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英(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胡群英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3)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是一个人成才所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普遍表现为比较薄弱,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都存在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注意、优柔寡断、拖拖拉拉、缺少朋友、伪装等现象。学生的自信心的差异能不同程度影响他们的学习、比赛、就业和成就等。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可能做什么都不成功,久而久之变得无能;因为无能不愿主动去做,可能变无责任感;因为无责任感,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时间长了可能变得无情。自信心要从小开始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教师合理培养,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挑战和感受成功,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中学生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自信心。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改进态度,融入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由于体育教学是以小团队为主的练习方式,在师生、生生的平凡接触中可以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相互之间保持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态度,在教学中融入教学情感,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鼓励和表扬学生,通过面部表情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通过眼神来对部分学生进行警告,或者在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心。
2.2积极挑战,认识自我
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练习难度的学习内容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所以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给学生一定的要求,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挑战来感受成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让不同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在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努力来获取自信。如在投掷教学中,学生每一次的远度和准度都是一次挑战,在每一次远度和准度中获得成功体验,通过积极的挑战来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2.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是发展学生自信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个性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在分层教学中可将孩子分为A层(高水平组)、B层(中等水平组)和C层(低水平组)3个层次。在教学中面对A层(高水平组)的学生时,应该根据他们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面对B层(中等水平组)的学生时,应该在学习中让他们以A层(高水平组)的学生为榜样,通过努力达到他们的水平和技能就可以了;在面对C层(低水平组)的学生时,应该给他们制订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即可。
2.4主动探索,感受成功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受成功、获得自信。当体育器材展示在面前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5运用鼓励,积极强化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只有不断鼓励和表扬,才能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在练习中出现失误和错误并不是学生能力太差,只是学生没有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此时如果我们指责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我们不能指责学生,应该运用鼓励,让学生接受挫折和失败,在鼓励的环境下让学生不断尝试,让他们相信“我一定能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鼓励的语言,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再坚持一下,你会很棒”等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成功。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挑战,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6科学评价,增强信心
2.6.1语言评价 (1)利用丰富的评价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在评价中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丰富,简单的“好”或“不错”并不能让学生感到满意。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应该预知学生心理需要,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如当学生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就可以说“漂亮”“你的动作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这就是老师想要看到的”等;当学生的动作完成得不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说“还需要继续努力”“相信下一次你会完成”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所以教学的评价语言应该更丰富。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结合体育运动的特征,多用肯定性语词,既可以表明教师的态度,也可以让学生在肯定中找到自信。如用“勇敢点”代替“不要胆小”用“放松点”代替“不要紧张”等,这样的肯定性语词更能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
2.6.2非言语性评价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教师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表情性,可以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3)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地支持或赞扬。
(4)目光接触。教师通过目光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解读出教师的关注、警告、愤怒等情感。
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关注学生,学生的自信心也就会不断丧失。所以要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愉悦中完成学习,就会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强化孩子的自信行为,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 1 ] 鲍忠孝.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 2 ] 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3 ] 曹春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J ].考试周刊,2009(35).
作者简介:胡群英(1973~),小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
收稿日期:2016-03-10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