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莉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用心呵护学生等待长成参天大树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变工作
陈明莉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语文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有些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状态越来越好,学的高效而轻松,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对于学语文很苦恼,一直摸不着门路。本文将尝试分析这些语文学习的学困生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应的转化对策。
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变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顾名思义,语文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语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除了不会学习其它方面并不比别的学生差甚至在学习之外的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小聪明或歪点子。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成因。其一,语文教师只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弱化工具性。教师仅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问题都过不了关,语文教学更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其二,多媒体使用不当,语文课堂流于形式。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看看录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
教师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要想成功转变学困生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差的学生,也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为此,教师首先不要歧视学困生,要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学困生,公平对待学困生,把机会留给学困生,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感到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优秀,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现在暂时落后,并不代表将来一定落后,相信通过自己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因为在学习中屡“战”屡败,才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根本无兴趣可言。虽然他们对语文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但是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提高个人魅力,增加学生对语文教师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间接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重视赞美和赏识学生,关爱学困生。比如,语文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向学困生张开爱的翅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提问中要鼓励赞美学生,增加学困生成就感;作业批改时多加入“你真棒”“加油”“你的进步老师看得见”“你是好样的”等等赏识性评语。
如果说,师爱激趣是一条无形的短线,那么,转变教学方式就是一条有形的长线,它可以直接激发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的特征,实施“低、小、多、勤、及”的教学方式。“低”即“低起点”,在学困生原有基础上制定“最近发展区”,使这些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让他们感到成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努力了, 同样可以达到 ;“小层教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步步有成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学习,从而不断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多”即“多活动”,学困生具有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解得过多的话,会让这些学生感到很吃力,因此为了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大量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通过逐步积累得到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语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比如,有的人喜欢一个人独自静静地学习,有的人喜欢在争论中学习,有的人喜欢在音乐伴奏中学习,有的人喜欢坐着学习,有的人喜欢躺在床上学习。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一个学生来说,使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其学习类型、思维类型、气质类型、性格类型、年龄特点和基础好差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评定,只有最适合他个体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应善于通过观察去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倾向于何种学习类型,然后再按其学习类型去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运用好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通过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和结合学科教学等方式,不仅要指导学生懂得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思维类型、心理类型和智力类型等因素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等各种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感悟、选择、借鉴和综合运用好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大语文学习中,确实存在相当多的学困生,转化语文学困生是身为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但是笔者相信:“没有转变不好的学生,任何一个学生的掉队都应该说是教师的失职。”各位语文教师及研究者应该继续对其多观察多研究多探讨,尽快寻得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和帮助转化语文学困生,令其早一天“脱贫”,实现成功转困!
[1]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 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黄麟生.中学语文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书林.重视学困生转,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12(14):67.
[6] 魏霞.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232.
[7] 李爽.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措施[J].考试周刊,2011(29).
[8] 肖志红. 语文学困生成因及对策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0(11).
[9] 陈春艳.学困生问题的若干体会及教育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
陈明莉(1988-),女,硕士,宁波大学,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G632
A
1672-5832(2016)11-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