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字余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历史变迁路径与特征①
陈字余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该文通过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选择授课内容的历史进行回顾,发现其变迁趋势和发展特征,详细地分析了这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存在了哪些问题、是如何改进的,结合当下我国体育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改进措施。
中小学 体育教学 内容选择 历史变迁路径 特征
教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文化知识教育会影响国家发展,科技强国这个理论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如何能全身心更好地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呢?所以体育教育也是人们必须重视的。
新课标从发布到使用再到现在也有很长时间了,课改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方式,从教育学生到引导学生自主锻炼。但是在我们教学时间当中,这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弊端的。只是提出了一个自主自由引导教学的概念,但是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改变,也没有把课程内容具体化。所以实践中教师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是自己随意教学,导致现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成果达不到要求。尽管说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操作性可言,难以评估教学效果,教学理念过于抽象,实施起来确实很难,学生身体素质差距大,而统一的评分考核方式并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这明显和新课标的理念是矛盾的。所以,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是迫切需要改变的,需要重新选择。选择的方式方法才是最需要改变的。以往的课程内容设定非常混乱,且很多教学内容甚至出现了明显错误。这说明了教材内容的编选人员可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教学的经验,才会导致课程的选择出现各种问题,不能与实际结合起来。[1]
对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的标准研究,这对学校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上能为课程改革提出一些高质内容的选择原则的参考,使得教学内容设置更科学性,解决当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体育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会遵循着一般课程的发展规律,所以回顾历史、寻找发展规律是人们必然要选择的方式。
建国后各个阶段的体育教育回顾如下。
1949—1957年是我国建国初期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这个阶段把我国的小学体育划分为游戏、体操、田径三个类型,主要参考引用了前苏联的教学模式[2]。这一阶段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为教学核心,又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男女性别上对课程有选择,比较全面且科学。
1958—1965年是一个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提出了要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来强身健体,在课程内容上选择更为灵活,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有所增加,让教师能根据学校的环境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比较切合实际,且教学目的很明确。
1986—1999年这个阶段,是体系建立阶段,对于教学要求成体系,增加了教学评估的机制,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有了很大改进,但是这一个阶段,教学重点放在体育的技能教学上,但是与国外的体育教学理念相比,还是处于意识落后,没有让学生全面发展。
2000年至今,教学理念以“健康”为核心,重视学生社会、心理、身体等三方面的健康教育。内容选择上也有所增加,以吸引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锻炼身体为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都需要人们理性面对,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3]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经历漫长的改革过程,不断完善和改进,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第1阶段体育课程中,移植、借鉴苏联模式的问题较为突出,但全国的教学计划较为统一,使整体的体育课程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特长的发展,重视品德发展,弱化了体育的本质功能。
3.1体育课程建设要立足国情
引进国外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纯粹借鉴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各国的学生基础教育不同且体质、身体强度都有所差距。且不说国外,就说我国南北方学生的体质就有明显差异。以山东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如果用南方福建的体育教学标准来看,各个学生都是优等,那么体育课还有没有必要上?当然有必要!我们需要的是符合本省学生的教学强度。这个例子就说明不能只照搬不思考,不能不结合实际就全套应用过来。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再来应用,会立足国情,学会扬弃,不能忽视国情兼收并蓄。所以编订教学大纲的人员,在颁布制定的教学文件时必须考虑到整个社会和全国各省学生的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潜力,体育课程不能违背了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做到掌握更多且科学的体育学习方法与体育学习技巧,为以后学生有一个好体魄,在走向社会前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3.2体育课程建设要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人们为国家的国土辽阔而自豪,但是正因为国土辽阔,全国各省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教学的设置级别,高原、丘陵、盆地各种地理原因都让我国对于课程设置有一个灵活多选择的要求,不能像第一阶段那样,全国的教学内容都一样,教学强度也一样,要因地制宜。在体育教学的历史上,这种统一且不灵活的教育旧大纲在我们使用的时间非常长,其弊端也明显能看到,对于体质弱的学生来说,过高的强度反而伤害了身体,让学生厌恶体育更加不愿意锻炼身体,造成恶性循环;而对于体质强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低,没有挑战性,学生教学环境没有竞争压力,课程环境散漫敷衍。这都是因为统一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大纲对于教学要求过多且死板,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创作思维。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因为体育课而爱上锻炼身体。而过于抽象的教学理念,让教师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教什么,教学中随意选择教材进行。所以课程设置必须要在灵活与统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既能符合现状需求也能做到有束缚力,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锻炼。
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是要在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和方式这些方面进行改良的。竞技体育普遍存在难度较大,操作要求高,所以需要减少小学教学中竞技体育的比例,激发非竞技的低难度教学项目的潜力,使课程内容能够操作性更强,引导学生自主且安全地参与锻炼;另外,目前课程评价尽管方式多,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当中难以落实。需要建立一个以增强学生整体体质为核心、以运动项目为主要框架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1]陈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历史变迁路径与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2):116-120.
[2]邓凤莲.从5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看体育课堂教学新走向[J].体育学刊,2013(5):83-85.
[3]夏锦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十年——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25-28.
[4]杨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01-102.
[5]王建.新课改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现状、制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学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06-111.
G807.02
A
2095-2813(2016)04(c)-00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2.069
陈字余(1991,12—),男,汉,山东临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