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何 璞
课堂教学网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江苏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何璞
本文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依据,阐述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了网站的结构设计、搭建要点及在教学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课堂网站网络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的趋势由教师主导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由学生主动构建的学习过程。利用网络环境展开教学的学生主动学习模式就是其中一支生力军,该方式通过网络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多信道交互、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让网络技术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本人利用学科特点及网络环境使用的优势,探索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网站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尝试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网站是指师生以互动学习网站为传递知识、接收知识、构建知识的主要学习平台,前期以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该网站学习为主,后期以学生主动利用此网站组织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系统为主,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供学习支持。
课堂教学网站的主要教育理念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及该理论的延伸“支架式教学”。该理论指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存在一个可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有研究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概念。指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支架,成人根据儿童的表现提供有效的脚手架。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资源、任务、评价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二是有效脚手架的确定,即教师如何确认提供的发展区是最有利于学生的。
本人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网站,让学生利用这个支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不同需求,可以从支架上反复多次选取相应学习资源,从而获取并内化这些技能,使之在撤去支架后也能获取后继知识的一种学习习惯。
1.拓展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及内容。
课堂教学网站能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动画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拓展了书本知识只有文字配图片的展示形式,同时又能灵活机动地加入更贴近学生具体实际的素材。
如苏教版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六章中《视频的获取与编辑》一课,教材只给出了软件界面及相应文字说明,除了操作流程不够清晰外,还存在素材内容不够吸引学生的问题,故在课堂教学网站中,我将一段操作录制成视频,放在网站的相应知识点处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反复查看,并将视频教学内容调整为本校的鲜花义卖等学生课外活动,以此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课堂网站上的知识相对书本更具有开放性,它还利用网络优势,涵盖与知识点相关联的跨学科内容,体现了课程间的联系与整合。
2.提供了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途径。
(1)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在课堂任务提出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网站上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与资料,由学生主动、广泛地寻求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将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我需求性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疑。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讨论有一定局限性,而在课堂网站的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网站开设小组讨论区、答疑辅导区、留言板等讨论区域,学生在这些区域里,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听取意见,也能发表意见,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真正体现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助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
(3)个性学习。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受教育者应成为主动探究、善于合作、乐于表现、个性丰富的学习者。课堂教学网站恰好体现了这个理念。
如在我执教的初二《shape控件》一课中,根据教学难度和学生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教学网站的学习任务中分别给出了三层递进的学习支架:基本任务A、拓展任务B和进阶任务C。在基本任务A中,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选项,显示出不同形状、颜色的SH A PE对象。当学生完成该任务后,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下一关拓展任务B:利用定时器控件,控制shape的运动。学生如能够完成该任务,则能获取相应的课堂加分,同时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增加,从而刺激他们攀向更高一级的支架:进阶任务C,利用函数及多个定时器,在shape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属性的变化设置。
这种立足于课堂教学网站的学习模式,既能考虑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使他们在适合自己学习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自我提高,又能考虑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网站辅助教学主要是为了做好学生与信息资源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及传播作用,为教师、学生提供施教和学习的网络环境,因此,设计网站时应考虑到教师可以管理教学、审批作业、组织在线答疑、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协作学习和交流、查看学习成绩等,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或预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解决问题。
在使用课堂教学网站的过程中,本人尝试过数字化课堂及M O O D LE平台下的魔灯课堂两种课堂教学网站形式。在数字化课堂中,学生界面有基本操作、电子学习档案袋、讨论区、共享区、作品、其他功能等;在魔灯课堂中,学生界面有学习资源区、学习讨论区、实践与练习区、作品上传与展示区等,两种课堂网站的框架基本围绕图1进行设置。
图1
课前,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账号与密码进入课堂网站,在上课之前预先浏览一下本课的知识要点,也可以从作品区中查看上节课的作业情况反馈;其次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教学引导,从学习资源区获取所需知识,当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对某一问题有较好的解决办法时,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区进行提问或分享,教师也随时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进行引导及点评;最后学生将完成后的作业或作品上传到作品区,教师可以在线批阅、评价与展示,学生可以查看自己账号内所有的作业记录,分析各次作业的得失,从而对自己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情况能有一个连贯、系统的认知。
课堂教学网站作为辅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支架,应使学生通过支架的使用,对学习任务更为明确,让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在支架上合理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学习任务及资源。所以课堂教学网站应该更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使学生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资源才是有效的。
总之,课堂教学网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着“学习脚手架”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载体,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出他们多样化的学习能力,让教师能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
[1]杨辉祥.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2]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
[3]常欣、徐璐娜.外语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