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荣(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100)
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①
罗彦荣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100)
摘 要:文章立足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由于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具备诸多优越性,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等,它必将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高校 俱乐部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问题 策略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乎着国家的未来,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其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因此体育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关注,并且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体育教师不断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故文章就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新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也为此加强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果,如体育器材的普及、体育课程的运行保证上等。但从整体上看,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如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较低兴奋度不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总体水平偏低、高校体育课程的安排不科学、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短时间由人员的安排解决处理的,但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不仅大而且不容易改正,因为绝大多数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还是无法摆脱技术型教学模式、竞技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使学生学到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但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就要改革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出适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便于操作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可以进行社会、政治、文化和文体活动的活动团体和活动场所。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通俗意义上是指用俱乐部的活动性质进行高校日常的体育教学,详细地说,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由学生选择上课的时间、内容以及考试项目等,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还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教师由原来体育课程的主授者转变成为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辅导者。不仅如此,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还使学生从体育课程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使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自主地进行体育练习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都能有喜爱的体育项目并且能掌握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的技巧,从而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此外,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的进行中采取教师针对某一体育项目专门授课、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自由选择专项的体育课程形式,形成集知识、健康、兴趣、锻炼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便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中受益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3.1 可以延长高校体育课程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中把体育课程安排为两年四学期,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半的时间不能进行体育课程,但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可通过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设置来突破高校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时安排不足的局面,从而把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覆盖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把大学体育教学覆盖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课程以使自己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
3.2 有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注重身体锻炼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校学生自然也将重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方式。在高校采取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的。高校学生采取俱乐部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项目,根
据自身的时间和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安排,使学生都能掌握一项体育锻炼项目,在体育课程的进行中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3 有利于高校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采取体育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就可在体育俱乐部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此外,高校体育俱乐部内部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竞争性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竞技中磨练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运动技术的提高,如高校之间相同的体育俱乐部可以进行友谊赛,使双方的学生在比赛竞争中逐渐提升运动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出的适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和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高校要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运用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运动技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志利.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运行的保障系统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5):76-78.
[2]郭妍妍.高校瑜伽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4):129-130.
[3]王玺.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J].武魂,2013 (12):124,160.
[4]朱杰.“俱乐部”与“三基型”模式在民办独立院校网球教学中的比较[J].体育科技,2015(1):142-144.
作者简介:①罗彦荣(1972,5—),男,陕西淳化人,硕士,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85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