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婷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古曲《广陵散》在古琴和古筝中演奏技法的比较研究
王钰婷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广陵散》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是现存的唯一的一首描写戈矛纵横的战争场面的音乐作品。此古曲曲体结构庞大,构思十分严谨,旋律跳跃丰富,技巧十分复杂高超,曲调为慷慨激昂,冠有“曲之师长”之称。本文围绕在古琴和古筝中演奏《广陵散》技法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此曲在音乐表现力方面与两种乐器的相互摩擦,有十分重要的审美意义。
古琴;古筝;《广陵散》;技法演奏;比较研究
古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一种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时为了区别于钢琴而改称为古琴。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在“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可见古琴在弹琴者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古琴因位列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之首,故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也成为文人吟唱时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古琴都是众多文人所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因“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至今流传着,而琴台则被视为友谊的象征,连接着许多奇妙的情思,大量诗词文赋中也可发现有琴的身影。在表现古人的思想感情中,古琴对琴者的约束大大增加了曲目的圣洁,而《广陵散》作为一首表现意志和歌颂主题的曲子,则需要古琴的委婉。
《广陵散》的曲谱最早出现在明朱权《神奇秘谱》,共为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正声十八段、大序五段、小序三段、后序八段,乱声十段。《广陵散》主要讲述的是战国年代一位名叫聂政的人,为了报杀父之仇而刺死韩王最后自杀的悲壮故事。“正声”主要是表现对聂政命运不幸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了对聂政壮烈事迹的赞扬和歌颂。“正声”为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心理变化过程,深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可歌可泣的顽强精神。
《广陵散》全曲,其基本音乐情绪有两个:一是内在的沉默积蓄的“怨恨凄感”情绪 ; 二是外在的爆发出来的具有抗争性的“隐隐轰轰”情绪。此曲的精神内涵主要在于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强权、反抗压迫斗争的精神,充分地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残暴的鞭挞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肯定。用于古琴弹奏时,不仅可将《广陵散》的于今绝矣,也就是用散音和泛音的演奏方法娓娓道来,在表现赞扬歌颂情绪时用按音的方式突显出来。
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乐器,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的《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关于秦国乐舞的一段说法:“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竖着时挥起打人。有一句古话“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人们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惊喜的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像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不易携带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现如今人们所见到的筝都以乐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中,形态优美且附有装饰。
古筝版《广陵散》是由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著名古筝独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王昌元根据琴曲的主题乐调扩展移植成为古筝独奏曲,严格来说,古琴曲《广陵散》曲目很长,而古筝版的《广陵散》也有人认为是《广陵散》续,因为它只是运用了其中的一些主题以及主要音调编写而成的筝曲,短小而精练,优美而别致。在古筝低音区的弹奏具有铿锵振奋的气势,情绪慷慨激昂,也暗示着故事的戏剧性。
这首乐曲的演奏开头是带有自由性质的一个乐段,与古琴版开头的音乐一致,因为内容所表达的是对暴政的一种抗争,所以力度较大,并运用贴弦弹奏,每一个音都铿锵有力。在泛音的演奏中也应用了古琴泛音的指法或以托劈指法弹奏。在泛音的前后乐段都是带有散板性质的乐段。随后进入由4/4,5/4,3/4,不同拍子交替形成的乐段,该乐段重复三遍,第二遍是部分重复,第三遍是部分重复后发展。第三段快板段大量运用托劈与扫弦,与结尾一气呵成。
管平湖先生所奏《广陵散》张力以及情绪表达还不够,因此在王昌元进行创编创作之时加入自己个人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技巧上的运用,是希望更能贴切的表达出《广陵散》一曲在历史上的故事情节及意味。而在古筝演奏《广陵散》一曲中,笔者听到的更多是杀气、愤怒、不安与焦躁感。因为在王昌元的改变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曲照搬,她加入了自己对琴曲的了解以及创作意识,并想再古筝的改变曲目上有更高的艺术追求而进行的二度创作。
现在的演奏家们常常会对于“改编”或“移植”的曲目来讨论好不好听、技巧难不难、合不合自己胃口等等,而这些看法好像也不是在争论对错,其实是根据最初创作者以及改变者对于乐曲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内容去做分析。王昌元选择琴曲来做为她改编创作的元素,而不是选择其他乐器曲目,就是因为古琴在中国历史上时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而所有的改编动机是为了古筝在未来的曲目走向以及演奏发展上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对古筝演奏者或者作曲家来说,丰富曲目库都是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王钰婷(1992-),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文学硕士。
J632.31
A
1672-5832(2016)09-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