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生东南亚语种教学活动偏好实证研究

2016-11-28 06:12吕静原源原一川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

吕静 原源 原一川

摘 要:本研究以304名云南省某高校学习东南亚语言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外语教学策略为理论基础,以实证定量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探讨了云南省大学生学习东南亚语种的教学活动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偏好量表中出现了5个因子,即,实践能力偏好,挑战方法偏好,传统方法偏好,创新方法偏好,合作学习偏好。学生很注重实践的方法以及合作式学习;对于传统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方法,学生也表示可以接受;相对而言,学生不太喜欢挑战性强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东南亚语种 教学活动偏好 实证研究 云南大学生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云南省大学生东南亚语种学习动机与教师教学策略实证研究”(立项编号:AD14003)阶段性成果

研究的背景

云南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印巴次大陆的国际大通道,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洋”枢纽地带,也是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一个重要门户。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初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目前云南外国留学生首超三万人,东南亚南亚生源占八成。而且,云南的16个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化与东南亚邻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这是云南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从国家发展战略考虑,积极培养东南亚、南亚等语种人才。云南省教育厅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东南亚、南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2013),决定在三年内,省财政投入一千万元经费支持,要求三年后省内高校学生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数达10万人。目前,云南省已有43所高校开设了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本科院校24所,高职高专院校19所[1]。 修读东南亚、南亚语语种本、专科在校学生已经达到7万人,开设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用人市场却显示东南亚、南亚语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翻译公司的调查显示高校培养出的东南亚、南亚语人才没有达到翻译市场的要求[2]。因此,了解云南大学生东南亚语的教学活动偏好,改进东南亚语教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东南亚语水平,确保教学质量,正是本论文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所在。

对于教学偏好,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是指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教学活动的偏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好,也可以是指教师本人对教学因素的偏好,而教学偏好的因素又受制于多种因素[3]。参照邓恩[4](Dunn)的教师教学风格的八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课堂环境布置、教学组织、评价技术、教学管理和教学思想。若试图从涉及教学的各个角度来定义教学偏好,可将教学偏好定义为:学生对于教学有关因素的偏好或倾向。教学偏好与很多教学因素有关,如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媒介、教学环境、课堂纪律等等。本研究中涉及的教学偏好主要是学生对语言教学活动的偏爱,其中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介及教学环境的偏好[5]。

万方数据显示(2015/8/20)[6],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关于东南亚语种教学的文章仅有十余篇,涉及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语音、词汇和翻译等。关于东南亚语种学习动机和策略的论文只有1篇。目前,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杂志上,都是英语教学偏好的文章,还没有关于东南亚语种教学偏好的论文。

本文以邓恩[4][7](Dunn)的教师教学风格为理论基础,以实证定量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探讨了云南省大学生学习东南亚语种(泰语、缅甸语、老挝语、越南语)的教学偏好,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正确使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东南亚语言的效果。

1 研究方法

1.1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大学生东南亚语言学习调查问卷”,改编自Stephen R. Jacques(2001)[8] 编制的学生教学偏好量表,共23个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形式,即每个问题均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组陈述有“非常反对”、“反对”、“不知道”、“同意”、“非常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分。

1.2 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为云南某大学304位东南亚语种专业学生,其中泰语88人、越南语79人、缅甸语79人、老挝语58人。

1.3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包)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信度检验、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等。

2 讨论与分析

2.1信度检验

本研究对学生教学活动偏好量表的23道题目做信度检验。一般说来,α系数值达到0.6以上就可接受,α系数值介于0.70-0.80之间比较好,α系数值介于0.80-0.90之间很好,α系数介于0.90-1.00之间非常好。从表1看出,学生问卷的α系数为0.74,信度检测结果达到要求。

2.2 因子分析

2.2.1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与KMO检验

统计学研究表明,KMO值大于0.5,显著性水平小于0.01时就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如表4所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0,小于.01,拒绝零假设,可以做因子分析;KMO的值为.835,0.8

2.2.2 因子提取与命名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直接斜交法(Direct Oblimin)对问卷进行结构分析。关于学生的教学活动偏好抽取了5个共同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217%,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在教学活动偏好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见表3),这五个因子都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关。

第一个因子涉及的内容是关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水平。这几个问题均可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理解为实践能力动机。

从第二个因子可以看出,这几个问题涉及的内容有的超出了学习的接受范围,给学生带来了挑战,可以理解为挑战的方法。

第三个因子则体现了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即语法、阅读与写作,可以看作是传统的方法。

第四个因子涉及的问题与现代化教学模具有关,如多媒体、计算机、真实教具等,可将该因子看作是创新的方法。

第五个因子则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关,该因子的内容涉及了课堂的凝聚力,以及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理解为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可将五个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可命名为实践能力偏好;第二个因子可命名为挑战方法偏好;第三个因子可命名为传统方法偏好;第四个因子可命名为创新方法偏好;第五个因子可命名为合作学习偏好。

2.3 学生教学活动偏好量表的效度分析

由此可见,学生问卷中教学活动偏好量表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伴随概率都为.000,小于.05存在显著相关,内容效度高。

2.4 学生教学活动偏好量表的描述性分析

学生问卷中“教学活动偏好量表”有5个维度,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见表5):

从此量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很注重实践的方法以及合作式学习;对于传统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方法,学生也表示可以接受;相对而言,学生不太喜欢挑战性强的学习方式。

2.4.1 实践能力偏好

从表6中可以看出,关于“实践能力偏好”这一维度的五个问题中,平均分都高达4分以上,这个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非常注重实际运用水平的训练。他们认为:第一,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注重口语、听力及语言表达方式等实际运用技能的培养;第二,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日常交流的能力;第三,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很注重教师是否对他们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评价与反馈,并认为在上课时一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发问。总而言之,学生偏爱与实践有关的教学活动。

2.4.2挑战方法偏好

从表7中可以看出,关于“挑战方法偏好”这一维度的四个问题中,第21题和第13题的平均分超过3分,第14题和第8题的平均分不及3分。第14题的结果表明,学生希望老师能讲授更多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不只是紧扣课本的内容;第21题的结果表明,学生希望上课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倾向于互动型教学方式;第13题和第8题的结果表明,学生并不排斥在课堂上说这门语言,但是也不愿意主动用其进行发言。

2.4.3传统方法偏好

从表8中可以看出,关于“传统方法偏好”这一维度的两个问题中,平均分均高于3分,这个结果表明,学生可以接受教师运用传统方法教学。在阅读、写作和语法的学习中,学生认为阅读和写作更加重要。

2.4.4创新方法偏好

从表10中可以看出,关于“创新方法偏好”这一维度的两个问题,平均分均高于3分,这个结果表明,学习者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运用创新的方法,如使用真实教具进行教学,或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与上一维度相比,学习者更加偏爱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传统教学。

2.4.5合作学习偏好

从表10中可以看出,关于“合作学习偏好”这一维度的两个问题平均分都高于3分。第15题的结果表明,学生非常注重语言学习环境的氛围,他们希望在有凝聚力的课堂里学习;第9题的结果说明,学习者希望两人或多人一组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独自学习。简言之,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高于单独学习。

3 结论

本文以邓恩的教师教学风格[4][7](Dunn,1996; Dunn et al. 2009)为理论基础,用改编自Stephen R. Jacques(2001)[8]的学生教学偏好量表调查法为研究方法,探讨了云南省大学生学习东南亚语言(泰语、缅甸语、老挝语、越南语)的教学偏好。调查结果表明,从学生的教学活动偏好调查数据中提取出了五个因子:实践能力偏好因子、挑战方法偏好因子、传统方法偏好因子、创新方法偏好因子以及合作学习偏好因子。从这五个因子的得分高低可以看出,第一,学生偏爱能提高实际运用水平的教学活动,如口语、听力的学习,他们希望通过该语言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日常交流水平;第二,学生偏爱创新的教学方法,他们看中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喜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真实教具教学或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三,学生偏爱合作学习,他们喜欢两人一组学习,或分小组共同学习,他们认为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较好。

鉴于此,东南亚语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偏好情况,采用学生偏爱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偏爱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用更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幻灯片,Flash动画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偏爱能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用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进行日常交流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罗霞等. 桥头堡建设下云南10万小语种人才如何培养[N].云南日报,2013/7/15,云南网[OL],http://yn.yunnan.cn/htm/2013-07/15/content_280.

[2]刘超.云南小语种高级翻译稀缺,毕业生大多不能很快胜任[N].云南日报, 2013/7/2,新华网[OL].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3-07.

[3]谭顶良.1995.学习风格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4]Dunn, R. 1996. How to implement and supervise a learning style program[M].Alexandria,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5]吴丽林,张琳芝.2010,学习风格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偏好层次分析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5):110-115.

[6]万方数据库[OL]. http://www.wangfangdata.com.cn/ .

[7]Dunn, R.et al. 2009. Impact of learning –styl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Perceptions of educators in diverse institutions [J]. 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sues and Ideas, 82(3), 135-140.

[8]Jacques, S. R. 2001.Preferences for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Motivation: A Comparison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spective [A]. In Z. Dornyei & R. Schmidt (Eds.),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责任编辑 刘晓露◇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