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内容摘要】美术被誉为视觉艺术,包容了色彩、形状、线条、透视、布局、留白等元素,体现出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是人类对美的发现、解读和再现。初中美术欣赏就要从视觉为起点,让学生自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 欣赏 教学
我们的学生要成为一个会审美的人,这是中学美育的基本目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过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美术欣赏的乐趣,让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欣赏中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并将这种对美的敏感度转移到生活中,即时地发现、挖掘并感悟美,以此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做好铺垫。
一、营造氛围,有备而赏
不同于传统美术欣赏中忽视学生主体的做法,我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务必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主动欣赏,且有备欣赏。每次美术欣赏课前,我都会宣布欣赏主题,让学生课下通过查阅、搜集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课上欣赏做好全面的准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美术欣赏中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课教学中,为了让八年级的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辉煌成就,为了让他们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要求每个小组、每个人都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特别是中国花鸟画的信息资料,为课上欣赏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精心准备了中国花鸟画的PPT,并在教室中摆上了相关作品的印刷品,为学生营造欣赏氛围。上课伊始,伴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我们一起翻开美术画卷,走进花鸟的世界。《写生珍禽图》、《荷花小鸟》、《墨葡萄》和《竹石画》等相继划过,中国文人花鸟画的奇妙之旅即将开始。第一小组的学生发言,从搜集到的资料看,中国花鸟画常以各种花卉、鸟兽、竹石、虫鱼等为对象,体现出中国画师的高潮技法来;第二小组的代表接着发言,花鸟画同样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种,前者细腻描摹,以逼真为特色;后者重在神似,以无我相容为至高境界……听着学生的发言,我不时的点头,再看大家手中的花鸟画资料,我觉得这堂欣赏课一定会很圆满,学生已经自觉进入到欣赏状态。
在立体的欣赏氛围中,中学生学会了创造性欣赏,意味着他们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作品表层走向深层,真正成为美术欣赏课堂的主人。
二、互动交流,有感而赏
过去,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学生只用看、听,不用发言,不用与大家交流;现在,我们决不能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讲出来,哪怕还是比较浅显的见解,但却是最为宝贵的“初体验”,理应鼓励。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让美术欣赏课堂更加生动、自由,还能让学生积累美术欣赏术语,切实提高其鉴赏能力。
在《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欣赏课教学中,我倾听了学生的心声,充分感受了中学生对于国外经典静物画的感悟和理解。就以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太细化这幅作品了,它将大自然的光与影表现的如此贴切、自然,让我融化其中;而有的却说,我不喜欢印象派的作品,觉得没有创作者的激情,就是对自然的还原而已,不如梵高的作品来得痛快;有的则针对他们的讨论提出了新的意见,画风不同就如同人的性格不同一样,有的温柔似水,有的热情似火,何必纠结,只要我们找到对自己口味的就行了!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也道出了欣赏的真谛——不苛求、不无视,只求恰到好处。
学生有感而赏,让美术欣赏不再仅限于“走马观花”,而是真正被作品吸引而欣赏作品,做到有感而发,或认同,或质疑,课堂氛围热烈而充盈。
三、亲近自然,有情而赏
艺术欣赏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我们的美术欣赏课经常会走出教室,走到大自然中。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四季的风光,感受或者幽美、或者粗犷、或者宁静或者澎湃的风格,跳出所谓的条条框框,在身心愉悦中一起欣赏花开花落、落日余晖、茂密森林、无际麦田、蜿蜒小溪……切实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衔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欣赏教学之后,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也领悟到中国文人借山水之景抒真情的用意。还记得学生们欣赏《游春图》时说过,纵情山水,不被时俗拘束,实乃人生之乐事。有的学生当时还吟咏《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带着全班学生去“登山看水”,感受山林之美、水光之变。站在半山腰,我趁机让大家回顾背诵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体会其笔法遒劲的特点,该要求大家试着用皴法练习快速写生,将山石、险峰的厚重、巍峨表现出来。从看到画,从理论到实践,转化自然。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激发,而课内学到的欣赏理论和方法此时也可以派上用场,真正做到了有情而赏、学以致用。
摩罗曾说:心灵常常因为细腻而伟大。美术欣赏就是要赋予学生一颗细腻的心,让学生懂得用双眼去探究美的存在。总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从满足学生对美的需求角度出发,为学生打开通往美丽世界的通道,在全新的视觉体验中,让学生明白美的内涵,懂得美的真谛,体悟美的情感,全面提升中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 缪晓红.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2] 孙志安. 回归美术的视觉起点——试论初中美术的欣赏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