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BS-RBS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研究

2016-02-10 08:35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项数户外运动登山

郭 健

(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01)

基于WBS-RBS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研究

郭 健

(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01)

对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进行有效辨识对安全户外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以登山户外运动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WBS-RBS风险辨识法对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进行辨识,共辨识出风险158项,并对辨识出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期望在登山户外运动中能重点防御这些风险,以便确保登山户外运动的安全进行。

WBS-RBS法;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

随着户外运动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户外安全特别是户外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1],尤其是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发生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户外项目,因此对登山户外运动进行风险管理研究刻不容缓。

风险辨识(Risk Identification)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风险主体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2]。风险辨识对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登山户外运动而言,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在进行登山户外运动过程中,如果不能识别某种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被忽略,那么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登山户外运动中,人的体能、心理及周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不同的参与者面临的风险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能正确合理地辨识面临的风险,就不可能有效地管理风险[3]。

通过查阅知网得知,目前国内关于登山户外运动研究的文章仅有6篇,其中只有陶宇平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一文涉及到了风险管理内容[4],但该文主要针对风险定义、风险处理策略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没有涉及到风险辨识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对户外运动风险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在关于风险辨识的相关研究内容中,并没有提及有关风险因素的辨识是如何得出的,其辨识方法是什么,只是简单地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因此缺少科学依据,对户外运动风险因素的解释力度不够[5]。

本研究将项目风险管理中的WBS-RBS风险辨识方法引入到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辨识中,在分析2010-2014年5年间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山难报告以及在网络上查询了2015-2016年上半年(截止到2016年6月1日)新闻媒体报道的山难事件的基础上,对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辨识进行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以“WBS-RBS”、“户外风险”、“登山风险”、“山地风险”等为主题搜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6-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共查到相关文献42篇,通过深入阅读发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共12篇,此外还查阅了7部关于户外和风险管理的相关书籍。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和归纳整理,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利用WBS-RBS风险辨识方法,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登山户外运动中的风险,防止风险遗漏,还可以对风险进行归类,防止风险划分混乱,便于后期的风险管理和经验积累。

1 构建基于WBS-RBS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矩阵

1.1 WBS-RBS风险辨识方法WBS-RBS风险辨识方法(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风险分解法),最早是由PMI专家David Hillson提出的[6],是将工作分解成WBS树,风险分解形成RBS树,然后以工作分解树和风险分解树交叉构成WBS-RBS耦合矩阵进行风险辨识的方法[7](图1)。

图1 WBS-RBS风险辨识矩阵

1.2 基于WBS-RBS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矩阵的构建美国登山协会的《登山圣经》[8]中将登山的行程分为:开车到登山口、循山径健行、越野跋涉、攀登山峰、在顶峰停留、下攀、回到山径上和健行出山等8个部分,本人通过研读山难报告,确定了登山户外运动中风险发生的主要阶段,并最终形成了登山户外运动的WBS树。WBS树主要包括行前准备(W1)、山野健行(W2)、攀登山峰(W3)、下攀(W4)、健行出山(W5)、应急事件的处理(W6)和露营(W7)等7个部分,并根据登山户外运动实际情况又细分了21个工作单元。

本文在构建RBS树时主要是参考了SHELL安全模型(此模型由Hawkins提出,主要包括Liveware-Software,Liveware-Hardware,Liveware-Environment,Liveware-Liveware和Liveware5部分)。在SHELL安全模型中,将人为疏忽列为特别重要的因素,这与“登山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中,人为错误是格外重要”的观点同出一辙[9],因此,本文根据SHELL安全模型构建了登山户外运动RBS树,主要包括人的风险(R1)、装备风险(R2)、环境风险(R3)、团队风险(R4)和规则风险(R5)等5大风险源,这5大风险源又进一步细分为50项风险因子(图2)。

图2 SHELL模式

根据RBS树和WBS树最终构建了基于WBS-RBS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矩阵(图3),并将其进行耦合处理。本研究主要根据2010-2014年5年间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山难报告和在网络上查询的2015-2016年上半年(截止到2016年6月1日)新闻媒体报道的山难事件来确定登山户外运动WBS-RBS矩阵耦合交叉处的风险是否存在。如果风险存在,则耦合矩阵的交叉处取值为1,若不存在风险,则耦合矩阵的交叉处取值为0。

2 基于WBS-RBS方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

2.1 对登山户外运动风险源的辨识通过WBS-RBS风险矩阵耦合处理后,5大风险源:人的风险(R1)、装备风险(R2)、环境风险(R3)、团队风险(R4)和规则风险(R5)辨识出来的风险项数和占比如表1。由表1可知,通过WBS-RBS法可辨识出在登山户外运动中人的风险(R1)和环境风险(R3)的风险项数分别占47.47%和19.62%,排在5大风险源的第1、2位,风险源“团队风险(R4)”占11.39%,排在第3位,风险源“装备风险(R2)”和“规则风险(R5)”均占10.76%,并列排于第4位。

2.1.1 风险源“人的风险” 人是登山户外运动的主体,在进行登山户外运动时理应将安全放在首位。然而,通过WBS-RBS法可辨识出风险源“人的风险(R1)”的风险项数多达75项,占总风险项数的47.47%,在5大风险源中占据首位。其中风险因子“R111经验/技能不足”、“R114自我保护意识弱”、“R1112单独行动”辨识出来的风险项数分别占风险源“人的风险(R1)”中的前3位。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以及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登山户外运动中,然而很多参与者经验技能不足,跟随潮流也参与到高难度的登山运动中来。在穿过困难地形、攀爬山崖以及穿越河流等高难度地段时,经验和技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参与者却很少。在户外运动中,参与者应具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然而在众多山难中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弱、粗心大意导致的山难事故却不在少数。比如不慎坠崖、不慎落水、攀崖过河不做保护、翻越护栏进行拍照等。这些参与者往往盲目乐观无视风险存在,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对于风险因子“R1112单独行动”,通过山难报告可知,主要有2种情况,一是盲目自信,无同伴伴随出行;二是脱离团队擅自行动。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务必结伴而行,如遇意外可以互相照应;在进行团队活动时,不要擅自脱离团队,否则遇到意外将无人救援。

表1 基于WBS-RBS法辨识出的5大风险源的风险项数和百分比

领队是一个户外队伍的灵魂,理应具有出色的风险辨别能力以及熟练的户外运动技能和丰富的户外经验。但是通过山难报告发现由于领队风险辨别能力差和经验技能不足导致的户外山难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严重缺乏责任感,做出丢弃落单队员、没有察觉队员丢失等情况。如:2014年5月2日在河南省辉县市齐王寨风景区附近,领队在下午6点山下集合点名时才发现少了1人,最终发生1人脱队不慎坠崖的悲剧[10]。

2.1.2 风险源“环境风险” 通过WBS-RBS法辨识出来的风险源“环境风险(R3)”的风险项数共有31项,占总数的19.62%。除了“人的风险”外,“环境风险”是登山户外运动的第2大风险源。其中“R31自然环境”中的风险因子“R312恶劣天气(雾、雨、雪、大风、高温等)”和“R3111天黑”占据第1、2位。在进行登山户外运动前,需掌握当地的天气情况以做充分准备或改变行程安排。即使天气晴朗,因为山中天气多变,也应充分准备衣服和食物以备所需。且由于恶劣天气,导致路滑、迷路、中暑、失温等也极易发生山难事故。此外,在进行登山户外运动时,在进行行程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山中天黑的早,尽量提前下山,由于天黑导致坠崖、迷路的山难事件也不在少数。

图3 基于WBS-RBS法的登山户外运动风险辨识矩阵

2.1.3 风险源“团队风险” 通过WBS-RBS法辨识出来的风险源“团队风险(R4)”的风险项数共有18项,占总数的11.39%。在“R4团队风险”源中值得注意的是“R43缺乏团队精神”、“R46对不同个体缺少关注”和“R42活动设计不合理”3个风险因子。当今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网上论坛招募、QQ群组织及网络AA制等成为新兴的登山户外运动组队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组建的户外队伍,队友之间不熟悉,体能差异大,不了解对方的户外经验和技能熟悉程度,最终导致团队精神缺失、缺少对不同个体的关注等,更谈不上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如2014年6月2日在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上,由网络招募临时组建的一支登山队伍,由于队友体能差异大,38岁的周某因身体不适逐渐落单,待队友发现有人掉队并返回找时,周某则因中暑已危在旦夕[10]。

2.1.4 风险源“装备风险” 通过WBS-RBS法辨识出来的风险源“装备风险(R2)”的风险项数共有17项,占总数的10.76%。其中值得注意的是“R211装备不适应活动”这一风险因子。在进行登山户外运动时,必须根据活动需要准备合适的装备,只有这样户外活动才有安全保障。比如:2013年11月19日张某在吉林市北山公园用非专业绳索进行速降,最终由于绳断坠亡[11];再如:2013年12月6日翟某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铁山河水库附近进行野外生存时,天黑下山时未带专业户外头灯而使用手机照明,最终导致坠崖身亡[11]。

2.1.5 风险源“规则风险” 通过WBS-RBS法辨识出来的风险源“规则风险(R5)”的风险项数共有17项,占总数的10.76%。其中值得关注的是“R51违反山林管理规定”、“R54未按行程规划和路线进行”和“R55救助系统不完善(缺少药物、队医等)”这3个风险因子。通过查阅山难报告,很多山难事故是违反山林管理规定、私自攀登危险地段或未开发区域导致的。如:2012年2月12日,13人的队伍到泰山天烛峰景区登山,遇到工作人员劝阻后绕道山梁继续攀登,最终酿成一人体力衰竭滑坠重伤而亡[12]。再如,2012年4月3日,冯某在攀登深圳市梧桐山时未走规定的登山道,无视警示牌沿山涧往上爬,最终导致滑坠头部重伤而亡[12]。

在户外运动时按行程规划和路线进行以及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或队医随行是登山户外运动的基本守则。在实际的登山户外活动中,可能会因人为贪玩或天气突变等原因改变行程和路线,以致走不熟悉的路线或赶时间等,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如:2011年12月24日,梵某在嵩山因在恶劣的天气选择错误的路线导致坠崖身亡[13]。因未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或队医随行而发生的山难事故也不在少数,如:2013年9月14日在海陀山(北京与河北交界)上,一支12人的登山队伍中无人经过急救训练,在孙某晕倒时无人能进行急救,最终导致孙某死亡[11]。

2.2 对登山户外运动工作流程的风险辨识

2.2.1 准备阶段 尽管行前准备在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登山行程的一部分,但是从历年的山难事故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山难的形成都是因为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因此将行前准备作为二级工作单元的一部分。通过WBS-RBS风险矩阵耦合处理后,辨识出来的风险共有20项,占总数的13.93%。尽管在准备阶段不会出现什么风险,但登山户外运动前的准备情况对随后的登山户外运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登山户外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消除户外活动中的风险因子,如:在行前做好体检,可降低身体突发疾病的概率;在行前掌握当地的天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恶劣天气带来的风险;在行前获得登山许可,可避免因不遵守山林规定而带来的风险等。

2.2.2 行进阶段 通过WBS-RBS风险矩阵耦合处理后,7项工作单元辨识出来的风险项数和占比如表2。由表2可知,出现风险较多的工作单元集中在“W3攀登山峰”中的二级工作单元“W32攀登过程”、“W2山野健行”中的二级工作单元“W22上山行进中”、“W4下攀”中的二级工作单元“W42下攀过程”和“W5健行出山”中的二级工作单元“W51下山途中”等4个工作单元中。这4个工作单元辨识出来的风险数分别为28项、27项、27项和23项,分别占总风险项数的17.72%、17.09%、17.09%和14.56%,这4项之和占总风险项数的66.46%。

表2 基于WBS-RBS法辨识出的7项工作单元的风险项数和百分比

由此可见,在登山户外运动中,无论是在上山攀登阶段还是下攀出山阶段,在行进中极易发生登山事故。其原因,1)在行进阶段参与者的精力主要放在如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往往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如身体素质差导致体力透支、急于赶路而改变路线走陌生路段等;2)当遇到恶劣天气(如雨、雪、雾)或通过危险地段时,对行进路线造成一定的障碍(如:因雨路滑、因雾迷路等),使得风险大大增加;3)在行进阶段最能看出一支户外队伍是否团结、领队经验是否丰富、是否负责、户外技能是否过硬等。当一支户外队伍具有缺乏团队精神、分工不明确、目标不统一、领队缺乏责任感、风险辨别能力差等风险因子时,将极大增加登山行进阶段的风险;4)遵守山林和登山相关规定是登山户外活动进行的前提,如果未经允许私自登山或在登山行进中无视警示或保护装置,则极易发生山难事故。

2.2.3 应急事件的处理和露营 对于二级工作单元中“W6应急事件的处理”和“W7露营”两部分,尽管不是登山户外运动中的必需工作单元,但在登山户外运动中也经常会出现,因此也将其作为登山户外运动的一个工作单元。通过查阅山难报告,在“W7露营”这一工作单元,主要是要注意营地的选择、露营时队员的身体状况等;在“W6应急事件的处理”这一工作单元,风险的发生主要是与参与者和领队的户外经验、技能以及事故应变能力有关。

3 结 语

本文尝试通过WBS-RBS法对登山户外运动进行风险辨识,共辨识出风险158项,其中5大风险源中,“人的风险”和“环境风险”分别占据第1、2位;7项工作单元中,通过WBS-RBS法辨识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攀登山峰”、“山野健行”、“下攀”和“健行出山”4个工作单元的行进阶段中。在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中,需重点防御利用WBS-RBS矩阵辨识出的主要风险,并做好有效控制,从而确保登山户外运动的安全进行。

[1]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安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 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新立.风险管理(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 陶宇平.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3):5-8,19.

[5] 许蓉蓉,杨倩.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223-224,226.

[6] 张志清,王文周.基于WBS-RBS矩阵的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0,8(4):74-78.

[7] 孙立新.风险管理: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8] 美国登山协会.登山圣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9] 杨中洁.老年人登山健行的安全知识、风险认知与预防措施[D].台湾: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旅游健康研究所,2011.

[10]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2014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书[R].北京:中国登山协会,2015.

[11]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2013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书[R].北京:中国登山协会,2014.

[12]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2012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书[R].北京:中国登山协会,2013.

[13]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2011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书[R].北京:中国登山协会,2012.

Study on the Risk Identifcation of Outdoor Sports Based on WBS-RBS Method

GUO Ji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Liaoning Chin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risk of outdoor sports for the outdoor sports.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WBS-RBS risk identifcation method into the risk identifcation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and construct the risk identifcation matrix. By coupling treatment, the matrix identifes the risk of 158 item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risks identifed by the WBS-RBS matrix, and is expected to focus on defense against these risks in the outdoor sport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outdoor sports.

WBS-RBS method; mountaineering outdoor sports; risk identifcation

G881

A

1004 - 7662(2016 )07- 0015- 05

2016-06-20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2015206)。

郭健,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户外运动理论与教学。

猜你喜欢
项数户外运动登山
巧用“三招”,求数列不等式中项数n的最值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冬季户外运动
登山
户外俱乐部提升户外运动者环保素质研究
多用登山杖
求 和
创新思维对有效整合数学知识网络的意义
一次难忘的登山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