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萍?李静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身麻醉(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上择期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予镇静剂量持续泵入丙泊酚, 同时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 依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B组和C组为常规用法。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入室时的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和诱导时的血压:A组较B组和C组的变化幅度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室时血压及心率稍高, 其他各时点没有大的波动;B组除入室时血压偏高之外, 还有诱导及插管过程血压及心率有一个大的波动, 收缩压最大波动达100 mm Hg, 另外还有1例诱导过程中心电图出现明显的ST-T下移, 出现室性早搏;C组, 除入室时血压偏高外, 诱导过程血压也有波动, 但幅度较B组小, 与A、B组相比, 心率增高。结论 持续输注镇静剂量丙泊酚20 min, 然后予1 mg/kg速度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诱导, 患者更平稳,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丙泊酚;镇静剂量;高血压病;全身麻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14
丙泊酚起效快, 诱导中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但同时还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 这种变化对有高血病病史的患者影响更为显著, 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等严重后果。为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如何使用才能使高血压病患者诱导更加平稳,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上择期手术的患者, 男47例, 女43例, 年龄50~75岁, 体质量指数18~30 kg/m2。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30例。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手术类型及服用降压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 降压药服到术前晚 , 睡前常规服用安定10 mg, 入室后常规监测, 开放静脉通道, 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 面罩吸氧。测量无创血压后B、C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A组按照4 mg/(kg·h)持续泵入丙泊酚, 同时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 依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必要时给予麻黄素调整血压, 维持血压在原来血压的70%以上, 20 min后实施麻醉诱导, 丙泊酚1 mg/kg, 速度为40 mg/10 s, 舒芬0.5 μg/kg, 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 3 min后插入气管插管;B组按1.5 mg/kg丙泊酚人工静脉推注, 速度为40 mg/10 s, 舒芬太尼及肌肉松弛药与A组相同, 插管后以1%丙泊酚8 mg/(kg·h)持续静脉输注维持。C组为静脉靶控输注诱导, 分六步给药, 靶浓度定为4 μg/ml, 起始浓度为1 μg/ml, 每次浓度增加0.6 μg/ml, 待患者意识消失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 靶浓度达2.0~2.5 μg/ml时插管, 插管后将靶浓度调整2.0~3.0 μg/ml维持;余同前两组。
1. 3 监测 用DASH3000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 并用其分析软件分析。于入室(T0), 诱导前(T1)、诱导时(T2)、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入室时的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诱导前和诱导时的血压:A组较B组和C组的变化幅度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室时血压及心率稍高, 其他各时点没有大的波动;B组除入室时血压偏高之外, 还有诱导及插管过程血压及心率有一个大的波动, 收缩压最大波动达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另外还有1例诱导过程中心电图出现明显的ST-T下移, 出现室性早搏;C组, 除入室时血压偏高外, 诱导过程血压也有波动, 但幅度较B组小, 与A、B组相比, 心率增高。见表1。
3 讨论
丙泊酚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但可引起显著的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剧烈反应, 甚至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常规用法, 人工静脉推注丙泊酚无法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尤其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易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 严重者当时即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甚至出现心脏骤停。
高血压病患病率达20%, 在临床麻醉中, 有2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 如何使高血压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是麻醉医师的责任。丙泊酚是常用麻醉药, 常规用法用于高血压病患者的全麻诱导存在相应的风险。本实验B组, 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血压波动剧烈, 甚至收缩压波动达到100 mm Hg, 20例患者有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 这与相关报道 [1]一致。
高血压病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硬化。高血压病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 普遍存在利尿和扩血管作用, 麻醉诱导药有心肌抑致作用, 因而高血压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压, 从而出现血压的剧烈波动[2, 3], 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 血压的快速下降非常容易造成各个脏器的供血不足, 从而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患者入室之后给镇静剂量的丙泊酚,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 扩血管和心肌抑制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而且通过补液扩充容量, 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并且在诱导时, 单位时间内丙泊酚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因而诱导过程平稳。丙泊酚对气管插管的抑制效果较好, 丙泊酚靶控输注较常规用法平稳, 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仍然会出现循环的波动。
综上所述, 先通过持续输注镇静剂量丙泊酚20 min, 然后予1 mg/kg速度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诱导, 整个过程较平稳,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orelli A, T ritapepe L, Rocco M, et al. Terlipressin versus n orepinephrine to counteract anesthesiainduced hypoten sion in pa
tients treated with ren inangioten sin system in hibitors: effects on
systemic and regional hem odyn amics. An esth esiology, 2005, 102(1):1219.
[2] 蔡宏达, 曾凯, 林财珠, 等.二异丙酚或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贝那普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心率的影响.中华高血压病杂志, 2010, 18(5):493-494.
[3] 曾凯, 蔡宏达, 高友光, 等. 二异丙酚诱导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 16(2):173-174.
[收稿日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