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伦坡《黑猫》的艺术手法

2016-11-26 17:22李欢欢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爱伦第一人称黑猫

李欢欢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爱伦坡《黑猫》的艺术手法

李欢欢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19世纪美国小说家、诗人爱伦·坡,被誉为象征主义先驱。在他的著名小说《黑猫》中,爱伦·坡以黑猫为核心的象征意象,编织了一个精致、深刻的象征主义文本。本文从“象征意象”的运用、“神秘诡异色彩”的弥漫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真实可感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小说的形式特点和意象群的意义内涵。

《黑猫》;象征主义;意象群;第一人称叙述

在爱伦坡的诗歌和小说中,存在着表达主题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即:美和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忧郁的窒息以及对怪异现象的疑惧,这是他心中永恒的创作主题。这些冷僻、怪诞的艺术主题和表现手法或许与他畸变的感情经历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大胆革新。小说《黑猫》是坡的一部经典文本,它关于神秘、怪诞、恐怖、死亡、人格分裂和自我本质丧失的描写,具有时代意义,同时,它对象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心理描写的技巧和不同于哥特小说的对第一人称的运用,在当时具有形式上的革新意义,对于当下的创作,也不无启发。

1 “象征意象”的运用

爱伦·坡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先驱,在《黑猫》中,坡先后构造了“黑猫”“墙壁”“白斑”“地窖”等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着神秘恐怖诡异氛围的意象群。这加重了全文的诡异色彩,而且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丰富、立体地呈现给读者,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在文本中,黑猫是爱伦·坡塑造的具有核心意义的象征意象。在文本中,黑猫被取名为“普路托”。普路托是古罗马神话中的冥王,它是常发出阴险恐怖笑声的无情之主,是人们死后灵魂世界的主宰者。在命名上,黑猫与这个神话形象发生关联,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它奠定了文本恐怖、怪诞、诡异的叙事氛围。

主人公“我”因为酗酒,性情大变,被黑猫惹恼后,居心不良地剜了黑猫的一只眼睛。虽然“我”追悔莫及,但“这至多不过是一种淡薄而模糊地感觉罢了。我的灵魂还是毫无触动”。酒精彻底麻醉了“我”,看着曾经特别热爱自己的宠物嫌恶自己,“我”感到一败涂地,伤心也随之演变成了恼怒。邪念指导着“我”再下杀手。但“我”始终摆脱不了关于那只猫的幻想的纠缠,在悔恨中,“我”又找到了一只与黑猫相似的猫。第二只猫,同样是作为象征意象出现在文本中的。为了说明和强化这只猫的象征内涵,在爱伦坡的描述中,猫身上的一块白斑竟越来越与“绞刑台”形似,这样的视觉形象是“我”内在意识的外化,象征着我再次坠入罪恶、恐惧、忏悔等相互交织的矛盾情感中。受此般痛苦的折磨,“我”心里仅剩的一点善性也丧失了,邪念竟成了“我”唯一的内心活动。加上生活的贫困,“我”开始盲目地放任自己。

2 “神秘诡异色彩”的弥漫

作为恐怖小说的《黑猫》,恐怖效果的营造并不仅仅依赖于恐怖氛围和情节的刻画,更多的是来自于主人公内心恐惧的描写。在“我”杀死那只无辜的黑猫的当夜,“我”的家里失火了。我去凭吊这堆废墟时,白壁上出现的浅浮雕,竟是只偌大的猫。而这只猫明明被吊在花园里。这一诡异的描写,作者自己似乎也只能这样解释:“准是哪一个把猫从树上放下来,从开着的窗口扔进我的卧室。”正是这惊心动魄却无法自圆其说的理由,赋予了文本神秘的色彩;另一方面,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解疑,也算给好奇的读者一个必要的交代。另外,作者还尽力把这种怪诞之事设置在夜晚,人心毫无防范之际。这又给文本增加了一种诡异色彩,也给读者留下了进一步想象的空间。

再如,第二只没有来历的黑猫在跟我回家的第二天早晨,“竟同普路托一个样儿,眼珠也被剜掉一个。”没有缘由,毫无前奏,这让“我”再一次陷入恐慌的境地。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两个悬念,不像前文那样,找一个勉强的理由,来“糊弄好奇的读者”,这一次只是摆出疑问,但不给予解答,这样独具匠心的描写充分增加了文本的神秘诡异色彩,让故事环境亦真亦幻。坡在文本中,不交代第二只猫的来历,不解释猫的种种奇怪表现,似乎是有意为之,这充分显示了作者事先的精心策划,而不是简单地将思想纳入故事情节中。最后在“我”杀死妻子并将妻子砌入墙后,这只猫无故消失,猫的离去减少了“我”良心上的不安,心里使“我”石头终于放下了。谁知道在杀妻的第四天,一批警察突然闯入,“我”在极力掩饰下却暴漏了自己。猫竟诡异般地出现在砌墙里。

猫前前后后的“出现——离开——再出现”模式,正如妻子说的“凡是黑猫都是巫婆变化而来的”。猫像传说中的一样,被赋予了灵性。它是灵魂的主宰者,时刻拷问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但作者真的是在表现人性本恶吗?笔者认为作者将丰富的理性思考隐藏在表面那些癫狂的举动下。在邪念的指导下,“我”杀死了宠物猫,“就因为我知道这猫爱过我,就因为我知道这猫没冒犯过我,就因为我知道这样干是在犯罪”,这里连用三个因为,并且用相反的语言,是在极力表现自己的无可奈何,他说,“我妻子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我原先身上也具有这种出色的品德,它曾使我感到无比纯正的乐趣。”可见,“我”也是一个温柔敦厚的人,“我”曾经也善良过,只是生活的落魄,加上尝试了各种寡情薄意的滋味,潜意识的恶被激发了出来。作者经过天衣无缝的铺陈,最终还是让“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 “第一人称叙述”的真实可感

坡在《黑猫》中突破了传统哥特小说第三视角的叙述局限,转向采用第一视角的叙述方法,作者选取的视角决定着叙述效果。在《黑猫》中“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叙述了“我”是如何虐待黑猫,以及黑猫是如何报复“我”的故事。小说开头通过“我”的叙述来讲述“我要开讲的这个故事极其荒唐——我不祈求各位相信——我明天就死到临头了,我要趁今天说出来好让灵魂安生”。

第一人称的叙述不仅将“我”心中的恐惧和慌张表现的一览无余,而且也保证了故事的神秘性。“我将读者引入了不为人知的病态意识领域,为读者打开一幅怪异恐怖的内心画卷”。这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解读主人公的内心,进而使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系统。有人认为坡的小说开创了现代心理描写的先河。《黑猫》就是一个很好地力证,它就像一把手术刀解剖着一个罪犯的心灵,将人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心里活动展现给读者。

[1]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 于薇.浅谈爱伦坡对哥特小说的超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2006

李欢欢(1994-),河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

G632

A

1672-5832(2016)08-0006-01

猜你喜欢
爱伦第一人称黑猫
黑猫钓鱼 边庆祝
借 鱼
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Unity of Effect in Scene Settings in The Black Cat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乌鸦
嫁给美国穷人
The Cat’s Family