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魏丹霞+顾力华+陆家龙
摘要:目的探讨陆家龙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常用内服中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2014年陆家龙主任医师所开的内服中药处方,统计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及常用配伍药对使用频次。结果从317张有效处方中总结出应用频率最多的前20味中药依次是:制首乌、三七根须、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夜交藤、炒杜仲、钩藤、秫米、桑寄生、茯苓、浮小麦、粉葛、炒黄柏、黑芝麻、炒白术、竹茹、柏子仁、炒枣仁;应用频率最多的前10味常用配伍药对依次是:“当归、川芎、白芍”、“黄芪、三七根须”、“夜交藤、钩藤”、“制首乌、炒杜仲”、“茯苓、炒白术”,“秫米、夜交藤”、“制首乌、桑寄生”、“柏子仁、炒枣仁”、“桑叶、菊花”、“浮小麦、合欢皮”。结论陆家龙主任医师在长期的诊疗活动中总结和创造了高血压病治疗以燮理阴阳、调和气血、宁谧五脏的学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病;陆家龙;学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9-0001-03
陆家龙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陆家龙主任医师善于探索,精研古方,在长期临床诊疗高血压病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思辨规律。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和典型医案分析对陆家龙主任医师诊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7月—2014年12月陆家龙主任医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高血压所开的所有中药处方。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收集陆家龙主任医师2008—2014年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处方,在Excel中进行处方的录入,并对处方中的常用药物和药对进行了统计。
122纳入标准① 陆家龙主任医师所开中药处方;② 处方时间区间为2008年7月—2014年12月;③ 处方为门诊处方。
123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共收集陆家龙主任医师2008年—2014年治疗高血压的处方317份,由2名研究人员对处方资料进行提取,并交叉核对,确保处方无遗漏、重复;疾病诊断以处方上的病名诊断为准。
124分析和统计方法归纳、统计每味中药的用药频次,根据总体用药频次总结常用配伍药对。处方中的具体中药及方剂,均依据《中药学》[1]统一中药名称,符合标准的具体中药依次录入Excel表中,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及常用配伍药对使用频次。
2结果
21中药应用规律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陆老治疗高血压的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味中药依次为:制首乌(9716%)、三七根须(9716%)、黄芪(9716%)、当归(9653%)、白芍(9621%)、川芎(9527%)、夜交藤(9464%)、炒杜仲(9432%)、钩藤(9243%)、秫米(5741%)、桑寄生(5363%)、茯苓(4227%)、浮小麦(3659%)、粉葛(2808%)、炒黄柏(2744%)、黑芝麻(2744%)、炒白术(2713%)、竹茹(2240%)、柏子仁(1798%)、炒枣仁(1767%),见表1。
以上结果表明陆家龙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高血压用药主要分为三大类药物:滋补肝肾药(制首乌、炒杜仲、桑寄生、白芍、夜交藤、黑芝麻),活血化瘀药(三七根须、当归、川芎)及益气补虚药(黄芪、炒白术、茯苓)。滋补肝肾药中侧重于阴阳平补,如制首乌,味苦、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善补肝肾、益精血,《本草纲目》中言“此药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不寒不燥,……是以本品性虽微温而不燥,既无伤阴之虑,又无一般滋阴药之滋腻生湿困脾碍胃之弊,且味苦还能坚阴”。桑寄生味苦、性平,归肝、肾经,《本草逢原》中所述:“质厚而柔,不寒不热,取其补肾养血而可益肝肾、强筋骨之功效”。炒杜仲,《本草汇言》谓其:“质绵而韧,补肝益肾,诚为要剂”,温而不燥,尤善平补肝肾[2]。活血化瘀中药重在养血活络,如三七根须、当归、川芎。三七根须经炮制后化瘀作用较弱,滋补之力增强,既能补血,又能补气。故民间有“生消熟补”之说[3]。故选用三七根须寓通于补之意。当归偏养血和血,川芎偏行血散血,二药每相使配对同用,活血、养血、行气三者并举,增强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使瘀去新生,血各有所归也[4]。二药润燥相宜,当归之润可反制川芎辛燥,川芎辛燥又防当归滋腻,祛瘀而不耗伤气血,养血而不致血壅气滞。益气健脾药中注重使用健脾运气及健脾渗湿。如黄芪,白术及茯苓均为健脾除湿药,二者相须配对,是治疗脾虚湿停的最常用药对。
在临证加减中,若肝阳上亢,风火相煽上犯清窍而头痛,加钩藤、磁石、珍珠母、石决明等平肝潜阳。虚火上浮所致颜面潮红、烘热、耳鸣加炒黄柏泻火坚阴。失眠、心烦加秫米、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和胃养心安神。情绪急躁易怒,双肋胁胀痛者,加合欢皮、浮小麦疏肝解郁。纳食不香,腹胀脘痞者,加用炒谷芽、炒麦芽和胃运脾。
22常用配伍药对应用规律分析笔者同时对处方中的常用药对进行了分析,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药对分别是“当归、川芎、白芍”(9637%)、“黄芪、三七根须”(9637%)、“夜交藤、钩藤”(9479%)、“制首乌、炒杜仲”(9447%)、“茯苓、炒白术”(9447%),“秫米、夜交藤”(5750%)、“制首乌、桑寄生”(5371%)、“柏子仁、炒枣仁”(1769%)、“桑叶、菊花”(537%)、“浮小麦、合欢皮”(221%),见表2。
中药配伍药对方面与陆老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一贯原则主张是一致的。陆老认为高血压病总由年老精气衰退或禀赋阳盛阴虚所引起,或摄生不慎,兼七情太过、饮食及劳倦内伤,造成肝肾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失和,在此基础上肝风、瘀血、痰浊病邪肆虐。病机主要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临证中确立了以滋养肝肾,调和气血为主的治疗大法。张景岳《新方八略引》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宗阴阳互根互用之理,陆老提出补肾不如调肾,调肾当调其阴阳,以恢复和保持肾之阴阳平衡为其目的。临证时常在滋肾阴药制首乌中配伍温阳而润之品,如桑寄生、炒杜仲等,阴中求阳,平调肾之阴阳以治其本。“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且“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所伤者无非气血《气血合脉说》。气血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亦是病理变化的依据,脏腑功能之正常,不仅在于气血充盛,而且贵在气血通调。只有营卫气血之运行通畅,周流不息,如日月之行不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才能保持人体脏腑之正常功能,脏腑失和,则使气血运行失调,发生病变;反之,气血失和又可进一步引起和加重各个脏腑功能之异常。因此调和气血,畅通血脉是恢复脏腑功能,截断病情发展的关键步骤。陆老临证中常选用黄芪、三七根须,当归、川芎相伍为用,取其补中寓通。临证中虽以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为主,但常需圆机活法 知常达变。眩晕明显则加用钩藤、夜交藤平肝潜阳;心悸则加用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烦躁易怒加用合欢皮、浮小麦解郁宁心;脾虚便溏则加用茯苓、炒白术健脾益气。以上药对相伍均有补泻兼施、开合同用、散敛协同、升降相因的特点,体现了陆老在遣药组方的过程中始终不忘燮理阴阳,冲和气血的观点。
3典型病案
140/100 mmHg,但仍心悸、失眠,时有烘热汗出。辨证为相火扰心,前方加炒枣仁15 g,柏子仁15 g,炒黄柏5 g,以养心安神,清泻相火。再进7剂症状又见诸症缓解,惟时有腰酸耳鸣,血压为 130/90 mmHg,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五脏气血已平,肝肾精血亏虚尚不能俄顷而愈,续服以前方,巩固疗效。半年后陪病友门诊,血压稳定未见复发。
按语:《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肝肾亏虚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类,治则上以滋补肝肾立法。陆家龙主任医师遣方用药特点是:(1)肝肾亏虚证,用制首乌、桑寄生、炒杜仲、白芍燮调阴阳,补肾填精;(2)调和气血,用黄芪、三七根须、当归、川芎健脾益气活血,补中寓通;(3)宁谧五脏,秫米和胃安眠,夜交藤、炒枣仁养心安神,钩藤平肝潜阳,炒谷芽、炒麦芽健脾和胃。全方紧扣肝肾亏虚,气血不和,证法对应,其效明显,最后拟方缓图,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1-39
[2]徐川,张秋娟张秋娟膏方调理高血压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9):1626-1628
[3]田华咏,瞿显友,熊鹏辉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
[4]李伟霞,唐于平,王欢,等药对研究(V)--当归-川芎药对[J].中国中药杂志,2013,28(24):4220-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