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霞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评《中学历史教材研究》
罗俊霞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但培养教师主力军的高等师范院校却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声势浩荡的时候依然因循传统模式。课程改革本应是自上而下的严谨改革,而非自下而上的被动应激。让课程改革没有波及到的教师去适应剧变中的学生和教材是行不通的。改革形势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脱节状态急需解决。由黄牧航教授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学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丛书:中学历史教材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目的下产生的。黄牧航教授收集了大量的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的优秀成果,在其亲身实践的授课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出了整个《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的体系。全书共十一章,第一章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的综述;第二章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价值取向的研究,同时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新史观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第三章是对中国《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并对照英、美《课程标准》得到启示和值得借鉴之处;第四章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的逻辑结构研究;第五章对高中历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中的典型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举例;第六章对国内、国内外中学历史教材进行比较研究;第七章是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及其应用进行研究;第八章,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研究;第九章,中学历史教材评价研究及评价示例;第十章,中学历史教材发展趋势研究;第十一章,面向中学历史教育的高等师范历史教材研究。
略读一遍之后,有三个词跃进我的脑海,可以用来概括这本书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作者秉着重新构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桥梁,以弥补新课改过程中的核心缺失的目的,站在高等学校应有的学术高度,对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梳理、阐述和分析。书中作者通过对课改前后中学历史教材研究情况的阐述以及对中西教材研究的对比,深度挖掘出我国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对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展望。通读之后,我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及其研究概况有了大体的认识。除此之外,作者站在专业历史学者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研究的广阔视野,还对教材中出现的历史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例如对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看法以及《史观能否多元化?——听〈开辟新航路〉》一文中“对于中学的历史教学而言,史观的确不应该多元化”的观点颠覆了我之前的认识,但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这本书在很多问题上弥补了以往类似书籍的不足,作者选取的新角度和新素材能给读者以启发,并会对所需者的专业理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如何理解新教材的编排内容、如何进行教材整合,如何理解新的史学观念等。
第二,操作性。本书的读者群主要是尚在师范院校就读的历史专业的学生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中学历史教师。整本书的体系基本上是在黄牧航教授给本科学生后可的体系,经过多年、多届学生的实践检验及改进而成,比较切合即将走上中学历史教师岗位的在校师范生的需求。新课改形势下,沟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高校毕业生能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参与并推动课程改革,所以能够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就成了这本书的一大优点。第五章中,作者对高中历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处理方法的例举,虽然都是被人说滥了的问题,但作者的角度新颖,观点独特,能引起读者对历史问题和历史教材的极大反思,在职的中学历史教师还可以从中吸取养分,巧用这些案例充实自己的教学。第七章中学历史教学图片研究,是专业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的最好的部分,可直接应用于对教学实际中对图片的选择和运用的指导。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较为系统的中学历史教材评价体系供读者参考。课程改革后,教材的“圣经”地位被动摇,教师对教材的感情也变得复杂,对如何评判教材的好坏失去了标准。在一纲多本的情况下,评价能改善教材的编订情况,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选择教材的建议。对于历史资源丰富的地区,本书还提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与实践的建议,教材不一定要在权威专家编订下产生,它也可以是贴近现实的,乡土气息浓重的。
第三,前沿性。追寻学术前沿是这一系列丛书的编写宗旨之一,《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也秉承了这一宗旨。它不只表现在作者的观点新颖、选材新鲜和弥补了以往类似书籍的不足等方面上。在第十章中作者科学的定位了中学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在第十一章中作者提出中学历史课程与大学历史课程存在内容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师范院校无法引领甚至无法参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呼吁师范大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提出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教材存在的多方面缺陷,并针对面向中学历史教育的高师历史教材的编撰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分析教材可创新的地方。全书的编写体系、理念、宗旨,对全国的师范院校教科书编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秉承着良好的著书宗旨,这本书很好地为读者展示了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展望。尽管一直在变革,但我国中学历史教材依然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对中学历史教材的研究,不管是就自身发展程度而言还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都是非常滞后的。因此,受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理论发展的限制,这本书虽然走在当前水平的前沿,但除了关于近二十年来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中学历史教材的理论基础问题和关于民国中学历史教材的发展线索三大部分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遗憾外,依然有许多不足。惭愧的是专业知识薄弱的我只能发现一些微不足道的瑕疵。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虽然已经发生了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思维转变,教材在新课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参考的角色,其地位相对于过去不再是那么神圣。但是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跳出教科书对教学的束缚,首先应该建立在对教科书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不然教学必定事倍功半。再者,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教科书仍是教师、学生手中最重要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因此读懂教科书、分析教科书、把握教科书对于用好教科书仍然显得十分重要。比起学生见都见不到的教参和课标,能够沟通学生和教师的教科书因多作分析,毕竟教材服务的是教学,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关于新史观的问题,我认为作者提出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使中学历史教材和课标的基本思路充斥着西方中心观的影响,以及《史观能否多元化?——听〈开辟新航路〉》一文中“对于中学的历史教学而言,史观的确不应该多元化”的观点是由反驳的余地的。全球史观运用于新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广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史是应该要有这样的视野的。历史课程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文明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建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不同。西方近代以来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科学化确是给全世界带来了剧烈的变化,在这一时间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只是出现在了条件充分的时间里。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不做优劣比较,只说适不适合。况且这种西方历史的某些特征并没有作为历史评价的唯一标准,一些国家也另辟蹊径,发张除了自己的模式。而文明史观的目的也是强调文明的多样性,而非为文明之间的对比而存在。关于“对于中学的历史教学而言,史观的确不应该多元化”,我的解读是在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不动摇的基础上,多元史观的应用只为给学生提供多种看待历史的视角,即在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本民族的历史观念)的引导下,从新的视角,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在整本书中,没有涉及对课后思考与练习和活动与探究或相似板块的研究。长期以来这些板块,尤其是活动与探究或相似板块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忽视。不管是由于教材编写与课时的冲突,还是其设计的质量问题,都希望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书中有对教材中图片的研究,却没有对选取的文献资料的研究,需要辅以其他史料研究书籍来看,不过书中有对教材中图片的研究的方法可以为文献资料研究提供借鉴。此外还有一个个人问题,作者举了很多教材中的例子,大多是材料新鲜,角度新颖,分析的很犀利,常常引起我内心的触动,我也尝试这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却发现内化困难,无法将触动内心的东西转化为专业素养。如果能用作者的多年教学经验及研究心得稍作点拨就更能充实这本书指导实践的操作性。
尽管如此,这是一本值得拜读的书,它给为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中学一线教师的需求之间搭建的桥梁贡献了一份力,对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的研究水平,开阔中学历史教师的学术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为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罗俊霞(1990.11-),女,汉族,云南临沧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I207
A
1672-5832(2016)09-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