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秀,谭志刚,贺仕刚,李 军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程秀,谭志刚,贺仕刚,李 军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3个层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多样价值观、不良社会风气、传统文化缺失,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同根源共传承,同价值共理念,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联系;鲜明的特色、广大群众基础、实践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是民族传统体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因此,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有效地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既具有健身、娱乐、教育功能,又具有广大群众基础,贴近生活,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孕育中形成,厚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运用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和实践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也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高等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2]。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西化渗透,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民族精神,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的迫切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相契合,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这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因此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查阅了30多篇相关期刊文献和博士论文,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厘清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逻辑关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优势,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社会不断开放,信息网络技术普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等不断增强。大学生“思修”课中,由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模式已不能很好地胜任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单纯可爱,又热心政治,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易被各种价值观所左右。不可否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时期,利益分配格局多元化,人们的价值选择多元化更加明显[3],冲击着传统的集体主义主流价值观,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以及网络媒介的传播,既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文化理念,又带来了资本主义价值观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渗透。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一些错误思潮极大地冲击了“三观”不稳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使有些大学生产生价值观念错位、理想信念迷茫。甚至有少数大学生片面理解和追求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而背离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热爱,极大地影响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待解决的难题。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教育界必须有清醒地认识并予以高度的重视。
1.2 互联网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风气整体上正能量还是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改革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不免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不良社会现象。加上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终端普及提高,以及自媒体自由奔放,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不良社会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暴力、金钱、色情、腐败、恐慌、谣言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在互联网中被大肆传播,一些西方国家更是利用互联网向我国大力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4]。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政治立场和辨别能力,但长期浸染,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以至于少数大学生知行脱节、考试舞弊、诚信缺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低落。这些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
1.3 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认同障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道德观念、爱国情怀等的吸收、提炼和继承。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深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出现了“国学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样文化的冲击以及基础和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局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远远不够。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宽仁谦和、重义轻利、讲诚信、重德才、讲礼仪的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消失了。高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1 同根源、共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孕育中形成,厚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运用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观,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最新表现形式[5]。二者共同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吸取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资源。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6];反过来讲,民族传统体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2 同价值、共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传统体育最主要的价值功能体现的就是育人。二者根植于相同的文化土壤,决定了其教育功能的相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3个层次进行描述,个人层面提倡:诚信、友善、敬业、爱国,社会层面提倡:法治、公正、自由、平等,在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样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的价值理想和奋斗目标。二者都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民族传统体育中所包含的“习武先习德”、“吃苦耐劳”、“精忠报国”、“仁爱礼让”等教育功能无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二者又都对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共同的体现。同时,二者又都主张和谐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7]。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良好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8]。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会议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也提出,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正是主张和谐与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9]。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强调“天人合一”,不仅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还强调身体锻炼的身心、内外和谐统一;肯定个体健康的意义,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崇尚健康长寿和谐统一,而不是向西方体育文化一味追求人体极限。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其精神实质[10]。
2.3 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2.3.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传统文化规范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无处不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继承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新表现形式。因此,传统体育文化完全可以也理应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物资载体和有效发展途径。
2.3.2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文化价值纵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只有与时俱进,满足新时代价值需求,才能使其文化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促进传统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因此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促使传统体育文化“去糟提精”,使其优秀的理念和功能满足时代需求,并得以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承载先进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等文化精髓,又能将这些文化精髓通过运动表现形式积极、有效地融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为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途径与方法[6]。反过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内驱力。
3.1 教学方法、内容的创新优势
3.1.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性质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娱乐性、实践性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个体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学方法、内容、途径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与突破。
3.1.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在运动中悄无声息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体育活动中养成的思想素养与行为习惯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自觉行动,这种由自发到自觉道德行为的培养模式将有力地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11]。
3.2 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特点优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打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思想基础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经历认同和内化2个阶段,而且要特别注重创新培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12]。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前面提到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众多内在逻辑联系的优势外,重要的还有着外在的方式、方法等自身特点的优势。
3.2.1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慢慢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包含了孕育其生长发展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生产方式、文化习俗等因素,具有独有的民族特征和强烈的地域性。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有鲜明的特色,更容易走进高校并形成优势。
3.2.2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大群众性和强烈的实践性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很多项目本身就是各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的生产生活技能,因此它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生活实践性。较其他项目更易形成文化认同,内化为思想道德素养。
3.2.3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愉悦心情的娱乐性和塑造品德的教育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荡秋千、抢花炮、打陀螺、踢毽子等许多项目本身就是由娱乐游戏演变而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又如,武术、舞龙、舞狮等在音乐或鼓乐伴奏下,跌岩起伏,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这些都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厚重、思想内涵深邃,有着很强的思想感悟和品德教育性,象征着吉祥如意的舞龙运动,完美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充满自豪和自信的精神面貌。舞龙运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已不仅仅是一项民族民间体育技巧的体现,而更多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成为一种中华民族内在的、文化的、精神的,由人们一代代延续下来,相互联系、相互扶持的精神内聚力和文化认同感[13]。如,中国的传统武术,其尚武精神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千年的传承中源远流长、万古长青,激励着国民万众一心、发愤图强,振兴中华[14]。传统武术追求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和谐思想,促进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灵魂与体魄之间的整体和谐发展。在习武过程中的武德修养和清规戒律遵守培养了习武之人坚强、勇敢、谦虚、谨慎、诚信、仁义、爱国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4.1 结论
1)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挑战: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认同障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孕育中形成,厚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运用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同根源、共传承;同价值、共理念;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内在逻辑联系。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更多的个体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这不仅是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素养,并在运动实践中转化为道德行为。
3)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区特色,更容易走进课堂形成优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大的群众性和强烈的实践性,更易内化为思想道德素养;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愉悦心情的娱乐性和塑造品德的教育性,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又能培养坚强、勇敢、谦虚、谨慎、诚信、团结、仁义、爱国的精神品质。
4.2 建议
1)高校根据地方特色和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民族传统体育进课堂、进社团、进节日表演与竞赛等形式,大力展示民族传统体育,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广大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研究和理论教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田祖国,陈永辉.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58-61.
[2] 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06-107.
[3] 刘慧婷.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70-73.
[4] 孟艳.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63-65.
[5] 杜铁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J].运动,2016(1):76.
[6] 高旭,柴娇,孟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15,2(1):26.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8-222.
[8] 韩震.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和谐[J].高校理论战线,2012(4):35.
[9] 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35-42.
[10]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68-90.
[11] 田祖国.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66.
[12] 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70.
[13] 吴文成.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在高校教学中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9):75-76.
[14] 李志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体系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2):120-122.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nd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 Cheng-xiu, TAN Zhi-gang, HE Shi-gang, LI J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Hunan China)
Adopting literature re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lleng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the logic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explore new path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ple core values, negativ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uenc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values of traditional sports have the same log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mmon values. The core valu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such as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masses, practical and educational feature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fectively cultivate and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raditional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G807
A
1004 - 7662(2016 )07- 0067- 04
2016-10-27
南华大学社科基金宣传思想工作专项项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编号:2015XXC12)。
李程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