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斌 余碧莹 杨悦莹 李沿臻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学斌 余碧莹 杨悦莹 李沿臻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当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解决好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提供适合的农村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给国家带来的收益也是十分巨大的。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几个农村的调查访谈,选取了两个典型的个案进行描述,在对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农村医疗保障;合作医疗;新农合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依法对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方面的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实际建设来看,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指以农民为对象,由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医疗预防保健资金,并按一定比例补偿的各种形式的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合作医疗为主要形式的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用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其他农村居民抵抗疾病风险的各种形式。
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契机以及防治疾病的需要而诞生的,是指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共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其中“合作医疗”、“保健站”、“赤脚医生”被誉为这项制度的三大法宝①。
一般来说,合作医疗包括以下三项内容:合作医疗站的财产为集体所有财产,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的劳动报酬由集体经济支付医疗费用由农民个人和所在集体公益基金共同负担,负担比例根据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定。建国初期,合作医疗制度曾经与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一起,共同构筑成覆盖我国城乡大多数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它的本质是通过农民群众的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减轻农民由于医疗支出过大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农民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在家等死”等现象,以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1 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镇、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2.2 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既保证这项制度持续有效运行,又使农民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3 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稳步发展。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3.1 村级医疗机构发展困难。目前,国家对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进行补贴,但是在农村地区,备受农民群众信任和欢迎的村诊所和村医生却往往被排除在上级补助的范围之外。在调查中得知,该镇的行政村村诊所没有得到过上级部门的任何补助,而且村诊所的运营全是私人承担,和私人诊所是一样的。村医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物质补助,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机构组织的培训,甚至没有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由于村级卫生机构得到的支持较少,目前村级组织在农村医疗中的作用很有限,村级卫生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很有限。
3.2 定点医疗机构的失范问题。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服务的提供方,其卫生服务的供给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参保意愿和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初衷。由于在目前各地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中,大多规定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费用不予报销,并且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助起付线低于县级医疗机构。很明显,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将门诊就医放在就近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所,起付线的制定则会吸引多数农户选择乡镇一级的定点医疗机构。
但是,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意见是比较大的。例如,有些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及医务人员可能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就医需求,农户如果选择到市医院则报销比例小,会造成农民负担加重,但由于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问题,只能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就医,这对农民看病是很不利的。
4.1 扶持村级医疗机构发展。村级医疗机构是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加强网底建设与管理是确保各项农村卫生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针对目前村级医疗服务提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从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规划、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改善村诊所医疗条件和村医待遇、完善乡村医药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着手,加强村级医疗机构建设,把“三级网”网底做实,避免“网破人散”、农民群众就医无着的现象发生。
4.2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由于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民医疗可及性明显降低,这与医疗的公平性原则相悖。应当根据城乡发展的要求,鼓励城市医疗资源流向农村。很多医疗服务如老年病人护理、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病人的康复服务、慢性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服务等都可以由乡镇卫生院提供,而且成本更低。
注解:
① 段庆林.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1949~1999)[J].宁夏社会科学,2001(1).
[1] 李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刘学斌(1993—),男,汉,河北省张家口人,云南民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杨悦莹(1992年-),女,汉,湖南湘潭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余碧莹(1991—),女,汉,广东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李沿臻(1989-),女,汉,山西省太原人,云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政府管理。
D922
A
1672-5832(2016)08-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