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静+石道敬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91-02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反映教学与发展内部联系的重要概念——最近发展区。其含义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现阶段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 尚处于形成状态的,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育不应以儿童发展的昨天为目标,而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将学生看做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
一、运用“最近发展区” 理论,以问题启迪思维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定义、定理、性质、公式、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并产生新问题的起点。在复习公式、定理的教学中,不要直接呈现现成的结论,而应充分利用特例、实验等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变式。利用问题变式来明确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条件、结论、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之处,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和正确的演算能力。例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变式1: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2: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3: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4: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5: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变式6: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矩形?
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沟通了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进行数学问题演变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运用“最近发展区” 理论,充分应用变式
已知:如图2,等腰△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证:BD=CE.
变式1.已知:如图3,等腰△ABC中,BD和CE为高.求证:BD=CE.
变式2.已知:如图4,等腰△ABC中,AD=AE.求证:BD=CE.
变式3.已知:如图5,等腰△ABC中,中线BD和CE交于点F.求证:BF=CF.
通过将原题引伸变式,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变式1、变式2、改变了原题中的条件,变式3将原题中的条件进一步作了引伸,都是设法归结到两个全等三角形证明.既起到了举一反三的示范性,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的知识网中产生新的生成,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生成课堂教学新流程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当前的新知识是从前面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发展、完善而来的,这标志着最近发展区的客观存在。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入教学“教学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对于数学科来说,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结构基础,中学数学概念是经过教学法加工以后,带有另外一些特征,即具有准确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之中,对新概念的引入,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并且能通过大量的事例揭露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概念少不了下定义,在区分定义的特征时,首先要借助于直观形式,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定义。
例如,初一负数的教学,学生过去未认识负数。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可用温度计测温度的例子,在零摄氏度以上与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的温度怎样表示,以吸引学生,使他们渴望找到表示这些量的数。从而解决他们想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而引起的心理机能的矛盾,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负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三角形教学,可先带学生做教学实验,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测量学校校园内国旗旗杆的高,这样学生感到兴趣,旗杆不能爬,怎样测量呢?心里感到纳闷,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学校的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得到一些数据。怎样处理这些数据,当然学生未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是不懂的。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机能的矛盾,再顺水推舟,然后回到课堂。这样比单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四、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复习中使认知结构系统化
除了在新课教学及处理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时使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外,在复习课时,若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也可激发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点的记忆”变为“线的记忆”,构成网络,使原有的认知结构系统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和引导,课堂的本质就是创生智慧,重视起点,引导方向,承认差异,课堂上应有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经过成人指导可以达到的区域,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