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玲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合作时机 把握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19-01
为了避免合作学习的低效率和形式化,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很多教师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与尝试。其中,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效率。因此,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契机就成为优化和改进合作学习的重要突破口。
一、个体操作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的内心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他们总是习惯于独自完成探究任务,希望能获得老师及同伴的肯定。所以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有必要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特别是在他们难以完成操作要求时,引导他们展开小组分工与合作,让他们的合作意识得到滋养与生发。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个十字路口过往车辆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根据下表进行记录。
由于视频中车辆来往速度很快,学生在实践操作时会感到困难,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记录得既完整又准确?”学生自发地分组合作来记录,每人分别记录某一种车辆的数量,再进行汇总统计。学生在经历了个体操作与合作分工两者之间的对比之后,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个体探究有障碍时开展合作学习
当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时,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态度最积极的时刻。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制造这样的认知障碍,让学生陷入有所知又非全知的境地,使得他们个体的探究过程被打断。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会让他们感受到群体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
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
6÷2=3 60÷20=3
600÷200=3 6000÷2000=3
然后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这一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又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学生的个体发言中,他们虽然已经基本理解了算式中的规律,但却不能完全表达清楚,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互相补充和完善,从而准确、完整地表述这一知识规律,使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价值。
三、个体思考有争议时开展合作学习
当学生的个体思考出现分歧时,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契机。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他们都渴望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争论浮于表面,缺少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交流与互补,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出示了如下例题:一套《数学大王》有12本,每本24元,买这样的一套一共要付多少元?在启发学生列出竖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其中的难点即“为什么第二个积的末尾数要与十位数对齐?”提出如右图中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认为是“1×24”的积,而有的学生认为是“10×24”的积。对于学生出现的分歧,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引导他们合作辨析,让他们在加深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的同时,学会了倾听和表达。
四、个体发散有差别时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封闭式思维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进一步加工,使之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当出现开放性所带来的个体差别时,是展开合作学习的良好契机。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铁丝,可以用它折成几种边长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如下表格。
在作业时,有的学生思维无序,而有的学生则注意到了有序思考。此时教师适时展开合作交流,让生生之间互相说一说思考过程,在了解“找出哪几对整数能组成9”这一规律基础上,感受他人思维中有序、严谨的闪光点,从而在思维的碰撞和互补中提高合作精神。
准确地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到合作中共赢和互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真正地接纳、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