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昌强,余 媛,廖勇梅,熊 霞,许 飏,何渊民
· 皮肤科教学 ·
临床病理讨论联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黎昌强,余媛,廖勇梅,熊霞,许飏,何渊民
目的通过临床病理讨论 (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联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索出适用于皮肤性病学教学的新模式。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抽取2个班(每班40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CPC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后者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考试与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分析教学模式的不足。结果试验组的成绩为(95.07±2.59)分,高于对照组成绩(88.37±5.07)分,试验组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满意率(77.50%)。两组成绩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PC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种适合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的教学新模式。
临床病理讨论会;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
黎昌强
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满足于对传统多媒体教学,PBL教学[1]、案例教学[2]大大提高了医学教学效果,然而要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必须结合学科特点。目前,全世界、全国皮肤性病临床学术会议重要的一项就是临床病理讨论会,它以图片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展开讨论,气氛活跃,收效明显。把CPC联合PBL教学模式引入到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充分发挥图片的优势,通过典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图片,让学生先思考是什么病?然后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逐一解决,模拟门诊就诊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主体,达到主动学习目的。该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而把学生作为了教学中的主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皮肤病诊治方面的临床思维能力。
1.1研究对象
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0级上皮肤性病学理论课的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每个班40名)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CPC+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两组学生见习前所学的医学理论、学时、教材及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均相同、入选学生的基础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1.2教学方法
试验组采用CPC+PBL教学模式教学。首先任课老师进行CPC+PBL教学模式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选择有典型皮损的病例,将照片及简要病史放置在课件前1~3张,病例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且有吸引力,通过病例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们想听下去的欲望。让学生带着欲望弄清楚以下问题:① 你还想了解哪些病史? ② 你的诊断?为什么? ③ 老师展示诊断要点及辅助检查结果,再次提出你的诊断是?治疗的建议是?
第1次课告诉学生们即将采用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下一次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先预习。第2次课时由一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其他学生补充。完成前边设计的3个问题后,教师点评,并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阐释所讲的疾病。学生可以再次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最好用最简短的话总结出疾病的诊断思路及典型特点,也就是本次上课的重点所在。
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教师通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的流程进行灌注式教学,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讲完后进行小结,布置复习思考题。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满意度评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CPC+PBL教学模式的综合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同时请学生提出CPC+PBL教学模式的不足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1.3.2学习效果评价最后一次见习课时对2组学生进行考核,选择2例患者,每组分成2组,由同一带教老师带学生询问病史并告知相应的检查结果,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病史及看到的皮损还有老师告知的检测结果完成以下问题:疾病的诊断(占总成绩的10%)、诊断依据(占总成绩的20%)、治疗计划(占总成绩的20%)。每例患者占50分,总分100分,通过成绩比较来评估教学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考核学生成绩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2.1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36名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3名学生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7.5%,1名学生提出不是很满意,原因在于大合班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间过多,会影响教学进度。对照组12名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19名学生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5)(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满意度结果
2.2学习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成绩为(95.07±2.59)分,对照组为(88.37±5.07)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0,P<0.05)。
传统教学属于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较差,现代医学教育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及多媒体的应用,医学生知识面及自学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所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掌握临床知识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PC始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其形式为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加,对疑难病或有学术价值的尸检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目的在于汲取诊治教训,提高诊治水平,促进医学诊疗科研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3,4]。
PBL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1]。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由基础理论学习的纵向思维逐渐向临床实践的横向思维转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为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皮肤性病科的患者皮损分布于皮肤或黏膜,可以通过照片很直观的反映,容易搬上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映像,很多疑难的皮肤病需要组织病理来确诊,组织病理图片也很直观。这些明显的特征使得CPC引入皮肤性病学课堂教学成为可能。PBL教学模式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者的结合受到医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5]。从对我校2010级临床学生皮肤性病学采用CPC+PBL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看,试验组满意率及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CPC+PBL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入选的病例必须有血有肉,能够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神经,激发他们急于弄清楚要讲的疾病的知识愿望。比如讲“疥疮”的时候,先引入一个就诊过的疥疮结节的患者,放出患者疥疮结节的图片,让学生诊断,很多学生会考虑“尖锐湿疣”,随后告诉他们患者在基层就诊断为“尖锐湿疣”,给予激光治疗,患者妻子听说“尖锐湿疣”,是性病,与其离婚了,就这么一次误诊,导致患者不仅承受了肉体的痛苦,经济损失,还妻离子散。这样学生经历最初认为自己诊断正确,后来发现误诊,而且没想到误诊竟然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就会更用心的投入学习,也会对讲解的内容记忆深刻。
问题设计需巧妙,可以按照教科书编写的顺序,学生易于接受,不过问题的设计需要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还有注意悬念的设计,在某些问题的部分可以适当设置误诊病例,让学生来诊断,从错误的诊断中更深刻的理解所要获取的知识。
开始上课时通过CPC方式导入的病例要精彩、深刻、感人、或是体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保证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上课的进行中,注意正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意每个部分的自然过渡;注意在不同问题解答时适当的案例导入。
临床医生的水平是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提高的,医生的经验有时来自于误诊后的深刻印象或体会,甚至是以患者的痛苦换来的,这些案例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疾病的理解,也能避免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在CPC+PBL教学模式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主要起串联的作用,以事先设计好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回答问题的主体,在问题的回答和讨论中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体会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像“福尔摩斯”般寻找证据、侦破疾病、绳之以法(治疗)的成就感。
总的来说,CPC+PBL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有典型皮损和带有吸引力故事的病例激发起学生们求知的欲望。并通过巧妙而有悬念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们作为主体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他们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许冰. PBL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实施程序 [J]. 教育探讨, 2014, 32(6):55-56.
[2] 王秀梅, 曹潇方, 谢晓华, 等. 案例式教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4:42-43.
[3] 封玉玲, 陈杰, 胡玲, 等. 探索PBL、CPC与LBL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J]. 重庆医学, 2015, 44(9):1284-1286.
[4] 丁媛, 向芳. PBL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在皮肤性病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J]. 新疆医学, 2014,44:130-132.
[5] 周乃慧, 宋琳毅, 王淼淼, 等. 临床实例联合 PBL 在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医学教育, 2015, 17(5):417-419.
(本文编辑敖俊红)
The application of CPC and PBL teaching mode in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teaching
LI Chang-qiang, YU Yuan, LIAO Yong-mei, et al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an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tter suitable teaching mode for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teaching. Methods 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 joint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teaching mode was used and studied in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teaching. Two classes, with 40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in each class, of grade 2010 in luzhou medical college were respective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former adopted the combination of CPC and PBL teaching mode, and the latter used the traditional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was assessed by theory tes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mod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feedback. Results Th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95.07±2.59)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8.37±5.07),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98.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7.50%). To compare the score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CPC and PBL teaching mode is a useful new mode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class, which may bring the study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into full pla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which may be a new teaching mode for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theoretical teaching.
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Problem-based learning;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Clinical teaching [J Pract Dermatol, 2016, 6(5):333-335]
R75;R365;G642.4
A
1674-1293(2016)05-0333-03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60514
泸州医学院2011年教改课题(201121)
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黎昌强,廖勇梅,熊霞,许飏,何渊民);西南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余媛)
黎昌强,副教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 lcq-1973@163.com
余媛,E-mail: hjyuyuan@qq.com
(2016-01-11
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