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馨(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浅探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西语视听课教学中的应用
赵馨
(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西班牙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须考虑二语习得的特性。文章简要概述了Krashen就二语习得提出的一些理论,并通过把其理论运用在视听课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从听力和阅读两方面印证了其理论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一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践这些理论的方法。
关键词:西班牙语教学;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实证研究;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外语的听说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心的普遍问题,引起了外语教学届的高度重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其中,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上述要求突出了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本科教育通常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些现象都提醒我们要对西班牙语的视听课程给予重视。另一方面,理解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对于语言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授,则应当了解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随着第二语言教学不断发展,二语习得理论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其中我们认为,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对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因此,本文将结合Krashen的理论以及教学实证研究,探讨大学西语试听课的教学方法。
Krashen(1982)把他的语言习得理论细分为五个方面: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依靠两个途径:一是学习者通过自然地、无意识地使用目标语言交流来习得语言,这个过程称为“语言习得”(Adquisición)。另一种则是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来习得语言,这一过程称为“语言学习”(Aprendizaje)。
(二)自然顺序假说。近年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证明,人们掌握英语的语法项目遵循一定的顺序,例如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
(三)监控假说。只有语言习得能够使人们获得口语能力,获得流利程度,而语言学习只能起到运用语言规则进行“监查”(monitor)的作用。“监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挥作用:首先,必须有充裕的时间才能“监查”,例如,在正常的讲话时并没有时间总是运用规则。其次,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形式。第三,必须知道应该运用的规则。“监查”过多会影响表达的流利程度,“监查”过少则容易完全忽略语法规则。如何做到“监查“恰到好处,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
(四)输入假说。Krashen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性语言输入(input comprensible)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可理解输入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材料难度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即i+1,而且学习者必须理解所接收到的语言材料,这样习得才能发生。
(五)情感过滤假说。指的是学习者的情感(filtro afectivo),包括动机、需求、态度和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情感过滤的影响越小,学习者的学习越有效。
我们不得不承认,Krashen的理论有其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二语学习的成功,主要依靠无意识的习得,而不是有意识的学习。比如说学习者对目标语语法规则的掌握,几乎很难用在日常交际中。因此,他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足够的能理解的语言输入( input comprensible),即使不说不写,也可以学会语言。这一点忽略了学习者的特点,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由于汉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语际距离较大,一些汉语中不存在的语法现象,如主谓一致,如不加以讲解和操练,则很难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
然而,联系我们的西语教学情况,可以说Krashen关于学习和习得的区分以及他强调习得的各种主张对于我们是有实际意义的。在专业西语教学中,我们通常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花在讲解语法规则和词汇用法上,花在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没有时间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也忽略了掌握外语必须依靠学习者大量接触实际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主张,作为语言实践课程之一的视听课,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应该通过增加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沉浸”在实际语言的海洋中,从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中解放出来,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运用与交流当中。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学西语视听课上,接受“浸入式”教学法的学生与接受传统视听说课“听练”方法的学生在听力和阅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本校14级西班牙语两个班的学生,两班分别为对照组(一班),即接受传统的“听练”教学法的学生,和实验组(二班),即接受“浸入式”教学的学生。两组被试在进行研究前和研究结束时分别进行西班牙语听力和阅读的测试,以确定学生在接受不同方法的听力教学前后在语言能力上的变化。
(三)课堂实践。
在实验组的视听课堂上,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听力内容确定课堂主题,并根据该主题,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西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学的阅读和视听材料。材料的选取注意两点:一要难度适中;二要注重材料语言的真实性,将学生“浸泡”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旨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背景知识,巩固已学的语言现象,接触新鲜地道的语言表达,使其通过大量的阅读输入逐步提高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授课期间始终以西语面对学生,此时西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手段。而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应允许其在课堂上使用少量的汉语进行提问或交流,以避免学生因二语知识匮乏而产生焦虑或不愿开口。
背景知识介绍完毕后,开始听力环节。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上,遵循Krashen主张的i+1原则,选择生词量适中,句型较为简单,语速较慢的材料。听力材料一共播放四遍。三遍播放完后,针对材料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学生复述材料内容,供学生课堂讨论发言,然后通过填空练习来细化材料内容。最后一遍播放录音后,要求学生记下他们认为地道的,新鲜的词汇,表达或句型,并要求他们用新掌握的表达进行会话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西语表达,并允许其出现“中介语”现象,由错误表达向正确表达过渡。
在对照组的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听录音做练习为主,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是汉语,以做“根据录音填空和问答”为主要教学手段。
在教学进行了一个学年后,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在接受了“浸入式”视听课堂教学之后,听力和阅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学生在接受传统的“听练”训练一学期后,听力能力并未获得显著提高,阅读能力也没有对照组的学生进步快。这一结果与Krashen的语言学习习得假说是一致的。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西班牙语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留下了许多问题等待进一步的探讨。下文我们将结合研究结果,探讨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思考。
首先,人们最关心的是学习与习得有何关系,是否学习无法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口语。Krashen把习得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认为只有习得的东西才会成为口头熟练掌握的语言,而学习到的东西只能起“监查”作用,在整个外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很小。
然而,Mary Finocchiaro认为,不能说流利仅仅因为习得,许多实例证明,通过学习也能达到口语的流利。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通过“机械性操练—半机械性操练—有控制的对话—自由对话”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口头上的熟巧①。
在掌握一门外语的过程中,习得的作用应加以强调,但是学习是否仅起到“监查”的作用?有没有“举一反三”、“反馈”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课题。同时,习得与学生自身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学生是否主动大量阅读相关材料获取可理解性输入,以及是否能将可理解性输入转变为语言吸收(Intake),都大大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一区分值得引起注意。为了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建议视听课上:1)教师将听力练习与西语文化背景的讲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录音材料之前,先“浸泡”在相关的文化中,对背景知识有所了解。2)听力材料的选取,要符合两点,一要与学生现阶段的语言水平相适宜;二要保证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即听力材料应语言地道,场景符合现实生活,以保证增加学生真实的语言输入,并使其能从听力材料中提取出实用、地道的表达。3)听录音结束后,除了传统的问答练习,建议师生间展开对相关主题的讨论。4)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西班牙语面对学生,可以通过放慢语速或重复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全西语的氛围。5)在为学生提供“习得”环境的同时,视听课也应承担起学习的任务。因此我们建议,在听力练习结束后,为学生再次播放录音材料,这一次要求学生记下录音中出现的地道、新鲜的词汇、短语或句型,并通过有控制的对话或句型操练,使其掌握这些表达,作为对综合课的补充,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运用语言应对真实生活场景的能力。
其次, Krashen(1981)②把5项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用以下公式表示:语言输入→情感过滤→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的习得→语言输出。“听”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因此在二语习得中,听力教学不容忽视。那么,根据Krashen的理论,听力教学的材料应是可理解性输入,也就是i+1,这就要求教师在正确了解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基础上,谨慎选择听力材料,做到:1)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语法和单词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个别影响理解的生词和难词,可在听力练习前的背景知识介绍中,加以解释。2)录音材料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语速的适当控制,才能保证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不因语速太快听不懂而产生焦虑,也不因语速过慢而在听力的过程中过于放松。3)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选取录音材料,做到一节课的听力练习难易结合,使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练习。4)输入材料要尽量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
第三,情感过滤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根据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包括一个人的兴趣、动机、信心和焦虑等心理因素。这些情感因素若形成心理障碍,即情感过滤较高,输入的语言材料则不能到达大脑中吸收语言的部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便能产生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降低其焦虑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习得便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之一便是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第一,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加强对语音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跟读和朗读的习惯,培养交际语感,为准确听音提供基本的素质。第二,由于学习者的二语表达和理解能力都比母语水平要低很多,在面对听力材料或要求其做课堂发言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因素,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在二语习得的初期阶段中,尤其是听力过程中,听不懂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需要学习者通过不断的扩大词汇量,增加听力练习才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反馈。第三,大部分人学习第二语言时,其母语思维已经内化,因而学习者倾向于用母语思维来分析问题,或借助母语的经验来辅助第二语言的习得。我们认为,对母语的依赖对二语习得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是在一些语言现象上,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目标语言。Skuttnab和Cummins的实验(1988)同样也证明在教学中适当的使用一些母语可以辅助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如果学习者被迫完全脱离母语,则可能学习过程受阻,学习积极性被打击。因此我们不排斥在视听课上使用少量的汉语。
总体来说,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虽饱受质疑,但它几乎涵盖了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
以它为指导产生的教学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这一角度来说,它值得我们的持续关注与研究。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二语习得的特征,结合相关的二语习得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
注释:
①胡文仲 1984, 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评介Stephen D.Krashen关于外语教学的原则和设想,《外国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②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ueva York: Pergamon Press,1981.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评介Stephen D.Krashen关于外语教学的原则和设想.《外国语》(1).1984.
[2]罗立胜等.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清华大学学报》(4).2001.
[3]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ueva York: Pergamon Press,1982.
[4]Larsen—Freeman,Diane,y Long,M.Introducción al studio de la adquisición de segundas lenguas.Madrid: Editorial Gredos,1994.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