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梦玲(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
文化视域下武术与空手道的礼仪对比研究
龚梦玲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文化为中心,辐射到当前武术与空手道的发展现状中,通过对比中国武术与日本的空手道,发现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层面存在的弊端,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字:文化;武术;空手道;对比
有市场需求,才会有发展。当前中国武术的发展不容乐观,在各大小城市里,随处可见各种培训班,如跆拳道、空手道、舞蹈等,而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武术,却难以发现其身影,因为少有人愿意参与学习,对于外来项目,国人趋之若鹜,对于自己的传统却无人问津,这一现象应该引发我们习武之人的思考,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有其背后存在的原因。文章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国武术与日本空手道,从礼仪角度着手研究,发现空手道项目中礼仪文化的渗透力较强,通过学习和借鉴空手道的礼仪文化,以促进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1]。从过程意义来看,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在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对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不断加以改造,使人不断的从动物状态中提升出来的过程。
文化的两个重要属性是——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两种属性是并列的关系,二者齐头并驱才能使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相同的时代特性;同一时代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时代性和民族性成就了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因文化的存在而彰显自己的特色,每一个时代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烙印。
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当然也存在不足。在从事文化的比较研究时,既不可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这样会误导自己,导致过分自信,刚愎自用,会模糊自己看清事物本质的双眼,不利于前行;也不可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会使本来就落后、贫弱的民族更加的自卑,失去前进的动力,这同样是不可取的[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文化正在遭受多方外来文化的冲击,要对外来的文化做出正确的分析,祛除糟粕,取其精华,才是更好的、更科学的坚持自己,从而更好的、更科学的发展自己。一个文化,不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多么辉煌灿烂,如果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又没有外来的新成分注入,结果必然会销声匿迹,成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2]。绝不可让文化的时代性扼杀了民族性,因为那时,将无民族可言。斯大林指出:一个民族一定要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共同的语言及表现共同心理学的共同文化,才称其为一个民族。文化总是会交流、会融合的,但是在交流融合过程中总会有一个主次问题。把握好这个主次问题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任何文化的创始与由来、生存与发展无不受制于一定的地域与民族的价值观的统摄与支配,无一例外的都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化通[3]。先秦哲学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武术作为一种身体的艺术,身体的运动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要走进武术,就要求达到天人合一,即顺应自然之理,通过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建构自身的武术之道。顺应自然规律是武术的主要原则,是武术的拳道之理[4]。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是——武德。武德修养以礼为先,“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所以通常情况下,习武之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遵循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懂礼貌,讲究礼节。因为当今武术教学倡导习武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主张“尚武德不尚武力”。
空手道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融合了中日两国的武道文化,经历了600多年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空手道文化体系。它不仅具有自卫防身的功能,还能使人获得现实生活中必需的心理素质,如自信、自律和自控等。通过对空手道的学习最本质的是让人体会这项运动本身独特的魅力,让人从中身心获益。正如周一良先生所说的日本的文化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古雅,隐而不发[2]。空手道的精神意义在于:展示给别人的不单单是一个四肢发达、体格健壮的肢体形象,而更显得充满朝气、富有创造精神的个人形象[5]。
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岛国,这就养成了这个民族善于吸收其他国家长处的天性。就其文化来说吸收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文化的发展史向世人证实,吸收他国文化不是全盘的模仿他国文化,而是结合本国的民族特色在吸收外来精华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并发扬光大[6]。日本空手道,吸收中国武术文化的同时,不失本国传统,没有让文化的时代性淹没了其民族性。空手道中的“空手”即赤手空拳的意思,而“道”的意思是技术运用的方法与精神修养。其精神修养就是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礼仪、忍耐、谦虚、自强不息的精神都被空手道运动所吸取,并发挥得淋漓尽致,给空手道运动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增添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古训要求: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礼”在中国的含义颇丰,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国武术的礼表现形式是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统一采用的“抱拳礼”。其寓意是: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掌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左手拇指弯曲内扣,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撑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在礼仪的具体操作上空手道要较武术在内容和形式上严格的多。空手道礼仪的表现形式包括立礼、坐礼和礼语OSU三部分。许声宏[7]对其的理解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
(1)代表意志及耐性
在空手道严格的身体和精神训练过程中,练习者面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会产生放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但是具备了“OSU”精神,会使练习者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和懦弱的杂念,最终得到胜利。
(2)代表感激的精神
空手道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教练的教诲、指导和示范应表示感谢,大声的应以“OSU”予以回复,是非常严肃及重要的,它象征着耐性、尊重和感激。
(3)代表尊重的精神
在练习结束之时,为了表示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练之间的尊重和感激,都应大声的说一声“OSU”。进入道场之前,都会先行礼,并说“OSU”表示对道场、学员及自我的尊重。
日本空手道的礼仪不仅仅是用于师生之间,同时对道场训练礼节和拜访他人道场都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武术散打同样也有很多的礼仪和要求,但是有一点宽泛和可操作性不强,同时重视程度和运用的频率都稍有欠缺。
练习空手道,特重礼仪与气度,如果在格斗中不重礼节,则等同于野蛮的行为。一般来说,练习者入场与出场时均应行礼。在开始练习前,师生应共同向道场正面所供的开祖像、空手道标志等行礼,然后师生互相行礼。在同伴共同练习前后,双方也应行礼。行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式礼,即鞠躬礼;一种是坐式礼,即跪拜礼。当进入或离开道场时,须面向道场行礼同时说“OSU”,这象征对道场及道场上学员之尊敬。当迟到进入道场时,应先在道场后旁面向后方跪坐,直至教练允许进场,方可站立,然后面向前方行礼及说“OSU”才可在最后排排列。道场内接收到教练之指示时,应立即行动及反应。没有教练在场时,不得私作搏击练习。未得教练允许,不得擅自离开排列。离开时不得在教练与排列中间穿过,应在排列之后方离去。应尊称教练之职衔,如前辈、老师、师傅等。当教练向你说话时,应大声地以“OSU”回覆。
相对于中国武术的“抱拳礼”而言,空手道的立礼在一低头,一弯腰间,谦虚求教的意味更深厚,空手道简单而富有文化意蕴的礼仪更能让人接受,更能让受礼之人感受到行礼之人的诚恳,同时对于行礼之人本身也是一种教化。
目前,市场上的跆拳道、空手道道馆开展的异常火爆,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们在孩子的身上发现了变化,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孩子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成效,自然能够吸引人们的广泛参与。而这恰恰是中国的武术运动所不具备的,中国武术运动往往是“十年磨一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是效果甚微,事倍功半,这样的运动项目自然难以吸引人们的广泛参与。连自身的生存都是难题,更无需谈发展了。中国武术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强调礼仪,但比较随性,而且只会在开始上课和下课时才会象征性的使用礼仪,全程没有空手道要求的那么严格、严肃,使用的频率也不高,这是中国武术礼仪教学的缺失。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使空手道项目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看到更明白),2012年1月开始,世界空手道联盟(WKF)的所有会员国都要执行新的规则[8]。武术规则的修订依据是:“为了适应竞技武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9]”。同样都是规则的修订,中国的武术与日本的空手道秉承的宗旨却不同,日本空手道以“易于人民群众接受”为立足点。中国武术以“适应竞技武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为立足点,出发点不同,结果当然相异。项目的发展、传播的对象是“人”,人才是传播的载体,只有人接受了、理解了一项运动,才会对其产生兴趣,才会参与其中,才会有传播与发展。我们是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武术给推广到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并不是仅仅针对武术界的人士自己,而是应该面向更为广大的普通人群[10]。
中国武术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而空手道却只有短短600年的发展历程,但中国武术与日本空手道在当前社会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却截然不同。文章从中国的武术文化内涵与哲学和日本的空手道文化的内涵与哲学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以二者的礼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⑴中国武术的礼仪文化虽博大精深,但过于宽泛,没有具体的实际操作,难以普及;⑵中国武术的传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重要性,考虑到广大的普通人群的接受情况,明白武术传播的载体、对象,不能盲目的为了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
[2] 季羡林,梁志刚.季羡林谈义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
[3] 曹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17-19.
[4] 江百龙.武术基本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41.
[5] 王华.空手道的内涵及哲理[J].少林与太极,2008,04:46-47.
[6] 史新闯,曹俊蕊.从日本空手道发展特点来审视中国武术的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2010,11:39.
[7] 许声宏.空手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01:12-20.
[8] 马波.新规则实施对空手道裁判员执裁的影响[M].价值工程,328.
[9] 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10]李建轩.中国武术与空手道官方网站模板及内容的比较分析[J].搏击·武术学,2013,11(11):17-19.
作者简介:龚梦玲(1991-),湖北蕲春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Comparing the Manners of Wushu with Karate under the Cultural Horizon
GONG Meng-ling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taking culture as the center,through comparing Chinese Wushu and Japanese Karate,finds out the existing disadvantages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la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Wushu,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inherit Chinese Wushu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Keywords:culture;Wushu;Karate;comp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