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美琴叶红梅(.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00438;.合肥乐享网球俱乐部 安徽合肥 30000)
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课程推送进校园可行性研究①
方美琴1叶红梅2
(1.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2.合肥乐享网球俱乐部 安徽合肥 230000)
摘 要:该文的研究目的是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其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公平;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研究及部分地区的实践为政府购买体育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家及地方的政策为其开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学生及学校需求为其提供了群众基础;日益发展的社会体育组织为其开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关键词:政府购买 社会体育组织 体育课程 研究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在寒暑假期间为中小学学生免费或者优惠提供场地及专业技能的培训。2012年,上海部分区县开始试点开展“体育课程”进校园活动,引进社会体育组织的教练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14年,温州市政府于暑假期间推行青少年免费学习体育技能。这些实践为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课程推送进校园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1 有利于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节约型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方式进行的调整与转移。”[1]2006年,党的十六届十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简化职能(放权),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主要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而社会性公共服务是其主要体现。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
政府购买体育课程的行为,主要对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简化,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和“放松”了体育课程的供给。“集中”是指政府将权利简化,主要聚集在顶层构建、管理、监督上。“放松”是指将更多的权利下放,借由社会力量开展、组织学校体育。政府在“购买体育课程”这一环节中,调研学校、学生的需求,并在开展过程中进行监督与评价,在满足学生及学校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1.2 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公平
在中国发达地区也存在体育教育的不公平性现象。政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课程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学体育师资短缺及场地设施不足等矛盾,从而促进体育教育的公平,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体育教育的“福利”。
体育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上。学校体育课强调的是基础性、普适性,虽也注意学生个体差异,设置部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兴趣班,但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社会体育组织提供的课程,以单个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个性化及多样化的需求,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该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学校体育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3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课程的行为,为体育院校类的专项学生、优秀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了一条新的就业途径。据了解,每年进入教育系统的体育类人数不多,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超编100多万,但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个问题都很难解决”。[2]政府采用购买的方式,将社会体育组织的教练资源引入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该矛盾。而学校将基础体育课之外的教学交由社会体育组织,有利于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如政府持续购买社会体育组织的课程,由体育专项技能的人可以通过进入社会体育组织或者创业等形式进入校园。同时,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社会体育组织的兼职或者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中小学体育教学。
1.4 有利于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
体育社会团体和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向这些组织购买服务可以在资金及政策上促进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促使其成为该类课程参与主体。同时又因政府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为一些体育专业的学生创业或私营企业的发展创建了条件。
2.1 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研究及实践
笔者以“政府购买体育”为关键词(2010—2015年),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搜索到43篇文章与之有直接联系。通过这些文献可知,“政府购买体育”的文章在2014年和2015年发表的最多,并且体育类核心期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概念、购买原因、购买主体、购买对象、服务对象、购买内容、购买方式”这些内容。与此同时,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江苏、浙江等开始尝试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服务,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上海静安区政府向“上海静安公益场所管理服务中心”购买服务,解决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问题[3]。
2.2 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为其提供了政策导向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这为政府购买体育课程提供了政策条件。
地方相关政策——以上海为例。上海市部分区县政府部门在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沪委发(2012)3号),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以服务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为目标,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探索青少年体教结合新模式,在区域内组织开展了体教结合专项课程进校园工作。
2.3 学校及学生需求是其开展的群众基础
学校体育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传统的走、跑、跳、头等教学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也越来越希望看到不一样的体育课。同时学校在申请特色体育学校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需求。社会体育组织的资源入校,不仅提供了专业技能的教学,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通过调研发现,近九成的学生喜欢由校外教练组织开展的体育专项课程,八成左右的学校对这些课程表示满意,并希望可以继续开展。
2.4 日益发展的社会体育组织是其结实的组织基础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主要有体育社会团体(包括项目和人群协会)、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及体育基金会。截至2014年底,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体育类社会团体有20848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1 901个。从其分布地区看,多数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所以该项目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即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开展该项目。从其近年来的数据可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逐年增多。这为政府购买体育课程服务奠定了结实的组织基础。
综上所述,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体育课程并推送进校园的行为对于政府、学校、社会体育组织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方面的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政府政策导向、需求基础及社会组织基础等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少枋,李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42.
[2]义务教育体育老师缺编30万[EB/OL].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2/1202/c1001-19762162.html.
[3]高斌.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c)-011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117
作者简介:①方美琴(1987—),女,汉,安徽安庆人,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