时间减少。

2.3高原脱适应症状的程度分析对两组高原脱适应症状进行分类,并对1周时两组中发生率较高的10种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医疗组居前10位的依次是疲倦、嗜睡、记忆减退、心慌、食欲增加、头晕、腹胀、注意力难集中、脱发、胸部不适,训练组居前10位的症状依次为记忆减退、疲倦、嗜睡、心慌、食欲增加、腹胀、头晕、胸部不适、头痛、脱发。两组中超过60%为轻度,20%~30%为中度,少于10%为重度。结果提示,高原脱适应症状绝大多数不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即可自行恢复,也有少部分人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药物治疗才能恢复。其中头晕、心慌、记忆力减退、腹胀、疲倦等症状需要药物治疗者较多。

3 讨论

随着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区的开发及部队驻训、自然灾害救援等活动增加,每年有大批人员来到高原地区旅游、工作,因此高原反应和高原脱适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既往的文献报道中,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8,9],在实际生活中,国内外到西藏工作和旅游的人群多在夏季到达,秋冬季离开,驻训及自然灾害救援等活动持续时间也多为数月,对这部分人员在短期适应高原环境后,又脱离高原环境时同样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但多数不会有器质性病变,对这些人的高原脱适应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各种血液学检测指标异常情况的统计,对于合理安排下高原后休息和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3 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率统计分析

本调查量表纳入了第三军医大学高原病研究所制定的“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证的诊断标准”中的各种症状[7]。短期暴露高原后的高原脱适应研究需严格区分高原反应症状与高原脱适应症状,因此本研究采用面对面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调查组织者说明并强调高原反应与高原脱适应症状的区别,使得调查结果更可信。对一些专业性强的术语由调查者现场解答,用口语化表达。本研究中,医疗分队脱适应症状中排名靠前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其他驻训部队中未出现,可能与医疗分队工作时参加卫勤保障工作精神压力较大,脑力劳动强度大有关。本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既往周其全、崔树珍等[10,11]对长期居住高原(>1年)后离开高原者脱适应症状相比较,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少,可能与驻训时间较短,机体对低氧代偿性改变尚未形成有关。1周时医疗组和训练组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者分别占13.00%和10.24%,居前三位者分别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需住院治疗者医疗组和训练组分别占3.00%和1.51%,均为心律失常患者,平均住院日12.5 d,经治疗后大多康复出院。此外,与长期居住高原者相比较,本研究中未发现心脏结构变化、肢体麻木、肢体水肿、面部水肿等严重脱适应反应症状,说明短期暴露高原后脱适应时,对人的心脏及肺功能未产生严重的器质性影响。对于即将短期进入高原的人群,此研究结论有助于克服对高原环境不了解产生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同时对研究此类人群高原脱适应的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统计高原脱适应症状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对于合理安排下高原后的作息、训练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发现下高原后1周时,各观察对象不适症状保持稳定,至1月时,脱适应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1周时显著降低,且继续降低至2月时。既往研究表明,脱离高原环境进入平原环境后,对于已经适应的高原缺氧环境而言进入了富氧状态,可在体内产生高活性氧自由基及炎症介质,参与体内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导致脱适应的症状[12-14]。本研究发现,医疗组较训练组脱适应症状发生率高,且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在驻训期间,两组间驻训高度、作息时间、体能训练强度基本一致,笔者推测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组间年龄差异有关,年龄较大者体内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且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关于其产生的具体机制,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采用动物实验加以证实。

[1]杨伟,王宇鹤.高原脱适应的研究进展[J].高原医学,2012,33(2):111.

[2]韩国玲.高原低氧对人体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09,19(4):15-18.

[3]Katayama K,Sato K,Matsuo H,et al.Effect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on oxygen uptake during sub-maximal exercise in endurance athletes[J].Eur J Appl Physiol,2004,92(1):75-83.

[4]石自福,周其全.某部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情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2):114-115.

[5]袁振才,王显利.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压、心电图及心胸比率观察[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1):987-990.

[6]袁振才.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液学变化观察[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6):522-524.

[7]周其全,杨生岳.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2):146.

[8]袁慧,魏连忠.超声检测由高原返回内地居住居民的肺动脉改变[J].华西医学,2008,23(4):823.

[9]Shi ZF,Zhou QQ,Xiang L,et al.Three preparations of 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r de-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ZhongXiYi JieHe Xue-Bao,2011,9(4):395-401.

[10]崔树珍,唐诗义.626例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调查:症状持续时间[J].西南国防医药,1999,9(1):47-49.

[11]Cui SZ,Tang SY,Wu YA,et al.The high 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mptom investigation of 626 cases Tibetan settlers after return to sea level[J].Med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1998,8(1):2.

[12]Greeal EL,Paller MS.Oxygen free radicals in acute renal failure[J].Miner Electrolyte Metab,1991,17(1):124.

[13]Neubauer JA.Invited review: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intermittent hypoxia[J].J Appl Physiol,2001,90(15):1593-1599.

[14]Joanny P,Steinberg J,Robach P,et al.Operation Everest III(Comex'97):the effect of simulated sever hypobaric hypoxia 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defence systems in human blood at rest and after maximal exercise[J].Resuscitation,2001,49(3):307-314.

[2016-05-15收稿,2016-06-13修回]

[本文编辑:韩松]

A randomly-controlled study on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mptoms of the personnels returned to plains aft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LI Qiang①,FENG Li-ying,WANG Jian-ye,et al.①No.153 Hospital of PLA,Zhengzhou,Henan 45004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mptoms in the personnels

to plains aft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MethodsThis study selected the subjects from military medical personnel team (medical group,n=100)and actual combat training personnel team(training group,n=966)who visited a plateau(4400 m)in Lhasa for 3 months.After they came back,all the subjects were evaluated for plateau de-acclimatization responses at the 1st week,1st month,and 2nd month. ResultsAt the 1st week the incidence of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mptoms were high in both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raining group.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ymptoms had decreased over time.Most of the subjects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mild and medium responses,a few of them even were severe.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mptoms is high and the medical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training group.The recovery process is found to take a long time.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mptoms;Short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Medical team

R821

A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1.002

济南军区2015年度后勤科研立项重点课题(CJN5B022)

450042河南郑州,解放军153医院(李强,王建业,王保健);100700北京,解放军陆军总医院超声科(丰丽英)

王保健,Email:wbj153@126.com

猜你喜欢
驻训训练组平原
那一片平原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某部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的几点体会
武警8670 部队扎实做好驻训部队药材保障
超早期吞咽训练对胃管拔出时间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