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刚 陈小燕(.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琥珀名城小学 安徽合肥 3000)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要素的分析研究
姚瑞刚1陈小燕2
(1.安徽大学江淮学院;2.琥珀名城小学安徽合肥230001)
摘 要: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如何将其设计的尽善尽美成为设计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又碰到一些实际问题与当初设想相左。该文通过分析江苏省和安徽省80多所中小学体育活动案例,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主题大课间体育活动、分层活动的角度出发,围绕实效分析其内涵。
关键词:大课间 设计 要素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学校体育组织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大趋势下产生的一种学校体育的新组织形式。现今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全国开展的如火如荼,许多优秀案例层出不穷。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在总体和细节上如何把控成为设计者的一大难题。该文参考江苏省和安徽省80多所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案例,围绕体育在大课间中实践的3个方面的思考,希望给设计者带来一些参考。
当代体育课程都应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出发,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这个概念是体育课程的本质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体育课程有机组成的一部分,那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大课间分内的事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要通过大课间设计的四个重要途径实现。分别是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运动健康价值观的意识培养。
学生兴趣的激发。大课间活动只有让学生感到运动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强度合理科学的大一点学生也是可以主动接受的。快乐可以是多维度的,从身体上得到锻炼从而身心愉悦是一种,热爱这项运动自发从感官上愉悦也是一种。在设计上尽可能的设计一些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元素,在编排上应根据学生的意识为导向,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这将会使整个活动彰显的更有学生主体意愿。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本质是为了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着想,学生一旦产生厌烦心理,其功效将会大打折扣。例如一个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大课间的活动,他一定会将每个动作做到位;而不喜欢活动的学生,每个动作都会很懒散;整个活动下来两者间的运动量与强度就会产生一定差距。当然要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众口难调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这里不一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这样,只要大部分学生自发主动参与即可。
运动健康价值观的培养。大课间更多的要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自己身体的益处。这点不光靠学生自己去感受,还要体育老师课时的解说。对每天进行体育运动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体育老师每天要做的不光是带领学生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知识的教育,要告诉学生今天的运动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在体育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不要过多的专业术语,应尽量使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表述。
主题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活动的构成风格,它包括音乐、道具、项目等内容,通过编排这些感官内容达到活动开展的表现效果。主题的运用,是整个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彰显个性、表达张力、激发学生兴趣的高效手段。大课间体育活动主题运用了许多平常生活周边的东西,这些被运用到活动中的东西笔者把它称之为主题元素。想要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主题达到设计时所设想的效果,主题元素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从取材、多元化、可塑性等等角度考虑出发。
主题元素的取材是方方面面的,不应局限于常见的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很多民间体育项目也是主题元素构成的重要来源。例如,抖空竹、腰鼓、踢毽子这些主题元素已经被一些学校所运用,并有着非常积极的开展效果。只要是适合该水平阶段的项目,都应被考虑在选材的范围中,这里要求设计者有足够开拓的眼界,甚至可以从生活中的非运动项目中选取元素。毕竟现代体育所有的项目也是从生活中发展而来。
主题元素本身也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一种或者几种元素的组合。当主题活动是一种元素时,其对元素运用的整体张力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对外可以做整体的名片式宣传提高校本活动的知名度;但也有一些不足,例如无法满足更多学生是我个性需求,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当主题活动是几种元素时,意味着对学生来说有着更好的多样性,能够分区域开展活动,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对不同年龄、水平的学生来说有着更大的适应性;但在管理、规划和表现力上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主题元素的可塑性是指元素通过改造是否适合适龄学生活动的程度。青少年由于生理原因无法像成人一样对运动技巧快速娴熟掌握。这就要求设计在使用主题元素时对其要进行一定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设计者会发现一些元素的可塑性程度不一样。对于一些可塑性差的元素引入大课间其价值往往不大。对主题元素可塑性程度的评判标准是实践中的可行度。在设计时一定要模拟实践环境去设想这些元素在应用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分层活动是指根据学生的水平、年龄、身体发育特征等特点安排对应强度、难易程度的活动内容。在运动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学生设计出有所区分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水平的划分,确定活动内容的强度;依照学生年龄的层次,决定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参考学生不同时期身体生理生长发育特点,选择适合该阶段身体发育情况的项目。
水平划分确定运动强度。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划分,将学生分成6个水平阶段,以这个为依据,在不同水平情况下要将活动强度用靶心率衡量分成6个级别。分别是低强度,120次/min以下;中等低强度,120~125次/min;中等强度,125~130次/min;中等高强度,130~135次/min;较高强度,135~140次/min;高强度,140~150次/min。
年龄层次决定项目难易。由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心智和身体发展成熟度不同,在动作的掌握和学习中困难度也有区分。低年龄段的学生要和较高年龄段的学生在动作复杂程度上采取一定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学习的动作也应该越来越复杂,让学生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逐步过渡至高阶段。
参考发育特点选择内容。学生在不同时候,身体生长发育的水平和适合发展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对应的运动项目对其身体生理生长发育的帮助有着显著效果。小学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偏向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反应力、平衡力,初中阶段的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偏向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高中阶段的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偏向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在各阶段安排的运动内容应尽量围绕对应特点开展,这样可以科学地辅助学生生长发育。
该文从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和运动健康价值观的培养阐述了如何通过大课间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主题大课间的设计需要思维开拓的主题元素选材;使用中注意主题元素的可塑性,通过改造变成适合学生运动的内容;设计时也考虑主题元素的多元化,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在分层活动的思考中需要根据学生水平的划分,依照学生年龄的层次,参考学生不同时期身体生理生长发育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周兵,孟文砚.中小学体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12-16.
[2]姚瑞刚.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析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刘洪星.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策略[J] .体育教学与研究,2010(6):141-142.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a)-0100-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