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的社会学解析

2016-11-30 01:55程纪香关文涛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民跑步运动

程纪香,关文涛

(1.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凯里一中,贵州 凯里 556000)

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的社会学解析

程纪香1,关文涛2

(1.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凯里一中,贵州 凯里 556000)

以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等方法,从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兴起的社会动因、社会功能、存在形式及夜跑运动人口的社会特征几个方面对夜跑运动的兴起及发展进行社会学分析,以为城市夜跑运动的健康发展及促进全民健身提供参考,达到推动社会体育及全民健身体育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当今城市夜跑存在活动空间少、组织混乱、监管不全、保障滞后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拓宽夜跑空间,改善夜跑环境、培养健康夜跑文化,成立夜跑专管机构、出台专项法律法规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夜跑者自身防范意识、科学锻炼。

全民健身;城市夜跑;社会学

现如今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在全民健身政策的鼓舞、号召及影响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通过运动与锻炼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近年来,夜跑运动在城市中快速兴起。城市夜跑源于跑步,是时尚简约的健身方式之一。它不受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限制,但具有明显的“城市特征”,受到早晨没有时间却喜欢锻炼的城市居民的喜爱。现如今城市夜跑这一全新的健身方式,不仅是一种时尚的流行文化,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作为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衍生物,具体的反映着当今社会人民生活的现状。

城市夜跑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大众体育项目,人数逐年增加,队伍不断壮大,给城市带来健康活力的同时,也反映着城市人们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形态。但与此同时,它的活动空间、时间、组织形式等也已突破传统体育项目的维度,丛生了与其它健身项目争夺活动空间、活动组织混乱、夜跑族行为越轨、夜跑人员安全隐患等社会热门问题。夜跑运动的社会管理、服务、健康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库,发现对城市夜跑运动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到200篇,多是对夜跑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夜跑运动中容易出现的运动伤害进行分析研究,仅有学者吴迪以《城市夜跑快速兴起的社会动因及推动策略研究》为题,对其兴起的社会原因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且提出了部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他还以《城市夜跑运动的社会问题解析及治理路径研究》对城市夜跑运动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解析。其他作者的文章均未能做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因此本文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对夜跑运动兴起及发展的社会动因、社会功能、社会存在形式,及夜跑族的人口特征等方面进行社会学解析,同时对当前夜跑运动面临的组织、监管、服务等社会问题,以及政府、社会的解决方法进行社会学研究与分析,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城市夜跑的健康发展及全民健身提供理论参考。

1 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兴起及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1.1 社会动因

1.1.1 全民健身的衍生物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常生活日渐丰富,闲暇时光也不断增加。全民健身不断推进,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2010年向前分为2期工程,第1期工程自1995-2000年,主要目标是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第2期工程自2001-2010年,主要目标是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民生建设,打造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全民健身思想倡导,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锻炼身体,追求健康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运动已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跑步运动受空间、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较少,消费低,操作性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如今,多种形式的马拉松活动、彩色跑、越野跑等跑步运动风靡城市,几乎进入“全民奔跑”的时代,跑步不再是一项单一枯燥的运动,而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但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上班族白天难以拿出固定时间锻炼身体,甚至没有时间进行运动,只能在晚间选择简单易行、灵活方便的运动项目。在这种全民健身、全民奔跑的背景下,夜跑运动也就应动而生。

1.1.2 城市生活方式的产物 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惯、工作方式、饮食结构等方面。节奏快、效率高、压力大是城市上班族的真实写照。大多数城市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减少。尤其是年轻人,受电子产品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晚睡晚起,身体缺乏锻炼,进而带来各种健康忧患,亚健康人口越来越多。这种城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身体状况,迫使城市人们重视自身健康,渴望参与体育运动。但由于白天工作节奏紧张,及健康生活节奏的要求,夜跑运动就成了这部分人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选择。美国芝加哥大学临床研究中心发表过一份研究报道表明,晚上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荷尔蒙对身体锻炼的反应最强烈[1]。而且适宜的夜间跑步,会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也使一天紧张的身心得到较好地放松,有利于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提供更好的精力。

1.1.3 社交网络的催生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城市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时代化的特征[2]。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各式社交平台成为联通城市人群的重要桥梁。互联网的发展为城市夜跑运动的兴起起到了摧波助澜的作用。以QQ群、微信、跑步论坛、拼跑团、益跑网、呼啦伴伴及咕咚运动、点点运动、Nike+、Running、乐动力和悦动圈、益动GPS、乐疯跑等各类跑步APP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虚拟组织,都对城市夜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夜跑运动附上“网络化”、“时尚前沿”等色彩。使这项简单的夜跑运动变得可分享、可量化、可互动。人们的交流互动不再仅限于现实的空间,在各项网络平台上,人们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更为直接简便。同时跑友之间,相互的鼓励、共同的参与、群体认同感的增加、共同目标的完成,都会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完成,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全方位的社交功能,也是城市夜跑族参与的重要原因。

1.2 夜跑运动社会存在形式及人口的社会特征

1.2.1 主要存在形式 个体跑参与人数比较多,时间不固定,是夜跑最基础和普遍的形式,也是走进夜跑组织的基础。个体进行夜跑活动,可自由选择时间、地点,但零散的形式使得参与者容易成为治安事件和交通事故的易发人群。其次是网络类跑步组织,网络给了同道中人一个交流的平台,“夜间拼跑团”现在已逐渐流行起来。借助网络平台,跑友们可以通过晒成绩,进行群体交流,相互鼓励,能结伴而跑,也更安全;但会员身份复杂,社会监管不全,出了问题责任归属难分。另外,酷跑类活动比赛是时下最时髦的社交方式,不仅实现了“同城约跑”,还给城市带来色彩与时尚。如迷你马拉松、ColorRun、荧光跑、发光跑、各类跑步节。他们多有长期跑步的基础,也有部分是现场报名图热闹,临场参加的,这部分人是全民健身的可发展对象。其优点是时髦、热闹、参加者情绪高,活动组织相对完善,安全、医疗等多有保证;缺点是没有锻炼经验的人,容易运动量过大,而带来身体不适。

1.2.2 夜跑运动人口的社会特征 跑步这一项普通的运动,因为夜晚而赋予了时尚、潮流、欢快、自由等新的含义。夜跑族大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城市生活压力大,但又愿意追求健康的生活。尤其是喜欢参加夜跑组织的人,一般都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热爱集体,是城市中一群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

1.3 夜跑运动的社会功能

1.3.1 推进全民健身 夜跑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性、适应性、自娱性的特点,可全民认同、全民参与、全民娱乐、全民健身,没有人数、年龄、民族的限制。由于夜跑运动多在公园、河边、绿道进行,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后,夜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白天更高,所以夜跑运动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夜晚适度运动带来轻微的疲劳感,有助于睡眠,进而获得第二天的神清气爽,这符合健身特点。夜跑运动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项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简单运动,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它开始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尤其在各种网络平台及跑步组织的促进下,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高,这会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使终身体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1.3.2 提高城市活力,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 夜跑族让夜晚锻炼的人群不再是仅聚集在公园、广场、室内健身房,良好的跑步锻炼氛围,不像其它项目需要专业指导,很容易让大家相约“跑起来”,有助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同时跑步在节奏上没有快慢要求,让跑步者身心放松。夜跑运动引领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1.3.3 跑步数据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运动方式,让跑步从个体、单调的过程变成一件有趣、时尚、易于坚持的事情。各大企业也是从运动人群的本质需求出发,研发了各类与跑步相关的产品。首先是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如耐克与苹果公司最早推出的“Nike+”运动鞋,通过在鞋内装置感应器与iPod连接来记录跑步数据,激励人们跑起来。现如今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已可以根据“Nike+”用户的跑步轨迹来生成色块,更直接反映使用者的跑步情况。另外,Jawbone UP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设备逐渐普及,这些便携式运动装备帮助人们详细跟踪记录每天的跑步量、速度和卡路里消耗值的同时,还能给予健身规划及饮食建议,同时还能将数据上传到互联网与全世界跑友相互分享,所以受到跑步者的青睐。还有各类运动手表、夜跑荧光手环、荧光背心等也进入市场。跑步运动衍生的健康类手机应用程序——运动APP的发展,可以使跑步更加有趣,还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运动APP都具有GPS追踪、邂逅运动好友、社交约跑、跑团入驻、陪跑及多种运动类型,让跑步者不再是单独的一个人,APP也不仅只是一个程序,而是用户运动的工具。跑步数据化及可穿戴设备等都促进体育商家在跑步上开发市场,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各地都意识到了跑步比赛活动,如马拉松带来的消费、投资和城市名片效应,国家也对地方举办各种跑步比赛的行政审批进行简化,各类营销方案不断推出,带动经济的发展。

2 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现存社会问题分析

夜跑群体的发展壮大与城市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生活空间等因素息息相关。对夜跑运动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这项新兴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推动。

2.1 活动空间少,夜跑人员素质不一当前夜跑运动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活动空间少。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可供居民跑步、健身的空间锐减[3]。尤其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内的体育活动空间、资源相应减少。在城市规划时,有些时尚项目还没有发展开来,时尚运动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城市规划的速度,当前夜跑运动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但城市中心地带体育运动空间较少,专业夜跑路线欠缺,严重阻碍了夜跑运动的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夜跑发展较好的城市,约跑场地多与公园游客散步观景用的道路相结合,非常拥挤。当前夜跑族的夜跑路线,大多数没有经过科学规划,不够安全、合理、专业。同时城市夜跑时间多集中在晚8点左右,活动空间多集中在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内。这就导致夜跑族与其他健身群体争夺场地,发生纷争,与公共服务部门难以协调;也有夜跑人员占用马路,与自行车、机动车混行,不仅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秩序混乱,产生矛盾摩擦,给交通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还有一部分夜跑者在跑步过程中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遵守交通规则、夜间擅闯公园等越轨行为存在。

另外我国的法律只规定公民有享有体育的权利,但体育权利伸张下的规章制度不健全,随着新生事情的发展,部分法规制度相对滞后,使得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不能按章进行规制、监管、协调,最终出现了城管、交警、社区及其它行政部门“不好管”的局面。

2.2 组织混乱,社会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城市夜跑组织主要是以民间自发、企业赞助等形式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组建[4]。夜跑组织依托互联网发布信息、招募会员、组织活动,人们也通过跑步论坛、拼跑团、益跑网、悦动圈等各类跑步APP,寻找跑友,加入网络组织。这些组织使得跑友之间联系方便、交流互动自由,而且成本低,但因网络的虚拟化特点,这些组织也就存在管理松散、责权不明、组织混乱等问题。很多夜跑组织仅是民众自发约跑,并不具备官方合法性。加上我国当前对夜跑组织的成立、注册及夜跑组织内会员身份管理、责权归属、活动组织的监管、评估没有硬性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缺少专管、专属机构,很多夜跑组织、俱乐部都是“无证上岗”,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确定责任人。

2.3 夜跑族科学锻炼知识少,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滞后近年来与夜跑族相关的伤亡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防范意识差,部分夜跑者,尤其是单独行动的女性,夜跑路线选择是一些灯光照明不足、比较僻静、人员活动量较少的小道,跑步过程中携带贵重物品,这就很容易成为社会治安事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受害对象。2)自身安全意识差,部分夜跑者夜跑时着装过于昏暗;跑步过程中佩戴耳机;甚至有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越轨行为存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3)夜跑族缺少专业技术指导,科学锻炼知识匮乏。有一些夜跑者由于操之过急而导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高肌红蛋白血症、热射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就医,轻者损害内脏器官,重则危及生命。4)我国城市夜跑安全保障体系滞后。在跑步过程中,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身体不适等情况需要急救,缺少安全医疗应急保障,导致求救者得不到及时救助,甚至危及生命。

3 全民健身视域下城市夜跑运动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拓宽夜跑空间,改善夜跑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发展较快,但许多城市在公共体育活动空间的规划、布局、设计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致使城区内公共体育活动空间太少。夜跑路线的设计、开发相对滞后,专业夜跑路线匮乏。结合当前夜跑人群的需求,政府应该对原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改革创新,推进夜跑路线与绿地、公园、河边等空间的结合,增加跑步专业道路建设。在全民健身的政策鼓励下,城市建设规划时要注重生态体育公园建设,而不是后期单独在公园里放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开辟少许活动场地。还要增加公共健身场所的晚间开放,同时改善跑步道路周边环境,增设监控、照明、指示牌、及急救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夜跑的环境质量及安全系数。可以效仿香港在部分街道实行晚间固定时间限行的政策,同时实行行人道路与机动车道分离,行人道路增加专用绿色跑道,即美化环境又拓展跑步空间。这也有利于提升锻炼氛围,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2 培养健康夜跑文化,成立专管部门机构,出台专项法律、法规随着夜跑队伍的壮大,部分夜跑者横穿马路、闯红灯、夜间擅闯公园等越轨行为时常发生。夜跑族的越轨行为不仅威胁自身安全,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公共安全[5]。加强夜跑族的文化宣传,专业培训,通过各类夜跑赛事、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等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夜跑者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将健康、积极的夜跑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形成健康、文明、互尊互助的夜跑群体文化。同时社会、政府也应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监管力度,成立专管部门或机构对夜跑组织进行管理,包括夜跑组织的成立、责权归属、活动组织申请、会员管理;以及零散夜跑者的道德行为规范等。争取组织网络化,活动系列化,推进夜跑组织的规范化。另外加强社会法制、法规教育,出台专项法律、法规上升至“以法约跑”的高度,夜跑者的越轨行为可以以法追究责任,同时夜跑者的权利也能有法律依据得到保障。

3.3 多部门联合,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夜跑事故频发与夜跑活动的安全监管、保障体系的缺位有很大关系。但由于夜跑运动的区域分散、人员复杂等特点,导致对这项活动的监管、后勤保障等都有着很大的难度。一个成熟的夜跑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涵盖安全、引导、监管、医疗、应急等多环节、多方位的内容。政府应该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联合城市交通、规划、体育、公安、医疗等各部门的专业力量打造多元、联动、立体、动态的夜跑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公众需求设立专业指导站,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作用,为夜跑者提供科学运动处方,给予那些想锻炼又不会锻炼的人以科学的指引。实现社区内或是城区内的“体医结合”,创新公共服务的模式,很多高校都已进行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应该让他们结合实际,发挥作用。

3.4 加强自身防范意识,科学锻炼夜跑是一项健康有益的运动,但由于它零散的特点,增加了安全隐患。夜跑事故的发生多与夜跑者的主观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有关,夜跑者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这样锻炼才更健康更安全,只有把安全防范意识变成一种习惯,才能有从容不迫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情况与危险。夜跑时应该注意运动时间不要太晚,以晚间6∶00-8∶00为宜;运动地点应选择照明较好的地方,以防出现运动性损伤和人身伤害;运动时尽可能穿专业运动裤及颜色鲜亮的衣服,或是佩戴荧光物品,如手环之类。耳机音量要控制,避免交通风险及听力受损的风险。不携带贵重物品,注意保暖。运动负荷要适宜,科学跑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勿追求大运动量,身体不适时无需坚持完成跑步计划。一旦出现身横纹肌溶解症疑似症状时,应当立即就医。

4 结 语

夜跑运动是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新形式,夜跑群体的快速壮大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全民健身视域下,推动夜跑运动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人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行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夜跑组织构建、管理,夜跑者自身素质、安全意识等社会问题,也亟需解决。政府应该结合民众需求,不断提升和改善夜跑运动的软、硬件设施,打造健康的城市夜跑文化,规范夜跑运动,同时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夜跑运动的长远发展。

[1] 吴迪.城市夜跑运动的社会问题解析及治理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2)58-62.

[2] 吴迪,刘志民.城市夜跑快速兴起的社会动因及推动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3):33-33.

[3] 周文丹.夜跑姑娘返回途中被人拖进路边绿化带[N].钱江晚报,2015-05-16(8).

[4] 冯建中.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国家体育总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 n2523/n377568/n377613/n377748/392132.html,2014-08-15.

[5] 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以广场舞纠纷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4,35(2):83-87.

[6] 曹剑光.公共服务的制度基础——走向公共服务法治化的思考[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 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3.

Sociology Analysis of the Urban Night R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Fitness

CHENG Ji-xiang1,GUAN Wen-tao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2.Kaili No.1 High School of Guizhou Province, Kaili 556000, Guizhou China)

Taking the urban night ru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reviews and feld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social motivations, social functions, forms of the urban night-time running a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night r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ftness. It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promote social sport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national ftness sports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tness. From the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social problems in the urban night run such as limited space, disorder,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security. The possible measurements are planning the city rationally, broadening the night run space,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cultivating a healthy night run culture, establishing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enacting spe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build a diversifed national ftness servic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night runner's own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scientifc exercise.

the national ftness; urban night run; sociology

G80-051

A

1004 - 7662(2016 )07- 0020- 05

2016-06-05

凯里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专项课题(项目编号:ZX1403);凯里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ZD2014007)。

程纪香,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全民跑步运动
全民·爱·阅读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热天跑步防中暑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不正经运动范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八戒跑步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