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传统蹴鞠文化创新发展策略①

2016-11-27 23:36:18孙健赵继磊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创新

孙健 赵继磊(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传统蹴鞠文化创新发展策略①

孙健赵继磊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摘 要:传统蹴鞠文化是我国古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要素,创新发展战略是提升传统蹴鞠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和保障。研究从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探讨传统蹴鞠文化的创新发展战略目的就是要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功能,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服务。课题组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传统蹴鞠运动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得出:传统蹴鞠文化的创新发展主要从现代化改造战略、国际化传播发展战略、文化旅游开发策略、教育传承策略。研究结论认为:要想让传统蹴鞠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进行创新发展,开拓传统蹴鞠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创新是传统蹴鞠文化永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传统蹴鞠 创新 发展战略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克林顿政府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提出[1]。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能力,就是利用非物质性的精神资源,包括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资源,去吸引对方,感染对方,让对方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服从自己的意志,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到自己所要求和希望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指的“软实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来源有很多种,可能来自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可能来自于其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优越的地理位置,亦可能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文化。齐鲁大地是先秦时期齐国和鲁国地域的统称,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光辉的人类文明,甚至称其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2]也毫不为过。传统蹴鞠文化是众多齐鲁传统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它在齐鲁大地生生不息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传承了齐鲁文化的精髓,展现了齐鲁人民英雄气概,形成了具有典型齐鲁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系统,它对于齐鲁大地的和平稳定,对于齐鲁文化生态的延续都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成为齐鲁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做出了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发起了保护、传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总动员,在当今社会大张旗鼓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在文化软实力的视域下积极探讨传统蹴鞠的创新发展战略对于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中国文化强国建设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课题以传统蹴鞠文化所具有的软实力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传统蹴鞠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发展展开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出版的有关“蹴鞠文化”的文化学、社会学学术著作10余部,以“软实力、蹴鞠文化”等关键词,查阅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学术会议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总共检索、收集2006—2016年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50余篇,硕博论文20余篇。对检测结果进行梳理,根据论文写作需要,总共参考引用期刊4篇,硕博论文1篇,学术著作1部。

1.2.2实地调查法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利用假期时间到蹴鞠发源地淄博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研究者获得了很多直观的感受和思想启发,为论文的分析讨论提供充分支持。

2 传统蹴鞠的创新发展策略

2.1传统蹴鞠的现代化改造策略

“体育的现代化”是伴随着我国20世纪轰轰烈烈的4个现代化建设而成为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词语,“体育现代化”一词在许多研究文献、专著中都有所提及,我国学者对于体育现代化有多种认识与理解,不同的学科领域侧重点不同,但都认同体育的现代化应该是促进体育更好地服务现代人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需要,是一个由低级水平向更高水平变革的过程[3]。传统蹴鞠的现代化是在我国体育现代化背景下进行的,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蹴鞠文化为思想基础,对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发扬光大,而远离已经被时代抛弃和淘汰的糟粕。传统蹴鞠的现代化追求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一致性,任何断层式的移植都是不提倡的,更不是对西方体育的刻意模仿[4];相反,文化传统是传统蹴鞠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传统蹴鞠在现代化改造的过程当中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文化自觉,明白传统蹴鞠文化的出处和来源,找准自己在未来世界体育文化丛林中的位置,不盲从、不偏信,树立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与个性。当然,传统蹴鞠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人们的健康和精神需要,因此,传统蹴鞠体育的现代化改造应该是一个由不断地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理性的、动态的、能动加速发展的过程[5]。

2.2传统蹴鞠的国际化传播策略

文化传播的研究已经与全球化的背景和趋势联系在一起,文化要想传播和发展,就要结合时代的要求与变化,才能得以顺利和理想的进行。在这个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传统蹴鞠文化如何在传承和发展传播中更好地为中国文化建设服务,成为传统蹴鞠文化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指导思想。中国在实现了经济走出去以后,文化走出去也是必然趋势,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意义,如果能使中国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接受新鲜的话语[6],与世界文化更好地融合、新生,对于促进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价值实现具有重要作用[7]。传统蹴鞠国际化传播是指传统蹴鞠体育项目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和传统蹴鞠文化有关的人员流动、文化交流、发展合作、境外传播等活动为主要方式,旨在让传统蹴鞠文化能够得到世界的尊重和认同。传统蹴鞠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传统文化,它的国际化传播应该本着“文化无疆界”这一古老传统,积极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树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新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走向世界,自觉承担起传统蹴鞠体育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与纽带。

2.3传统蹴鞠的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传统蹴鞠体育文化旅游开发是指在我国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对淄博蹴鞠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进一步说是在坚持旅游开发的各要素,以成熟的市场运作为运营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传统蹴鞠文化为依托,以典型的传统蹴鞠为对象的旅游开发模式。对于旅游者来说传统蹴鞠文化旅游是离开自己平时生活的地方,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赏传统蹴鞠体育文化活动的一种旅游方式,通过参加传统蹴鞠文化活动来体验传统习俗所带来的乐趣,实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对于山东的政府部门来说,传统蹴鞠文化旅游开发策略主要是把传统蹴鞠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相融合,通过文化旅游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实现山东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山东旅游产业的互相推进,共同发展。传统蹴鞠文化旅游具有一般旅游意义上旅游观光的特点,作为旅游市场的新产品,传统蹴鞠文化旅游开发策略是对传统体育资源规划的重新整合,打破传统体育活动设计的理念,积极进行相关新产品的创新,从过去从未有过的视角来包装设计传统蹴鞠文化旅游产品,并把它以商品的形式推销给消费者,它实现了两个不同行业的融合和互通,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完美结合的结晶。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传统蹴鞠文化旅游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含义:首先,它是一种旅游活动;其次,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包含着传统蹴鞠体育文化活动。由此,传统蹴鞠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是旅游者以健身为目的,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或者欣赏各种传统蹴鞠体育文化项目的旅游活动。

2.4传统蹴鞠的教育传承策略

传统蹴鞠体育项目的教育传承就是要将传统蹴鞠体育项目纳入到我国的国家教育体系中,在教育系统的大框架内调动各种教育要素[8],并通过一定的模式和程序,运用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完成传统蹴鞠体育项目的教与学的过程。传统蹴鞠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有固定地点的,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地点,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没有意识的,可以是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也可以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是有结构组织的,也可以是组织松散的。传统蹴鞠的教育传承还是一个对传统蹴鞠体育所蕴含的文化资源挖掘和认知的过程,传统蹴鞠教育的效益可以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的,体现的时间亦可能有长有短,目的就是要褒扬优秀的传统蹴鞠文化,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讴歌社会主旋律。总而言之,通过传统蹴鞠教育传承策略的实施,是一种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资源进入到主流的教育体制[9],并进行整合输出的过程,并通过现行的教育体制,从学校、家庭、社会3个层面展开,这几个层面既相互交融,又有部分重叠和互补,相互依托构成了传统蹴鞠教育传承的主要架构。

3 结语

创新是传统蹴鞠文化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也是传统蹴鞠文化的不断发展。没有创新,传统蹴鞠文化就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况,就无法迎合当代人的健身、健心、审美的客观需要,通过创新将我国悠久的传统蹴鞠文化转化为中国崛起过程中强大的“软实力”,使其对内能够满足国民对共同价值体和民族精神家园的渴求,对外成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和助力器,也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国祚.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8.

[2]王志民.从文化重心到人文圣地——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历史地位的演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1):5-11.

[3]高勇.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4]孙健.足球比赛节奏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5]陈万红,肖焕禹,辨析体育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基于形式逻辑学相关理论[J].体育科研,2012,33(3):36-39.

[6]张建亚,王明献.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8):47-49.

[7]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46-48.

[8]孙健.足球人才全球化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 (2):52-57.

[9]宋晓楠,陈效科,孙健.传统体育的“文化软实力”及提升策略——以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 (9):45-49.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14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146

基金项目:①山东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2WJ01)。

作者简介:孙健(1978—),男,汉,山东日照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创新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38:02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46:14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4:19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8:05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