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诗歌教学中的“四读”

2016-11-29 11:32黄平化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

黄平化

【关键词】诗歌教学 心读 口读 揣读 创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90-02

千百年来,古诗词以极精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给青少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其语言含蓄凝练、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陶冶,更能启迪人的思维,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教学古诗词时应转变观念,“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传统诗歌教学不外乎集体读一遍,然后教师逐句讲解,最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其结果不但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收效不大,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此,我们教师必须打破清规戒律,重新审视和设计古诗词教学。笔者认为,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使鉴赏者尽快进入诗的意境,除了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和气氛,增强鉴赏的效果外,最直接、最实用、最灵活的方法就是“读”,“读”法运用得好,不但能对鉴赏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还能以读生情、以读引思、以读感悟、因读创新。在多年诗歌鉴赏教学中,笔者试着挖掘“读”的妙处,整合“四读”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心读

心读就是让学生在心里默读诗歌,同时通过题目以及课文中的提示、注释,字典,读准诗歌,理解诗的字面意义及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初步从浅层面整体上感知诗的内容。心读是诗歌鉴赏活动的开始,更是进行高质量诵读的基础。教学伊始,学生先充分进行心读,靠着一遍又一遍的心读和教师的引导,很快就能读通、读准课文,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如白居易的《草》、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等带有插图的诗歌,学生通过心读之后,教师引导他们看插图或者与同桌互动交流,让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二、口读

口读则是心读之后、在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读,直至背诵,让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去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诗歌是对音乐性要求最高的一种语言艺术。明代文学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诗“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而且要求鉴赏者在吟读时,要像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舒展,要像撞动金钟后和敲击玉磐一样清朗响亮、富有节奏感。历代传诵的诗歌名篇,不但讲求押韵、对仗工整,而且平仄声交错组合,很具有音乐的波动感和旋律感。

古诗词讲究韵律,尤其是格律诗要求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方面,上海特级青年教师戴建荣的“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教学法,给了我们很多示范和启示。笔者以为,有效的吟诵既可以提高学生读的素养,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步入诗(词)人的内心深处。学生进行口读时,教师先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其查字典给生字词注上拼音,给诗(词)句用“︱”划分节奏,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标注平(用“—”符号)仄(用“︱”符号)规律。划分好节奏后,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独到见解,然后或集体、或个人或分角色大声读,读时并要求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视之于眼、诵之于口、听之于耳、感之于心,直至能背诵。那么,学生此时便与诗中的景、诗中之物、诗中之情融为一体。此时,学生就能读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中对儿女们情感的寄托;感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们那旷达豪迈、悲愤之极的心情。熟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如能将这些名篇佳作背诵下来,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平时也能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

三、揣读

揣读是口读后的静心思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默读,而是让学生在鉴赏进入情境后的一番理性思考,是诗歌鉴赏教学中较为高级的阶段,也就是让学生在读背的基础上,或从文中捕捉诗词中字词运用的“妙”处,如在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学生通过对诗句中的“绿”“闹”的揣读,领会诗人带有无限意蕴拟人手法的妙用;通过对“大漠”和“长河”、“直”和“圆”的揣读,感受王维笔下的壮美之景,以及融孤寂于广阔自然景象中的雄浑意境,或让学生寻找诗中的佳句,提炼“诗眼”,捕捉诗歌的感悟点,揣摩诗的言外之意。如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那种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之情;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胸襟以给人的精神启迪;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人生态度等,都能通过揣读得到一一领悟,或是让学生挑选感兴趣的问题与诗人对话、争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在揣读运用中,笔者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1.让学生自我揣读寻找亮点;2.让学生分成小组交流思想;3.学生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各自的体会;4.教师总结、评价、鼓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自觉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创读

“创”即创新,新时代需要的不是充当知识容器“两脚书橱“,而是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创读”正是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诵读法。创读要求学生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就诗中的一点或多点展开联想,对前人的思想进行完善发挥,提出有创建的新论,或有见地的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如在鉴赏杜甫的《春望》时,笔者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创读训练。学生在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时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是运用拟人手法,“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来感叹国破家亡之恨;有的学生说:用反衬手法“看花而泪溅”“闻鸟声而惊心”表达自己的忧国情怀。学生如此精到的分析,如此敏捷的才思,让笔者感受到了创读法对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随后针对“家书抵万金”一句,学生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这句话也适用于现在,如离家日久的学子、长期守边的战士。但有的学生提出了异议:这句诗在通讯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来说,用途已经不是很广,寄一封家书费时费神,还不如打电话来得便捷、高效。在赏读赵翼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便能从诗歌创新的角度联想到了人才的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看法。有的创读形式还表现在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上,如鉴赏诗歌《乡愁》时,学生可以利用诗人表达乡愁的独特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效仿,纷纷道出“乡愁是早晨乡间道上叮叮咚咚的打水声,乡愁是告别父母时的期待的眼神”等思乡的心声,使得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与文本达成情感的共鸣。教师也可以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根据诗歌情感的需要精选配乐,进行诗词朗诵,自行创设意境,或是通过旧义新解让学生当场表演。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开辟了新的领域,提高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总之,诗歌鉴赏教学活动中运用心读、口读、揣读、创读一体化的“四读”教学法,不但摒弃了以往“读—解—背”单调的课堂模式,使鉴赏课堂变成了灵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学生品读着美妙的诗篇,既陶冶了情操,也塑造了健康的人格。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的隐痛和矫治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以读代析,让诗歌教学富有诗味
感悟意境,走进诗歌教学的“核”
诗歌教学,不妨引领学生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