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册亨县板万村布依族下葬仪式调查

2016-11-28 02:21杨华唐莹
人间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布依族

杨华 唐莹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 520025)



贵州省册亨县板万村布依族下葬仪式调查

杨华唐莹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520025)

摘要: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其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丧葬文化是布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仪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结构、信仰结构和社会结构等内容。丧葬仪式是一套完整的行为体系,既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也体现了该仪式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板万村;布依族;下葬仪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在贵州,布依族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关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而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一、板万村概况

“板万”原名“卜湾”,语意为:“聚居”的意思。位于册亨县丫他镇西南部,距丫他镇约20公里。村寨主要生活有布依族和汉族,布依族占全村人口总数的80 %以上。该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均为布依“吊脚楼”,房屋依山而建,结构独特、造型精巧、保存基本完好,是册亨县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群之一,其设计和工艺蕴藏着丰富的布依文化艺术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村寨位于地势较为和缓的半山腰上,村寨依山而建,背靠“盘龙山”,面向“坝子”,村中古井常年有水,寨边小溪潺潺交错,给村寨增添了活力。村寨里传承有上百年历史的“布依戏”,具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哑面剧”,还有“八音坐唱”和布依“摩经”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册亨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布依族传统村寨之一。

二、下葬仪式过程描述

下葬,不论是对于死者自身还是亲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视的。据调查,死者为一女性,汉语音译名为“杨波”,享年七十九岁。到发殡前,各女儿家、外家、亲戚、朋友要进行最后一次哭丧,最后一次绕棺,同时也要给死者敬最后一次酒,叫“奠别酒”。绕棺时每人手中持有一炷香,有两个摩公念经。边绕棺就边开始拆灵堂,把灵堂里布置的挂、孝对联、黄纸写的灵宝大法司、路标、孝门等全部拆除,并且和纸钱一块烧掉,此时,引旙要捆在竹上,绕棺完以后,开始脱灵,由摩公戴一个篾帽,手持一刀,肩上挂白布捆上的几束稻穗。摩公一只脚踩在棺材的头上,边念经边喷法水,做完这个仪式以后,就拆除棺材前面的一根竹竿。这根竹竿象征“通天路”,是死者脱灵以后顺着这条通天路升到天堂用的。竹竿从头至尾全裹了一层白布,竹竿的一头放在棺材的前面,另一头伸出房顶。取出这根竹竿是有讲究的,首先把包裹在上面的白布拆掉,然后由人上楼把竹竿向屋顶外扔出去,不能拿进屋子。灵堂拆完以后,就把棺材移到屋外,开始准备发殡上山,这时为凌晨六点左右(板万村布依族中的周、陆、韦、陈、岑、浓几姓办丧事是在凌晨24:00整发殡,其余的李、黄、等姓则是在凌晨6:00整发殡)。

在移棺材出门的时候,他们首先要移出去两个小棺材。这两个小棺材是陪葬用的,是虚拟的两个死人,根据摩公给的解释了解到,这是摩公根据布依族的日历推出来的,死者下葬的这天是当地布依族的“三棺日”,三棺日这天下葬,必须要用两个假的小棺材和死者一起下葬,用以表示他们下葬了“三个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死者的家属和亲人在死者下葬以后可能会有不测。

发殡时,先由女性和一些大一点的孩子扛着花旙等所有纸扎走在前面,紧接在花旙队伍之后的是引路灯,提引路灯的人扛着引路条,抬棺材的人紧跟在引路灯之后,跟在最后的是送丧的队伍,走在送丧队伍前面的人要边走边放鞭炮,边走边撒纸钱。

时间约为早上七点左右,他们正式为死者下葬,确定棺材的摆放方向,将陪葬的两个小棺材放到真正的棺材旁边,左右各一个。在棺材盖子上放了一只小白鸡。

接着给棺材封土,坟墓形状整体呈现长方形,坟头约一米,从坟头向坟尾逐渐降低,墓碑前用土块封着。等到三年以后才能把土块撤走,家人每年都会来给死者“烧七”,要来三年,一年一次。等六年以后,其家人才来给死者上坟烧香。人们把花旙等纸扎都插在坟的周围,坟上也插得很多。到这个时候,死者的家人就要请摩公来念经,摩公念经的时候,头戴篾帽,打一把伞,肩上扛有稻穗。目的是为了不让天上的牛头马面鬼神听到摩公和死者灵魂说话,稻穗表示给死者耕种的种子,让死者死后回到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耕种。摩公念经的内容主要是告慰死者在阴间要好好生活,其家人已经给死者重新建造了新房子,并且也给了死者一些生产资料和种子,希望死者生活无忧。

最后,所有孝子都要蹲在死者的新坟墓之前,听摩公诵经,这个仪式的名称叫“脱孝”。摩公念经的时候,唢呐队开始奏乐。等到摩公念完经以后,孝子开始脱下孝服,摘下孝帕,每个人都要吃一点糯米饭(糯米饭是女儿家上祭的时候带来的),同时也要吃一小块肉,从此以后,孝子可以吃荤了,孝子在服丧期间是不许吃肉的。摩公还有事情要做,这就是迎死者的灵魂回家,并且把死者的灵魂请上家神。

迎灵魂回家以后,要在堂屋的家神前放上一张桌子,桌子上铺一层红布,并放上好酒等,开始迎接死者的灵魂回家。摩公说从迎接亡灵开始,就不是在办丧事,而是在办喜事,什么事都要按照办喜事规范来办,如唢呐队所奏的乐调都要办丧事的基础上加一个调,从此过年贴的对联也要用红纸写,要表现得喜气。亡灵迎回家以后就要请上家神,请上家神以后就是死者家人的祖宗和神,每逢岁时节日都要供奉祭拜。如果不把亡灵迎回家并请上家神的话,死者的亡灵将会变成游魂野鬼。到此,一桩丧事才算是圆满完成。

三、结语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讲到:“从中国社会的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10传统民族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人寻根问源的对象和死者亡灵聚集的地方。招魂:“由死者的儿子或其他男性直系亲属,在家门前树起招魂幡,站在屋顶呼喊死者,让死者的灵魂回家,免得随风飘散。”[2]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能回家来,不至于在外面成为孤魂野鬼。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杨英杰.中外民俗[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B93 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25-01

作者简介:杨华,男,贵州盘县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唐莹,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猜你喜欢
布依族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布依“三月三”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布依族武术与跆拳道的关联研究①
罗平布依族生态价值观在生态旅游中的活态传承
论布依族地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布依族“口传文化”中的美育价值
少数民族音乐
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源流与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