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蕙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杨 蕙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对儿童进行心理咨询,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程度是沙盘游戏治疗应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表明,在许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中沙盘疗法具有有效性与适用性。
心理咨询;儿童;沙盘疗法;应用研究
沙盘游戏疗法通过改变沙盘边框内的沙子形状和放置模具来创设一个与个体内在状况相互对应的微缩世界,是通往无意识内在世界的一种有效疗法[1]。
沙盘游戏治疗模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前十年,H·G·Wells注意到他的儿子们在地上玩缩微模具,他观察到孩子在数次自觉性的玩耍后,孩子们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有了好的发展的同时孩子们身上的也问题消失了。他受到了极大启发,于是写成了《地板上的游戏》一书[2]。20年后,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在读过威尔士的《地板上的游戏》之后收到了启发,然后她在游戏室的架子上增放了孩子玩的缩微模具。当孩子们看到缩微模具后,就将模具放在沙盒上,在沙子上摆放它们的位置。这种客观记录与分析的方法为儿童的精神状况和情绪及感情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可能[3]。多拉·卡拉夫知道了盛行于英国的这种疗法之后,她便到达伦敦认真进修关于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知识。卡拉夫将她在洛温菲尔德之上建立起的治疗方法称作“沙盘游戏”[4]。
按特定比例制作的沙盘、装载不同款式缩微模具的柜子、水源还有具有共情心的治疗家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必要要素,缩微模具包含了人物、昆虫、家电、运动器材、构筑物、食品、石头还有植被等。其中治疗家的使命是使安适的氛围营造出来,在这个气氛中,儿童可以很好的去感受自己未被察觉到的到的、更深层次的自我。治疗家见证了沙盘游戏治疗的始末,在沙盘游戏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治疗家不能以“评论”的方法来对待游戏者的一切行为,而只能随着游戏的步骤保持同步并且以“欣赏”的态度进行。
袭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与操作基础,沙盘疗法承十几年来反复申述在人格塑造中童年期经历的巨大作用,十分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在孩童成长中作用。所以,沙盘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咨询的研发中有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3.1 团体疗法模式研究
沙盘疗法的实施主要是采取个案研究和个别咨询。然而,通过沙盘游戏疗法的社会认可度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提高,沙盘使用效率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沙盘在个别咨询模式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接着团体疗法模式的研究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研究团体沙盘成果及操作方法显示,每组5—9人的小组分别个人独立完成沙盘作品一小时,配合小组分享沙盘体验半小时的团体沙盘模式可以改善儿童的心理问题,这证明团体沙盘疗法可以很好地在心理辅导和学校教育工作中应用。
3.2 短程疗法模式研究
短程疗法模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是目前心理咨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虽然多数短程沙盘疗法在治疗目的、理论根本或是应用方式上不尽相同,但它的主要特点都是在疗程开始阶段就定下了疗程的结束时间且25次的治疗数为上限[5]。Carey在她的临床实践研究中,最早提出了短程沙盘游戏疗法的使用,一名不想上学的9岁男孩是这个研究的案主。经过16次的短程家庭沙盘游戏治疗的干预后,这名男孩返回了校园继续念书,在接下来连续三年电话回访的研究中,更进一步表明了该男童不仅在体育运动中有所发展,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也有了不错的改善[6]。可以看出,短程沙盘干预效果明显的同时治疗效果也有很好的持续性。
3.3 整合疗法模式研究
家庭沙盘游戏疗法是把家庭疗法模式融入到沙盘应用疗法中的实施方法,主要是让家庭成员一同参加沙盘游戏治疗,并遵循沙盘疗法的规则阐述自我的体会。同时,治疗师在初次沙盘游戏治疗后的面接中,按照家庭成员间的必要着重阐述的特殊情况而对家庭成员整合来一同制作沙盘作品是该沙盘游戏疗法的要点之一。同时,通过Carey(2006)的研究表明,个案案主男童不仅改善了不想上学的行为,晚上他和姐姐也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而并非继续和母亲睡在一起,姐弟俩独立的同时,母亲也更加放心[5]。这反映出家庭沙盘游戏疗法与家庭疗法的结合应用不但有利于家里其他家庭成员的动力系统的互相调和,同时能够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 Dora M Kalff.Introduction to Sandplay[J].Journal of sandplay,1991,1(10).
[2] Sandner,Donald Navaho Symb06 of Healing[M].Rochester:Healing Arts Press,1991.
[3] Bradway K,McCoard B Sandplay—Silent workshop of the psyche[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7.
[4] Kay BradwaySandplay withChildren[J].PsychologistPsychoanalyst.Spring.1999
[5] 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新11(增刊):55—57.
[6] Carey,L.Short—term family sandplay therapy.Short—term play therapy for children(2nd ed.)[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6:202—215.
杨蕙(1989—),女,汉族,吉林延吉人,社会工作硕士在读,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儿童社会工作。
R749
A
1672-5832(2016)09-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